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三十年,一线城市的土地拍卖,隔三岔五地就拍出一块“地王”来。业界以及媒体不免大加渲染,鼓噪欢呼,就像传说的到缅甸“赌石”,开出了一块“祖母绿”,大家起哄“涨了!”。专家学者则为这种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什么“刚性需求”、“市场效应”等等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涨得好! 地价涨了,楼房的售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不光是一二线的楼房涨价,三、四、五六线的小城市房价也如芝麻开花一般蹭蹭蹭地节节高。买了房的人感受着资产增值的喜悦,不免为自己的英明果断点赞;还没“上车”的朋友则懊恼不已,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自责。 可惜楼房也是一种商品,逃不过供求关系的规律。当市场趋向饱和,甚至供过于求的时候,楼房的价格就无法高居不下。最近一两年,某些边远地区的楼房开出“白菜价”,甚至出现铺位“免租金”,用家只需缴付物业费和取暖费的现象。 房地产业面临“拐点”的当下,网上出现不少“山东房子 2 万元一套”,“鹤岗花两万整套房”之类的帖子,标题很吸睛,其实都是一些“标题党”,大多数泛泛而言,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与现实效应,丝毫没有要进行探讨的意思。 “楼房开出白菜价”主要发生在那些边远地区,以及资源枯竭的城市,譬如西北的玉门、东北的鹤岗,而且往往偏离当地中心区域。上述两个城市都曾经是工业重镇,随着当地资源与环境的变化,经济增长减缓,人口流失严重扽因素,造成楼房价格持续下跌。2015 年起在“棚改房”的政策引导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着力增加住房供应,有效减缓了房价的上涨速度。由于前面提到的资源与长住人口有所变化的原因,却造成了楼房空置率的提高。楼房空置但是各项费用还是要交付,房东为了止损,降价寻租或者割价求售的行动完全可以理解。 把房屋的售价大幅度调低似乎带来了正面的反应。去年一月份,“上海观察”有一篇文章报道说,有外地人“用一两天看好房、交定金、过户、入住,成为新鹤岗人。”还说购房者自述“我们买的不是房子,是心灵的港湾。”(“上观” - 五万买套房,鹤岗魔幻楼市背后:漂泊者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楼房白菜价,当买不当买”?本文来浅议一下这个话题。 鹤岗“当年也曾阔”,因为鹤岗有煤。据说当年很多人开口就是“南有香港,北有鹤岗”,一个极北的地级市,媲美曾经的“东方之珠”,该拥有何等自豪的底气。至于现如今为什么落后了呢?无非就是煤炭资源枯竭,常住人口急速流失。从下面三次人口普查的图表显示,二十年来,鹤岗的人口流失接近 19% ,也就是说差不多净流出了接近两成的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吸引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到这个冬天最低温度零下二十多度的北方城市来置业呢?房价低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譬如来自舟山的李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李海怀揣 4 万元买房资金,一路向北,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他在百度的“流浪吧”直播自己去鹤岗买房的整个过程。结果他花了几天的时间,真的在鹤岗找到了自己的港湾。他在距鹤岗市中心约十公里,一个十几年前由棚户区改造的小区,买了一套 77 平米,有装修,包家具家电的楼房,总共花了 5.8 万元。他的成功置业经验鼓舞了一些南方人。根据房屋中介梁云鹏的介绍,接踵而来的有为父母购房的,有离婚的单亲妈妈;有从重男轻女家庭出逃的小姑娘,有只想买套便宜房子安家的人。有专程为了电梯来买房和为了炫耀房本的人,也有抄底等升值的投资者。至于买套房子夏天来避暑的,那就是另类的买家了。 本地人不太能理解这些“外地人”的行为。一个因为棚户区改造而拥有 5 套房子的李先生,把千里迢迢从南方到鹤岗买房看作为一种疯狂的举动。他问道:“你们外地人咋想的,疯了吗?拿我们当北京呢?告诉我你们的真实想法,到底看上这儿什么了?”他并不太相信这些异乡购房者真会住在鹤岗。 说到底,这就是传统的“安居乐业”思维主导了人们的行为。但是从南方跑到极北地区置业,除了价格低的诱因之外,我觉得内里还是有些非理性的因素。像李海那种情况,单身,海员,每年过半时间出海,家安在哪里都没关系。将来在鹤岗找个女孩结婚,那就更加踏实。但是李海的故事不容易复制。尤其是已经有家庭的年轻夫妇,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居住环境的改善之外,整体收入、生活质量是高了还是低了?如果有小孩的话,还要考虑当地的教育资源等因素。难怪当地的老人对这种现象并不看好。有老人感叹说:“这地方走 5 里地都见不到一个年轻人,孩子们出去都不回来了。等我们老了死了,这里就是个空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也曾经有过一波异地购房的热潮,不过情况略有不同。话说改革开放的其中一项内容是房改,国内私有房产市场开始形成。东南沿海地区的楼盘,除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房源,还欢迎境外买家。当时深圳、珠海、中山、惠州等地的楼价,有些甚至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这类房产对香港居民很有吸引力。一时间,由香港出发到珠三角的“假日看房团”络绎于途,也确实有不错的成交额。这些异地购房者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要为当地亲人改善居住条件,也有人平时本就经常回乡,手头又有余裕,买下来作为度假屋。所以那些年,时不时有朋友邀约到他们的“度假屋”过周末。至于回乡娶妻的朋友,在当地买一套房子,更是顺理成章。再后来,也有一些人在香港上班,下班却返回深圳住,虽然增加了交通费,但是生活质量却大大提高,尤其是周末过得更为惬意。以上都是些有实际需求的案例,但是由于一时头脑发热,在异地买了房,结果带来不愉快经历的也有。譬如有人在惠州的淡水镇买了房,刚开始的时候每周兴冲冲地去“度假”,过得一阵,兴奋劲淡了,去的次数也就少了。隔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再去,发现竟然有人不请自来,占住了自己的房子。由于占房者是本地人,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把他请走。想把房子卖掉,架不住条件比不上新建楼房,卖不起价钱,最后只能贱价脱手,亏了不说,还惹了一肚子气。至于收楼时货不对版,或者迟迟未能取得房产证等等负面消息也时有所闻。到后来,国内经济起飞,炒房客足迹遍及全国,虽然同是异地购房,却是规模性资本操作,属于大买卖,不可同日而语。 商场前辈有一句名言:有买错,无卖错。楼房果真是“白菜价”的话,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再想一想“买来做什么”?然后再决定该买不该买。
注:本文关于外地人在鹤岗买房的描述援引自“上观” 网文 《五万买套房,鹤岗魔幻楼市背后:漂泊者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