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善酒者多也。
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因不满朝政,整日醉眼迷蒙沉溺于酒中。此公酒量甚高,每出行必令美童俊仆抬瓮相随,瓮中注满美酒;有牛车殿后,车上载有一棺。声言:醉死便埋。其洒脱不羁天下独步。
但酒中之事并非只限于“携瓮载棺”,说到酒就不能不提到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不只是活跃着他的思维,更勃起他的万丈豪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玄宗时李白很得宠爱。时值春令,杨贵妃与玄宗在御花园赏花,急召李白进宫赋诗,李白沉醉不醒,流涎悄落。玄宗见了,用龙袖轻拭,尔后亲调醒酒汤喂服。
能得龙袖拭涎御手调羹,千百年来或尔只有李白一人。“逢县奉给遇库支钱”(玄宗曾赐李白一金牌,可逢县奉给遇库支钱,以为酒资。),当无后顾之忧,尽管将那“五花马千金裘”当去,求取一醉;与他同年代的杜甫就没有那么幸运。
“……盘食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由于生活窘迫,我们的大诗人别说美酒千盅,就连没有过滤的酒也无力购买而停杯不饮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那是一种无奈地悲哀,在“何以解愁唯有杜康”的日子里,诗人连“杜康”都没了,剩下的便只有诗。
既是情谊之事,送别的酒也就更加绵绵悠长,凄艳动人。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林》
离别也是一种凄美,而伴随这凄美的当然还是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高兴时喝起酒自不待言。若是淫雨霏霏,落叶飘零,一个人独守楼阁,放眼所及,四野苍茫;偶有群雁划过,悲慌匆匆。这时候,酒是绝对少不了的。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除了迎客送别,遣情抒意,怀念时也不可无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冬坡《水调歌头》
家园破碎,山河蹂躏,酒已然不是排愁遣怀,儿女缠绵之物,而是一腔热血,一团烈焰。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泪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僮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苍海浊波倾。”——张景祁《望海潮》
酒为尤物。历代文人墨客,高贤隐士,才子佳人,对酒都情有独钟。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走卒,酒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据此就说喝酒者都品高德馨却也未必。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有酒不喝是不对,我们同样天天醉……”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下岗……”这已偏离了酒的原有情趣,是腐败中的堕落。这种酒,不喝也罢!
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烦恼既来,忧愁初至,呼朋引类,推杯换盏,在酒精的作用下释放一下心中的压抑和郁闷,放飞心中的喜悦和希望,应该无可厚非。但酒中的那份洒脱却非人人都能修得的。
“高举杯,低擒壶,蒙蒙吟哦。乐,乐!击碟亦相娱,圣贤所求。已三更,且自住,明日杯稠。去,去。方觉醉中味,再上一壶。”——《半是仙》
当然,不管品位如何,如是你我,想喝酒,首先还得有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