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网络上的电民们肯定都熟悉,这里所说的和所谓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亦即 Object-Oriented Design 很相似。网络上的 IT 高手很多,我这 1/10 瓶子醋就不班门弄斧继续胡掰了,只准备就“方法论”这个角度闲扯几句。若将 IT 的 OOD 看作是 Instance Based Philosophy 的某种应用,那么 Instance Based Philosophy 反过来也应该对 OOD 有所指导才对,至少原则上应该这样。也就是说,Instance Based Philosophy 应该有能力给分类给出些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某种分类体系尽管是试图给咱们这个世界的 Objects 进行分类,但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这种分类体系一般只能细致到某个层次,例如我们给 Human Being 进行分类,Human Being 下可以有 Mathematician 这个 class,而 Mathematician 这个 class 又可以细分为 Algebraist 代数学家、Geometrician 几何学家、statistician 统计学家等。当然你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但是你总有个打止的时候,所以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我们的分类体系只提供到这个层次的分类。
好,现在我们来考察某个具体的 Instance:张益唐。张益唐属于哪个 class?数论学家?看起来是,因为他的主要成绩,孪生素数猜想,就属于解析数论这个领域;但是另一方面,即使只论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也用到了代数几何的知识,何况他在雅可比猜想上也有研究。这就表明,因为 instances 的复杂性,现在已有的分类“数论学家”这个类就不足以描述张益唐这个 instance。也就是说,张益唐这个 instance 比“数论学家”这个 abstraction 俱备更多的特征,这些特征 (例如懂得 Jacobian Conjecture) 是 instance 特有的,所以这个描述这个 instance 的 type/class 必须是 dynamic 的,亦即 “Instance Based Dynamic Type”或者“Instance Based Dynamic Class”,而这种 Instance Based Dynamic Type 俱备一些例外的动态特征或曰 “Instance Based Dynamic Attributes/Fields”,而 Instance Based Philosophy 的使命之一,就是给 Instance Based Dynamic Type/Attributes 给出一些 General Guidelines,搭造起从 Instances 到已存在的 Classes/Types 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