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里子:君子与伪君子 “君子”这称谓,最早见诸《尚书》。不过,出现频率高的,无疑当属《论语》。孔子不厌其烦地谈论“君子”如何如何,或者应当如何如何。归结孔子的言论,不难看出: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既泛指贵族,亦泛指道德高尚者。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以孔子之见,贵族应当道德高尚,反之,道德高尚者当为贵族。这样的用法极其类似英语的gentleman。Gentleman原指封建社会的特定贵族阶级,在如今贵族无有的社会,说某人是gentleman,却是某人道德不错的意思。可见在过去,gentleman 与道德,也是合二为一的概念。 “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不是“伪君子”。“伪君子”这说法后出,其出现之时,贵族已经不复存在,因而与贵族无关,仅指表面道德高尚,骨子里却并非如此者。有时候,“君子”与“伪君子”几乎可以划等号。如果一个人把“私下”的一切都隐藏得极好,好到直到盖棺论定之时仍旧只有自己知道其为“伪君子”的本质,有谁能不以“君子”作盖棺定论呢? 就贵族的意义而言,美国没有gentleman,这一点,无可置疑。至于美国所谓的gentlemen,究竟是就道德意义而言的“君子”?还是“伪君子”?则并非不可质疑。 何以言之?美国的头面人物,无论政客或名流,每逢私下里讲了些不合时宜的话,一旦不幸被公众获悉,无不立即声明那些话不过是“私话”,不足为外人道,忘了关麦克风云云。如果那番“私话”无足轻重,这么声明一下,必然万事大吉。倘若那番“私话”得罪了某某人,那么,如此这般声明一番之后,再公开说一遍与“私话”相反的“公话”,公然打自己一个嘴巴,也必然万事大吉。公众不会再追究,被得罪的人也一定欣然接受其道歉。说错“私话”者,不妨继续以gentleman自居,不巧听到“私话”者,也不妨继续以gentleman视之。 这类事例屡见不鲜,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7月6日。那一日,曾经竞选美国总统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人物杰克逊指责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talking down to black people”,外加一句:“I want to cut his nuts out.”。时隔两日,杰克逊声明:那话是“very private”的“私话”,没注意到麦克风没关,不是有意对公众说的,抱歉得很。记者追问:你究竟是否认为奥巴马“talking down to black people”?杰克逊对着麦克风给自己一嘴巴:我不认为如此。奥巴马有什么反应?奥巴马的发言人声称:我们当然接受杰克逊的道歉。 美国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态度?只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之一,美国人认为:“私下”怎么想,无关紧要,即使“私下”的想法与“公开”的言论相悖,亦不妨其为gentleman。倘若如此,则美国人心目中的gentleman,难道不正是国人心目中的“伪君子”么? 解释之二,美国人并非当真不在乎公私有别,也并非当真欣然接受道歉。只不过以为:无论自己私下怎么想,都必须公开假装豁达大度方才不失为gentleman。以国人之见,这是什么人的态度?难道不也正是“伪君子”的态度么? 由此可见,美国没有“君子”,只有“伪君子”。至少,在头面人物之中如此。 当然,如此这般说,既不等于说中国有“君子”,也并不等于说中国没有“伪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