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个专栏作家叫芭芭拉的,化身成一个单身失恋无业游民,到餐馆当服务生。与那些当大厨,前台和打杂的共同生存了不到半年,写了些见闻。这些见闻与我们曾经的经历是如此相似。原来以为,只有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新移民,因为身份,因为钱,因为生存,才会看到的阴暗面,美国本土的人照样领受,毫无二至。 首先找工,面试几个餐馆,都没位置。有的老板回话,也许一两个星期内会有。问为何,答,这儿没有人干过两个星期以上的。 初次进入餐馆后,老的欺负新来的。经理欺负所有人。除了吼叫就是找茬。服务生累的腿肚子朝前(晚上要靠止痛药才能睡觉),经理坐在小间里喝咖啡,打电话。经理的任务就是让服务生们不能像他/她似的坐下喝咖啡。服务生闲时必须没事找事地假装忙,摆摆盐瓶,扶扶辣椒酱,要不然经理就会指使你去吸地,涮厕所。 服务生的主要收入靠小费。但越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越不给。一桌刚做完礼拜的,吃了一百一十元,要求了许多服务,给了一元小费。另一个虔诚的XXX,提了各种要求,最后一分没给。 后厨有许多过期的食材,老板不让丢掉,而是加重调料,把不新鲜的味道盖掉。 厨房的组成人员,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单亲,吸烟,酗酒,家庭成员在监狱的比例很高。居住条件很差,收入低,没有保险,对未来也没有期待。有两段对话很有意思。问,为何要花那么高的价钱去租每星期付租金的旅馆?答:难道我有钱一次付一个月的公寓吗?(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们/她们没有钱付足一个月的租金和押金,因此只好每个星期付四百元的旅馆,挣的钱大部分用于住宿了)。 问,你们一会儿不吸烟会死吗?答:很奇怪你可以那么长时间不吸烟。(互为怪异,实为不同阶层的生活品质和思维方式)。 芭芭拉最后说,当你在某个阶层里生活久了,你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和对生活的要求,都会改变。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她没有任何办法,只是把它写出来,自己赚一大笔稿费而已。 当年我们这些留学生,有几个没经过餐馆的洗礼,有几个没生过打铁的气,又有几个没看见老板的尖刻,吝啬和粗鄙。好在我们比那些人更能吃苦,耐劳,没有沉沦(吸烟,酗酒,赌博),有了自己的家和稳定的工作。 我们算不算生活在底层的人?起码物质上不是吧?但我们是经历过底层的人,不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