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 25 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号称“十万人大会”.在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发表了讲话。表面上讲的是经济,实质是为了检讨过去两年强调“政治挂帅”所造成的缺失,以及试图拟定出一套应对的方案。由于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与性质,使得国内外政经评论人士普遍将它与发生于 1962 年 1 月 11 日至 2 月 7 日的“七千人大会”相提并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近现代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些人认为“七千人大会”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 一个大国总理,在全国范围的会议上发言,自然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按照宣传口的惯例,总理的讲话应当发通稿全文刊发。奇怪的是,党媒对于李总理的大会讲话相当冷淡,转发时做了大幅度的删减,并且戮力删除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李克强讲话全文。不仅这样, 25 日接近午夜时分,中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突然发表题为《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文章,文章内容与李克强当天下午的讲话有极大不同之处。第二天《经济日报》的这篇文章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党媒全文转载。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我们暂时不去揣测引发上述事件的原因,先看看李克强讲话的基调与《经济日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李克强的讲话很长,里面少不了程式化的官方套语,这里仅摘录一小部分有实质性指向的论说和数据: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一二月份主要指标达标,但是新一轮疫情多发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 月份以来,特别是 4 月份,经济指标明显下滑,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 3 月份同比增长 53% 实际上已经放缓了,转为下降 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 6.1%,降幅比 3 月份扩大了 5.2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11.1%,两位数的下降不仅比 3 月份扩大了 7.6 个百分点,而且这是我们有统计消费以来,能够速度下降过快的。4 月份新开工的项目也在回笼,当月进出口仅增长0.1%,其中出口增速比 3 月份回落了 11 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由 3 月份增长3.5% 转为下降 1.2%,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冲击我们的财政收入。 进入 5 月份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开始推进,经济运行有所恢复,但是势头还是比较脆弱,实物量目标增速仍然没有转成。 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量都是负的 中小微企业增速下降,今年 4 月份的同比下降了 12.8%;企业注销数量也增长了23.1% 。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上升 0.3 个百分点,已经达到 6.1%,特别是 31 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高达 6.7%,我们在 2020 年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 6.6 以上这个水平,一个季度以后就都下来了。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 1,000 万,当然我们国家还有 2.9 亿的农民工。 ...... 中央政府官网 2022 年 4 月 19 日刊发的《新华视点:一季度重要数据出炉,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5%,为 2020 年 8 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持续大幅下行的猪肉价格拉低了CPI涨幅,但受 3 月份以来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鲜菜等部分民生商品涨幅较大。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285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比上年同期略高 0.1 个百分点。其中 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上升 0.3个百分点。 付凌晖认为,1 月和 2 月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春节前后求职人员换工作增加,带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3 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 ...... 将以上官方数据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互相印证,可见当今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与就业前景。如果仅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吐槽一番,毫无应对方略,这所谓的“十万人大会”开与不开没什么大差别。因此这次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些措施是否能够“稳住经济大盘”,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还要看执行的力度和深度。 接下来我们看看《经济日报》的视点。《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一文,口号为主,对涉及现状的经济数据或语焉不详,或遮遮掩掩。对于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更是避而不谈。这里也摘录该文部分内容如下: 看稳价,基本生活类商品产销持续增长。4 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0.1% 和 0.5%;鲜冷藏肉、速冻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0.4% 和 9.3%。这些都有利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蕴含巨大商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投资还有很大潜力。 这样的大市场,谁都不想错过。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参展企业签约面积超展区规划面积的 70%,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逾 240 家,药品、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世界排名前 10 位企业大部分已签约参展。很多境外展商表示,希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获得更大发展。超大规模市场释放的巨大消费能力,蕴含无限机遇。 人才资源大国的势能逐步彰显,为经济主战场竞争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有 14 亿多人口、9 亿多劳动力、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的经济大国。 ...... 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拿“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件事来说,看看下图就足以了解《经济日报》的采编原则,无非是话说一部分,而且只说好听的那各部分。至于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增加值作为“居民生活需要”的指标,则未免有点自欺欺人。还有“人才资源大国的势能”在哪个范围、领域得以彰显,文章作者并没有具体的表述,只不过是一种空泛的主观认定。“这样的大市场,谁都不想错过”更趋近于自我催眠。 像《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这种纯属务虚的文章,为什么能够被党媒大加推送转发,而总理李克强有理有据有对策的讲话全文,竟然在“新华网”最新页面都找不到(见下图)?除了某些人不愿意让民众得知真相,竭力把“愚民政策”进行到底的原因之外,恐怕也还是有“两条路线”的因素在内。李克强总理任期完结之后,大概不会被定性为“叛徒、内奸、工贼”,但不排除有人把他看作“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总代表”。至于《经济日报》的写手最终会是“奋起金箍棒的孙大圣”,还是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姚文元们,舞台上厚重的帷幔落下之前,谁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