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5年到1921年的十五个春秋里,中国自己摄制的影片基本上都是戏曲片、新闻纪录片以及故事短片;总数共计将近九十部,其中戏曲片十三 部,新 闻纪录片三十三部,科教片七部,其它短片三十余部。除了如前所述的以外,稍有影响的还有由梅兰芳主演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和《西太后光绪帝大出 殡》、《武汉战争》、《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以及《西湖十八景》、《上海龙华》《北京名胜》等。 这时期即使拍摄的故事片,《庄子试妻》只有两本,《难夫难妻》和《黑籍冤魂》,每部片长也只有四本,并且还是中断相缀组合而成的,并非一气呵成的贯通之 作。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基本上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而当时上映的外国故事片不但长度倍增、而且连贯完整。电影市场需求著、中国观众期待并呼唤著国产长故事 片的诞生。 “三部曲”好戏连台,故事片初具形态 1920年,上海滩发生了一桩家喻户晓的谋财害命案。一个名叫阎瑞生的洋行买办好赌跑马,他借了别人的钻戒抵押买了马票,结果全盘皆输,无法偿 还。他 相好的妓女王莲英佩有贵重的首饰,他便向王莲英告贷, 但未获允准。于是,阎瑞生歹念骤起,逐生杀机。他约王姑娘夜出兜风,当汽车开到郊外,先用上了麻醉药的棉花捂住王莲英的脸;等到她不省人事,再用绳子将其 勒死,拿走珠宝首饰,抛尸村外麦田。事发后阎瑞生畏罪潜逃,结果在徐州火车站被发现抓获,缉拿归案;经上海高等法院审判,阎瑞生及其同案犯吴春芳被处以死 刑,伏法于龙华大操场。申城大报小报对此案大肆炒作,搞得甚为轰动。上海演艺界的夏月珊、夏月润兄弟很快将其人其事搬上舞台,改编成文明戏《阎瑞生》上 演。卖座极旺,连演半年而不衰。 这下可激发起中国影戏研究社一帮人要把它拍摄成电影的劲头。他们和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商务印书馆原有一个专门摄制教育性幻灯片的照相印刷 部。 1917年,以3000元的低价收购进一位陷入困境的美国商人的全套电影器材,遂有拍片能力;于是便在1918年设立了活动影戏部。)商议决定:租借该部 的摄影器材与摄影棚;并委托该部拍摄影片《阎瑞生》。 该片由杨小仲编剧,任彭年、徐欣夫执导;而在影片中扮演角色的则全是非职业演员,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主角阎瑞生由中国影戏研究社的发 起人陈 寿芝饰演,他不但是阎瑞生的好朋友,而且俩人面貌颇相似,气质也接近。陈寿芝能够得心应手地再现出阎瑞生的所作所为;王莲英的扮演者则是一位出自娼门后已 从良改嫁的原长三堂的烟花女子王彩云,化名“四小姐”;她的现任丈夫朱老五本是十里洋场的白相人,也在片中充当一名配角,扮演阎瑞生的一个朋友。 影片力图模拟风靡当时的美国凶杀片,在情节的安排上迎合观众的鉴赏心理。全片10本,开头部分是浪子娇娃的艳遇恣情;中间阶段是图财诱杀 的起由和进展;随后展开的则是紧张屏息的潜逃、追捕情景,颇能扣人心弦。影片的创作开始突破文明戏的舞台限制,而能根据掌握的素材以及剧情需要,重 新编写剧本、丰富和扩充故事情节。剧本后发表在1921年11月的《电影周刊》上,是中国最早见之报端的电影剧作。 场景的安排、物件的选用也尽量体现出生活的实感性;片中一些重要的场景诸如大世界、跑马场、检察厅、法院、北新泾、徐州车站、龙华护军使署等多 取原来 地点;道具也是案发期间的原物原件,包括阎瑞生、王莲英的住处居所以及妓院场地实景;片中的一辆白色轿车就是阎瑞生从飞龙车行租来作案的那辆。该片的题材 颇能满足申地市民的好奇心,内容又不乏观赏性,因而十分卖座。开映前包厢就已经被预订一空;1921年7月1日首映于夏令派克影院那天,池座也场场告□, 当天售票所得就达1300多块(票价正厅1元,楼座1元5角。);连映一个星期下来扣除成本就进账4000余元。陈寿芝等人著实赚了不少钱。 与此同时,来自贵州的但杜宇和他人集资千元,购买了一架电影摄影机。他无师自通,全靠自己的实践钻研而学会了拍电影,并且创办了上海影戏公司。 1921年的春天,他们在闸北一块空地上搭起露天布景,拍摄另一部长故事片《海誓》;由但杜宇一人包办编剧、导演、摄影、洗印,他刻意精工,拍摄和后期制 作历时一年,七次试演,最后片剪六本。全片是一出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史:漂亮的少女福珠(殷明珠饰)和贫困的画师(周湛钦饰)相爱,俩人山盟海誓,私 订终身;各自承诺:若有负心者,将蹈海而死。过后福珠经不起拥有丰厚物质财富的表兄(董廉生饰)的诱惑,欲改初衷。但是在和表兄举行的婚礼上,她幡然悔 悟,逃离现场,来找画师。不料画师怒而不受,福珠无地自容,狂奔海边欲投水殉情。追赶到海边的画师救起福珠,俩人和好如初。 这一波三折、由欢变悲、又转悲为喜的爱情咏唱,表现的是冲破封建礼 教的自由恋爱,内容与主题在当时均有一定的新意和进步性。但影片过于追求洋化和唯美;服饰、道具和场景一味西式,长椅上求爱、草地上野餐;连仆人都 西装革履;穷画师家里铺著地毯、摆著大小各式的花瓶;人物与环境 显得不相称符,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更是失之千里。同时,画家出身的但杜宇依照绘画的要求、标准来拍摄影片的画面,虽然精致美观,但却缺少了含蓄的余地 和想象的空间。而且当时更没有认识到:电影并不是美术作品的集锦,而是镜头和镜头有机组接的独特艺术。 该片于1922年初在上海夏令派克大戏院首映,尽管观众的反映和评价有所不一,但还是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杜宇注重画面形式美的倾向,融画入影,对于 场景、 光色等造型元素颇多假定式、意念化的设计和创造,这对成熟以后的中国电影回归艺术本体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正面的影响;他还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摸 索,创造出“中国式的反光境”──在木板 上粘贴铝质锡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影片拍摄中光线不够明亮的问题。 另外,在拍片的朝夕相处中,早就对福珠的扮演者、摩登少女殷明珠属意的但杜宇,也逐渐赢得了姑娘的心;但杜宇拍摄《海誓》不仅开辟了自己事业的 新领域,而且还喜获明珠,最终抱得美人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