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自然哲学家 Daniel S. Milo 新著《平庸者生存:对达尔文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又讲了著名的长颈鹿譬喻:
长颈鹿躺下睡觉十分困难,很不利于逃生,所以只能站着睡30分钟的样子。另外,长颈鹿分娩幼崽致死率近50%,很大原因就是重达70公斤的幼崽出生时从2米高的地方头朝地落到地上摔死。
看起来长颈鹿似乎並沒有很好适应物种进化,甚至其自身生物结构特点,反而给自己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困难。
像 这种案例其实并不少见。为什么不完美的物种能够继续存在?所以达尔文有关物种进化、适者生存的假说有没有可能错了?
Daniel S. Milo 在长颈鹿譬喻基础上发现了两个问题:优化並不是物种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与自然选择並不是同一回事。
于是 Daniel S. Milo 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自然过剩”(l’excès dans la nature)假说。依据这个假说,自然界存在大量过剩现象,包括物种过剩和资源过剩等等,这些过剩现象允许了不完美物种继续存在。
比如人类社会就存在严重过剩现象,除了物种过剩之外,在部分国家还出现了资源过剩,这些现象实际上跟达尔文物种进化论相矛盾。因为“自然过剩”导致了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平庸者生存”而不是“最优者生存”。
人类社会绝大多数种群数量都是“平庸者”,人类社会更像是依靠“平庸者”来繁衍的。反而人类社会最出类拔萃的部分经常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现象。即使放在比较微观层面,知识、财富和权力拥有越多的人群越可能缺乏繁殖欲望;反而处于社会底层,或者处于贫困地区的人口生育动力十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物种种群並不是依照最优选项进行下去的。承担物种繁衍重任的反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精英,而是不被看好的、占种群数量最大多数的“平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