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电影的第一部和第一次 今朝今夕,当我们以绵绵深长的情意为刚过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续唱一曲生日歌时,脑海里不禁涌现翻滚起那一幕又一幕的银幕风云、一幅又一幅的万像 画面。 电影,这位诞生于西方天地的缪斯女神,自打她飘洋过海登陆神州大地之后,吸引、征服了多少观众和影迷,这简直是难以统计的天文巨数。多少人顶礼膜拜于千姿 百态、丰彩耀眼的“七仙女”裙□下;多少人曾经泪湿双腮、泣涕涟涟,与剧中人物同悲伤;又有多少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电影给予人们以不尽的愉悦和欢乐; 也有的在曲终人散后,还默默凝视著银幕,咀嚼著影片留下的余味,陷入深深的沉思。 电影就象一面面哈哈镜,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她烛照鞭鞑令人不齿的假、丑、恶,同时也热情地讴歌颂扬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电影既 带来了 美丽的梦幻,又编织著扑不灭的希望,还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人们从她的身上汲取到精神文化的养料与教益。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电影是上个世纪所有的文艺样 式中对于我们人类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一种。而中国电影也确实产生了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之作,拥有过无比荣耀辉煌的岁月。 电影传中华,众老外施展身手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这是以拍摄第一部国产影片为起迄的。其实在1905年之前,倒溯到世界电影问世的1895年,电影在中国已经开 始了一系列的传播活动。 电影这一新奇的玩意儿在欧美诸国一上市,精明的商人便把它作为一种新产品而向各个地区推销。诚然他们是以经济利润为出发点的,然而通过其商业活 动的过 程,他们实际上也把一种崭新的文化样式、工业文明的产物传送到五湖四海。1896年的春夏,上海黄浦江的轮船码头出口处,来了几拨随行带著大箱子的欧美片 商。除了电影放映机之外,有的还带来了美国爱迪生公司的短片,有的则带来了法国百代等欧洲一些电影公司的新片。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方影戏》便是中国电影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次沙龙式的映出。由商董徐鸿逵于1883 年在沪 圈地数千平方米建造的私家花园双清别墅正名为徐园,位于闸北西唐家弄──现今的天潼路814弄35支弄一带。园内建有的亭台楼阁,无不紧凑小巧;园中设有 十二景,曲榭长廊,满目清幽雅致,另加“又一村”,更显别有洞天。徐园乃为富商巨贾、社会名流相聚集会之地,这里成为电影在神州大地第一次亮相的场所,可 见这一玩意儿在当时的稀罕难得。虽然影片的内容只是一些变魔术、放焰火的杂耍游艺小节目,但却是电影这一西方舶来品在古老的中华帝国的首次登陆,尽管第一 次往往总是来得这么仓促,并且还显得有点儿简单幼稚。 事隔大约一年,也就在1897年7月间,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片商詹姆斯.黎卡顿(James. Ricaton) 和 另一位美籍片商雍松( Jason ) 在上海的天华茶园连续放映爱迪生公司的影片达 十多天,8月里转移到奇园继续映出。这二个地方位于二马路、四马路一带。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 《观美国影戏记》,具体而详细地叙述了奇园所放映的影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印象与观感。这可以算作是中国第一篇见诸于报端的电影介绍和评论。 第二年,他们又易地至徐园,并且增加了影片的内容。尽管当时的影片差不多全是纪录短片,每一本的片长只有一分钟、几分钟、十几分钟的,至多也不 过半个 小时左右;并且技术方面远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但却使有史以来两眼抹黑的中国人前所未有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俄国沙皇游览法国巴黎、西班牙的舞蹈、 马德里的街市、骑马大道、军校操练、教堂礼拜、火车到站、左右亲嘴、水池嬉浴、大变活人、秋千弄技、群车相撞、扑地寻欢。真可谓百状纷呈、万像俱现;海外 的都市壮观、风光奇景、民情习俗、生活态势令国人一览无余,顿时大开眼界,耳目焕然一新。于是,西方影戏神奇的观赏效果不径而走;放映影片的场所在申市不 断增加。 电影放映之初全属老外所为。不光是上海,就是在京城,也被洋人捷足先登。1902年初,老外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的福寿堂放映美国短片。观众看到 的是: “旋转美人头”、“花衣蝴蝶舞”、“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等等。直到1903年,有一位名叫林祝三的中国商人从欧美回国时,独具慧眼地带回了一套 电影放映设备和若干片子。他在北京打磨厂的天乐茶园售票映出,虽然时间并不长久,但却是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人。在香港,广东台山人余丰顺别出心裁,他于 1904年3月开始独家经营出租放映机、放映师与影片的生意,登门上府作家庭专场放映。他在九龙尖沙嘴三间100号二楼还设立了营业室,专门办理预约订映 事项。4月份,他又在高升戏院作商业性的放映。余丰顺是中国开创电影租贷业的第一人。 电影作为时髦奇特的新玩意儿,也进入过高墙深院的北京紫金城。英国驻华公使为了给老佛爷尝鲜,趁慈禧七十寿辰之际,送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和几卷片 子给 她。不料影片放到第三本,发电机炸裂,太后不悦,映出半途而废。这是1904年的事。次年,清廷派出考察欧美宪政的端方大臣归国时也带回放映机与一些短 片。有一次,他宴请载泽时,心血来潮地要放电影给客人看。可又是发电机故障,而且发生强烈的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连请来做翻译解说的通判何朝桦也没有幸 免。看来造化弄人,电影这个新生事物和气数已尽的封建朝廷实在是无缘无份。 可是,与此同时,在广大民间,影片的公映活动方兴未艾、愈趋红火。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里便开设了影戏园,每天晚上专门放映电影,几乎场场客 满。不 久,西单市场的文明茶园、大栅栏的三庆园、庆乐茶园、东安市场的吉祥戏院、新城新丰市场的和声戏园也都相继张挂银幕,从而成为京城首批电影放映场所。 再说上海滩,又来了两位放电影的西班牙人。贾伦博克( G. Bocca ) 虽然先到一步, 但他似乎并不善于经营,於是便把放映设备和一些片子转让给他的同胞莱姆斯(A. Ramos) 。而莱姆斯却是个入乡随俗的“中国通”,他不光工作勤奋,而且经营有方, 著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意经。他了解沪地市民喜欢滑稽噱头、花样翻新的情趣,便因势利导,投其所好。 1903年,开始他在上海乍浦路的溜冰场放映。不久,莱姆斯便转移阵地,他在公共租界的四马路上人气旺盛的茶馆“青莲阁”楼下,挂起一大块白布 做银 幕,搭起一小间房作放映室,并打出“群乐影戏院”的招牌;他又从法国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租购进许多新片,而且还大做广告。他雇用苦力肩扛广告牌,同时由敲 打洋鼓、吹奏洋号的二、三个吹鼓手伴随;一路上吹吹打打,走街串巷,摆弄噱头,招摇过市,引来满街侧目。影片放映时,他又让检票看门人不时地故意撩起门 帘,让那些门外汉瞅一瞅银幕上的光怪陆离,吊起他们的胃口,从而买票入场。苦心经营了好几年,莱姆斯的钱包逐渐鼓起。他又到颐园开辟新点,提高了票价,并 把广告做到上海滩最大的报纸《申报》上。 1908年临近岁尾,莱姆斯在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用铅铁皮搭建的拥有250个座位的“虹口大戏院”落成。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座独立固定的电 影院, 虽然以前在西藏路泥城桥西,已有人搭盖起芦席棚的“幻仙戏院”(不久便关闭)。第二年即1909年,莱姆斯在现今的海宁路410号、北四川路口那里建造了 第二家电影院──维多利亚大戏院,内设酒吧,富丽堂皇。从此以后,莱姆斯一路顺当,越做越大。相继又建造了夏令派克、万国、中国、卡尔登、恩派亚影戏院, 分布上海各个热闹地段,形成占领市场的网络态势。他还成立了莱姆斯游艺公司,把电影放映业务扩展到天津、汉口、广州等其它城市,控制了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 半壁江山。他本人因此发迹,成为百万富翁、电影大亨。直到1926年,莱姆斯腰缠万贯,衣锦归乡,重返阔别了二十多年的西班牙故里。此乃后话。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