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医二附院开刀房回忆(1)
对于我这近60岁人来说,已经没有世界的念想和骚动。同学都是名医专家学者,至少仍在本行专业上。我脱离专业11年,应该归入“社会闲散人员”吧。我只有怀旧,越怀旧,越美丽,越怀旧,越浪漫,虽然那是物质匮乏和思想封闭的年代。人的承受能力的极限是不可想象的,我回想过去,不敢相信那是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住房狭小,共用厨房,共公浴室和厕所等,毫无隐私可言。工作条件极其艰难和简陋。那么的苦,但又是那么的甜美。 我这里所回忆的往事,是1976年11月至1980年8月期间,我在江西医学院二附院开刀房工作的经历。医院历经沧桑90年,随着扩建更新,民国时期的老住院部楼和开刀房早已拆除。如今在医院里再也找不到民国时期建筑物的痕迹。 1976年,我进入江西医学院二附院开刀房当工友。开刀房,麻醉科,放射科和血库共享一幢二层独立的小洋楼,第二层为开刀房和麻醉科。开刀房护士长为叶翠春,吴美荣,她们均是护士当众的佼佼者。年轻护士占2/3。共有七个手木间。楼里没有电梯,上下楼接送病人要用担架抬,搬运手术器械,大氧气瓶,输液瓶全仗肩扛手提,我一次能挑60公斤以上的消毒手术器械上楼。二只拖把布并用擦地板,手臂像姑娘的腿一般粗。每天一早要升煤球炉灶,用大锡壶烧生理盐水。为了节约经费,医用手套,口罩要回收,手工清洗晾干,消毒后重新使用,医用剪刀手工打磨,这些都属于工友的职责,还要负责清洁。有一次脑外伤急诊,还没上麻药,病人就死在手术台上。当值脑外医生李招贤与我一起将尸体抬往太平间,由于楼梯路灯故障,台阶一片黑,李医生失脚,结果他与尸体一起从楼梯台阶滚落,幸好他只受轻伤,只听见尸体脑袋砸在水泥台阶"砰,砰,砰“作响,死者家属立刻再一次集体大声恸哭"爸呀,爸呀,你死了还招这罪,太惨了"。李医生是位很随和的人,身高体壮,大嘴大牙,笑口常开是他的招牌。他是五十年代末印度尼西归侨,78年他的胞弟从印尼来南昌探望他,感动得流泪,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