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祖籍番禺大石,而且離廣州相當近。據説番禺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按照歷史記載,番禺的建制比廣州早,故此一向以來,“先有番禺,后有廣州”的説法流傳甚廣。其實,這僅僅指的是府縣建制的狀況,畢竟廣州城的建設基礎就是以番山和禺山為主軸擴建而成。 番禺與廣州之間的故事,用廣州人的説法,就是“一匹布咁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廣州日報”的文章《秦初始建番禺城 三国改名叫广州》。 大石鎮離廣州不算遠,但是中間隔了一個沙滘岛,直到 1984 年“大石大橋”建成以後,才有了陸路交通直達廣州。娘子的姑媽終身未嫁,一直住在老家的老宅。据娘子憶述,姑媽經常從老家給他們一家帶來農副產品,即使是六十年代“困難時期”也從不間斷。由於陸路不通暢,全程“水路聯運”,要乘船,還要轉乘公共汽車,來一趟真的很不容易。姑媽的關心愛護,令他們姐弟感念至今。 老宅雖然經過歷年的修繕,畢竟年代久遠,日漸穨朽,於是九十年代初在原址重蓋了一座新房子,讓姑媽住得舒服一點。姑媽在新宅子裏住了十多年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可説是終其一生都守護著那一份家業。 姑媽離去之後,鄉間的房子起初空置著,後來由於到大石經商、就業的人越來越多,對房屋的需求越來越大,於是由族中親友安排出租及管理。 大約兩年前,鄉間親友傳來消息,有一個大發展商正在與鎮政府洽商收購老宅一帶的土地,準備興建大型住宅項目。娘子姐弟與鄉人一樣,開始密切關心談判的進展,也不斷收集近年相鄰鄉鎮成功項目的土地收購價格以及補償條款,引來無限憧憬。 赤縣神州除了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之外,還盛產口號和新詞。最近幾十年,除了“官二代”、“富二代”之外,還有什麽“電二代”、“水二代”、“煙二代”這些類世襲稱謂。至於歸屬於“屌絲逆襲”的大概要算“拆二代”了。一個階級屬性原來處於社會基層的普通人,如果手上有一套房產,可能幾年閒來了個大翻身,財富暴漲若干倍,那可是比天上掉餡餅更能令人精神一振。 我不禁回想起,大約十年前,遠在家鄉的堂弟、堂妹要求我把個人資料給他們,説是政府要在我的家鄉興建火箭發射檢測基地,要對鄉民作補償,只要族譜上有名,即便身處海外,也能享有份額。我對這種説法一點都不相信,但考慮到弟妹們的期盼,捎帶著爲他們爭取多一份補償的僥幸心理,還是馬上把資料發給了他們。如今基地早已投入運作,所謂的補償大概早已完成,卻不見弟妹們提起,我也沒有追問。 上周,從大石鎮親友的微信群傳來了一個令鄉民大為沮喪的消息,説的是鄉民們寄予厚望的發展商,由於涉及債務違約,被香港恆生銀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清算申請。於是大家都認爲,“拆遷”談判的前景堪憂。内弟比較樂觀,他説,幸虧房子還沒拆,否則那才叫欲哭無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