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医二附院开刀房回忆(5) 做外科医生要具备好的理论知识,可是,天性禀赋,心灵手巧更重要。 下刀要准,利索,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淸析,干干净净。目睹一位经验老 到的医生做手术,那潇洒自如,起刀走线,感觉就是艺术享受。但有些 外科医生则不然,手术视野血腥一片,如何收场? 手术必定延时,对病 人带来一定的痛楚。我见过老医生用止血钳敲打笨手笨脚的年轻医生。 张正元医生68年毕业分在共大当校医, 78年由江西农大职工医院调入,一 次成功的断手再植手术(我当班接送的病人),得到刘孔芝主任的赞扬, 立刻在教学医院骨科站稳脚跟。 那时,每周都有大手术,医生就得轮翻上台,我得为下台暂时休息的医 护人员提供午歺。我点算人数后,将名单送至医院食堂,看着食堂值班 师傅将面做好,就是白开水下面条,最后加味精酱油,猪油,肉丝,葱 花少许。这就是当时最好的加班午歺。那时各种副食品是由国家凭票限 量供给,肚里无油水,只要闻到猪油味,犹如尝到肉香。 面条全由我来分配,下台医生至中午早已饥肠辘辘,当我将肉丝面巨盆 端入开刀房大厅,所有医生瞪着大眼,手足舞蹈,口水直流,每个人朝 我投来灿烂的笑容,"小徐呀,你太伟大了 ”,“小徐呀,多舀点,太 饿了,多舀点肉呵,手下留情呵,哈,哈。"最后年轻力壮的医生,如 陈伟高,林顺弟,廖道生等将面汤一扫而光。有医生笑着说“小徐呀, 面太少了,各嗲嗲子,真是洪湖水浪打浪啊”。外科医生苦中有乐,一 碗毫不起眼,清汤寡水的光棍面条还能引发这么一阵诗情画意和革命的 浪漫主义的联想。当年的医生一定仍然记得那壮观的场景,十几个人拥 坐一起,赶紧大口大口地喝汤,滋味鲜美又不油腻,入口很有嚼劲,直 到最后一滴汁吸干才甘罢休的误餐面。叫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