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源自民间,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字词简单易懂。也有文人从民谣中汲取了养分,在文字上做一些修饰,再使其流播到不同的阶层。民谣中的“颠倒歌”,部分借违反常理的陈述,讽刺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既是抒发民众的不满,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譬如: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编凉席的睡光床,当奶妈的卖儿郎。 又如: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 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颠倒歌”产生于有话不能直说,直说可能招来祸殃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上也有那么一种人,他们特意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无端端说一些挑衅的言辞,以求达到某种目的。他们的言行乍看不合常理,细品之下,却又不难理解个中意涵。 最近引起人们关注的一则新闻是,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主持人谢尔盖·马尔丹(Sergei Mardan)的言论。他说俄罗斯的真正敌人不是乌克兰,也不是美欧西方国家,而是中国,无论何时都要防范中国。即便在俄乌战争期间面对美国和西方的围堵和制裁,俄罗斯的真正敌人只有中国。 人们诧异的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打了八百多天,现在还看不到头,现在正是最需要有人“策应”的时候,为什么马尔丹要给俄罗斯树敌呢?有媒体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对中方在“西伯利亚力量 2 号”谈判过程中“拿糖”的态度不满,因此才出言不逊。 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对于俄罗斯电视节目主持人马尔丹公开讲“警惕中国”的观点,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就如同曾经提出于日本等国合作“肢解”中国的杜金......都应当视为正常,某种意义上能平常心对待之时,意味着我们的思维和胸怀真正步入时代化国际化。 这话说的可就太别扭了!人家说“警惕中国”,甚至要“肢解”中国,妥妥的是“亡我之心不死”呀,公教授的心为什么就那么宽呢?还“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还“应当视为正常”?公教授究竟是中国国防大学的教授还是俄罗斯国防大学的教授? 熟知“喉舌”论的人都知道,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就是俄罗斯政府的“喉舌”,它的主持人所讲的话绝不可能代表他自己。谢尔盖·马尔丹这番言论,只可能是在政府人仕甚至普京本人的授意下而发出。果如是,我们就很有必要细细分析一下这是为了什么。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发生于普京 2022 年到北京出席“冬奥会”之后不久,原以为是一次“闪电战”,没想到事与愿违,变成了“湿手抓面粉 - 甩也甩不脱”。于是 2022 年 9 月上旬,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应邀到莫斯科转悠了四天,并且表示会“從不同的方面給予策應”。在后来的日子里,中国领导层说到做到,大量采购俄罗斯的燃油和天然气,填补俄罗斯主动或被动切断的欧洲供应链的空缺,不遗余力地为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的设备和原材料,使其军工生产和民众生活用品都不虞匮乏。不能在乌克兰战场上高歌猛进,普京没有内省找原因,反倒怪罪中国未能旗帜鲜明地力挺,又在“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建设一事上锱铢必较,大有趁火打劫的意味。还有,俄罗斯一直对于“中吉乌铁路”顾虑深深,多方阻挠,虽然最近为了突破美欧制裁,勉强放手,由于无法有效掌控中亚地区儿产生的失落感却无法消减,于是就有了谢尔盖·马尔丹“警惕中国”的言论。 当然,如今的中俄关系与当年的中苏关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管谢尔盖·马尔丹或者杜金之流如何酸言酸语,都无法改变现如今中俄关系的主从地位。但是,对于普京随时翻脸不认人的可能性还是应当有足够的认识以及适当的应变措施,借用一句老话就是“防熊之心不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