广州有句俏皮话“鼻屎好食,撩到鼻哥窿血流”,说的是小孩子不懂事,挖了鼻屎往嘴里送,把鼻孔都挖穿了。这当然是非经常性事件,粤人借此讽刺那些一窝蜂盲从躁动的人和事。譬如当年那些打鸡血的人,炒君子兰的人,一波一波地,隔三岔五就上演一出。最近期的“撩鼻哥”戏码,“造电动车”大概可算一个。 “群众运动”与“人民战争”这种场面最能激动人心,也最能彰显大国风范。所以“全民造芯”刚掀开帷幕,被列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又带来一波“全线造车”的新高潮。 没错,这电动车由多个电池模块驱动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动能驱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使用内燃发动机,通过燃油缸体内燃烧释放能量来驱动活塞做功,从而产生动能看起来简单得多。再加上属于“创新节能”项目,部分地方政府唯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这类项目。新华社记者发现,“有的地方为拉项目啥都条件都给,有的直接为车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见新能源车项目就抢,审核、甄别都‘绿灯’,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记者说: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2 月,新能源汽车生产量 31.7万辆,同比增长达 395.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2 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同比增长 3.2 倍。2 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近 6 倍。截至2020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492 万辆,比上年增长 29.2%,并呈高速增长趋势。而广阔的市场潜力催生出部分纸上“造车”的“PPT车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项目,变相助推行业‘虚火’上升。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产品可靠性无法达标。” 不过,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不少人真切地体会到,要在这个新兴行业分一杯羹并不容易,绝对不是打打嘴炮就能忽悠人。恒大汽车公司还没有一款量产车型在售,市值就达 5000 亿港元,那是母公司的金漆招牌在那罩着,旁人学不来。 当造车热潮初起的时候,那些造车集团的行政总裁普遍认同 200 亿是门槛,然而随着各方势力插一腿,这个行业进入了激烈的混战之中。当项目投资者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技术性与竞争性,对于资金的投入就审慎了许多,于是那些“后起之秀”的融资渠道就不那么畅通了。 已有的数据告诉我们,新入局的玩家创设一个品牌,从立项到产品落地,最少要 3 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一直都在与其他竞争者赛跑。这段时间无论是技术、资金、生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状况,一口气上不来,那就是小沈阳说的“完了”。即便是产品真的呱呱落地,接下来还要面对销售层面的各样比拼。看看“早起的鸟儿”,烧钱大户蔚来,5 年累计亏损金额达到 342.97 亿元人民币;理想在 2018 年-2020 年合计亏损为 41.21 亿元人民币;而小鹏汽车在中间,于 2018 年-2020 年 累计亏损总额则为 60 亿元。要造车么?先想想准备亏多少钱,是否亏得起。于是有了造车烧钱“内卷”的说法。 但是,我认为造车烧钱“内卷”,这都不是事儿。这话怎说?毕竟“内卷”的话,无非是少了些个冤大头。而我更为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系数。 根据“封面新闻”3 月 29 日报道: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车企的汽车召回计划,4 万余辆因安全隐患实施召回的车辆中,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超过 33,000辆,占比约 80% 。这样看来,还是“内卷”比“召回”的危害性要少。 伴随着前面所提到的,国家统计局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也带出了不少潜藏的隐忧。譬如产品性能指标“浮夸”、“注水”情况时有出现;还有一些车企玩“文字游戏”,将一些行业中常见的技术包装成“黑科技”忽悠消费者;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0 年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占召回总数量的 31.3%。另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数据,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中关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问题线索占总量近半。 对于广大车主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来说,“召回'属于“亡羊补牢”之举,如何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确保道路安全更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