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5-16 李寧 青年電影手冊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楓》:青春熱血的獻祭文 | 李寧
編劇:鄭義 導演:張一 主演:徐楓(飾盧丹楓) 王爾利(飾李紅鋼)
故事: 20世紀60年代,青年學生盧丹楓與李紅鋼戀愛了,親手植下的並生楓樹是他們的見證。“文革”驟然爆發後,他們積極參加紅衛兵,投身於這場史無前例的如火如荼的風暴中。然而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卻讓這對兩情相悅的戀人身處“紅旗”派與“井岡山”派兩個勢不兩立的陣營,彼此兵戎相見。革命還是愛情,兩個年輕人愁腸百結。黃昏,殘酷的最後一役中,“井岡山”派敗北,戀人在血戰後的硝煙里重逢,絕望的盧丹楓高舉戰旗縱身躍下高樓。盧丹楓死後,萬念俱灰的李紅鋼退出了組織。兩年後,“井岡山”重新掌權,李紅鋼作為逼死盧丹楓的反革命兇手,被處以槍決。
影評: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萬馬齊喑的十年浩劫終告結束後,一股“傷痕藝術”的文藝創作思潮崛地而起。《班主任》《傷痕》等傷痕文學、《苦惱人的笑》《生活的顫音》等傷痕電影紛紛將矛頭直指那個喧譁而荒謬的時代。這其中,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楓》是尤為引人注目的一部作品。影片以鮮血淋漓的筆觸描繪了一對青春年少的戀人因政治而反目成仇、兵戎相見的悽美悲劇故事,展現了那場政治運動對於愛情、青春與人性的無情戕害。
主人公盧丹楓與李紅鋼原本是一對情竇初開的戀人,沉浸於初戀的甜蜜與美好中,然而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卻讓兩個人的愛情蒙上了政治與革命的巨大陰影。自此,政治立場與革命陣容相互對立的二人展開了愛情與革命的角力。一方面,兩個人對彼此有着難以割捨的愛戀與牽掛。盧丹楓冒着風險放走了被李紅鋼派去偵察的美術教師王老師,身為“紅旗”派作戰部長的李紅鋼不小心被“井岡山”派俘虜後,善良的盧丹楓又一次解救了他。而當李紅鋼返回陣營布置與“井岡山”派的殊死決鬥時,他念念不忘的也是盧丹楓的安危。然而在“造反有理”旗幟的召喚下,他們紛紛把愛情視為政治的附庸。直至戰鬥的最後一刻,硝煙瀰漫中兩個傷痕累累的愛人沒有互訴衷腸,反而仍然在勸說彼此歸降,愛情就在革命的血染下失卻了原有的動人顏色。
被政治所裹挾的不只是盧丹楓與李紅鋼的愛情,還有一代人的青春。影片中,為了保衛偶像的榮光與維護自己的信仰,成千上萬的青少年成為喪失了理智的狂熱擁躉。原本應當天真爛漫的少年小兔子為了保衛心中的紅色政權,終日與冰冷的武器為伴。他不顧母親的召喚,荷槍實彈投身於武鬥中,最終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影片中有成千上萬個如同小兔子一般的青少年,他們的青春歲月,被遊行、造反、文攻武衛所占據,被慘絕人寰的殺戮所代替,失卻了青春應有的明媚與歡樂。
與愛情和青春一同陷落的,是質樸純真的人性。影片中,人們為他們自以為是的正義而戰鬥,喪失了最基本的理性與道德。當盧丹楓面對身旁死去的戰友,最終舉起機槍,向愛人所在的隊伍猛烈掃射時,人性的沉淪觸目驚心。而李紅鋼被處以槍決的命運,在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又展現出政治鬥爭之於人性的殘酷蹂躪。儘管由於敘事手法的粗疏,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陷入了“十七年”甚至“文革”文藝創作模式化、教條化的窠臼,但作為一部罕見地正面反映紅衛兵武鬥歷史的影片,《楓》對於人性與歷史的反思,有着不容忽視的思想價值。
影片最後,瀰漫的硝煙中,盧丹楓高舉紅旗從高樓縱身躍下,如同一片隨風而逝的紅色楓葉。被烈火與鮮血浸染的血色天空,一輪初升的紅日在快速的拉鏡頭中恍如下墜的落日,與它一同下墜的,是一代人悲愴的青春。當前來祭奠的王老師面對童真女兒“他們是英雄還是烈士”的追問時,他只能告訴她一個蒼涼而冰冷的答案:他們是歷史。是的,那是被歷史之輪無情碾壓的一代人,那是一代人無法彌合的歷史傷痕。
本文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七輯:影史百佳青春片》(即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