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七律】 读韦思浩事迹有感 |
| 浙大曾来一网红, 默然静读感尊翁。 拾荒非谓茶耶饭, 捐助相关苦与穷。 几回长嗟惊故里, 万声深谢自儿童。 平生不识魏丁兆, 除却爱心诸事空。
(下面的文字转贴自万维) 这个意外身亡的杭州拾荒网红,留下了比浙大身份更令人震惊的遗物…让无数网友湿了眼眶: 2015年的杭州图书馆里,每天都会迎来一位特殊的读者—— 拾荒老人“章楷”。看到拾荒老人认真求学的样子,无数网友纷纷被感动,这个老人也成为了一个励志的代表。而愿意接纳老人的杭州图书馆,也被网友盛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然而这个看似励志的故事,却在老人去世后,展开了惊人的反转: 2015年11月18日,老人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成重伤,最终抢救无效去世。直至老人去世后,调查的记者才发现,这位拾荒老人并不是大众想象那种目不识丁的拾荒老人,恰恰相反,这位老人其实是浙大毕业的高材生。拾荒老人的真名,叫韦思浩。和生前穷困落魄的形象截然相反,老人的真实身份是杭州某中学的一级退休教师。 在那个高中生都很稀缺的年代,这个上世纪60年代浙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兢兢业业地教了几十年书后荣誉退休。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金,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享有齐全的社会保障福利。本应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但韦思浩却放弃了这些,拿着一根竹竿上街捡破烂。 可想而知,亲朋好友对于老人这一举动,都看不下去,“韦老师,你可是有身份的人啊”。但是老人依旧坚持拾荒,一直独居杭州。 对于父亲的这个做法,孩子这些年来都相当不理解。 直到老人去世后,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父亲藏了一辈子的秘密——满满一铁盒泛黄的感谢信和捐资助学凭证。 信纸上的“魏丁兆叔叔”,就是韦思浩老人。他默默资助贫困学生,资助了整整20年。 在每一封感谢信中,都记录着受助孩子的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因为老人一直匿名资助,这些受助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好人“魏叔叔”,真名叫作韦思浩。老人不仅把自己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拿出来,甚至还每天出门捡垃圾,只为了资助更多孩子去上学。为了最大程度省钱,老人一直省吃俭用,连闺女给买的手机,都从来没用过,家里甚至连水电、煤气都没通。省下来的钱,老人全都用去资助贫困学生。 二十多年来,光捐款助学凭证,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张。 这个老人,辛辛苦苦地教了一辈子书,即便是退休后,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能用知识改变别人人生的机会,这一坚持,就是整整20年。这个退休教师,每天风雨无阻地出门捡垃圾,住在单位分配的毛坯房里。为了省钱,甚至都没有花钱装修房子;诺大的毛坯房里,只有一张空荡荡的木板床,其他家具一概没有。而一生勤劳好学的他,被当作拾荒老人接受采访时,甚至还化名为“章楷”,就是希望能继续匿名帮助这些学生。这个看似落魄的拾荒老人,内心深处却无比富裕而温暖。即便离开了这个世界,老人也在继续发挥着余热。 原来十几年前,他就签订了捐献协议:“捐掉所有可用,让其他有需要的人活得更好。骨灰就撒向江河、顺水而去。” “教书育人”,已经不单单是在三尺讲台上,这四个字,早已成为老人竭尽一生、甚至临终前都还坚持的事情。 在2016年的春天,杭州图书馆前悄悄多了一个半身雕像。 这个十年来风雨无阻,来到图书馆里认真看书的拾荒老人。用自己感人至深的事迹,反过来教给了世人一课。 尽管老人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即便晚年游走在生活边缘,但他的灵魂却比其他人更繁华也更纯净,平凡而伟大,这才是真正的大爱无疆。
感谢有这样一位老人,温暖了人间... 韦思浩 一位退休教师 一位拾荒老人 用自己的言行 感染我们冰封已久的沉寂的心 瘦削的身板上 一件旧得掉色的暗橙色夹克 胸前挂着一个土灰色的包 在图书馆伏案读书 那双看书前一定要认真搓洗的双手 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12月13日 那场猝不及防的车祸 无情地带走了这位拾荒老人的生命 却让我们无尽的缅怀 然而实际上 老人有房、有退休金、有3个关心他生活的女儿 但多年来却一直过着拾荒生活 父女之间埋怨、不解、心疼,复杂的情绪 终于在女儿们整理遗物时解开 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学证明和书信 《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 《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 《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几十张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捐助证明 静静地展示着老人这些年的生活 让人感触最深的 是那张签了名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何其伟大的精神! 何其伟岸的情操! 而受助者 或许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真实的姓名 助学证明上的落款 仅仅都是“魏丁兆”这个化名 至此 社会终于知道 老人并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 而是行的高标 做的楷模! 然而你是否知道 老人毕业于原杭州大学 即现在的浙江大学 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 如此的一位智者 在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同时 无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 隐匿于默默的拾荒生涯中 韦,伟大 思,思想 浩,浩然 浮躁的今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悯,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他是浙大的骄傲!也是杭州的骄傲!更是浙江的骄傲!是全体老人的骄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于求是园中,静默修行。 今日的我们,愿在他的感化下,一扫精神上的荒芜,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温暖这个世界。 愿那时,万物美好。 天堂,应该是有他所在的图书馆的模样。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