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者的群像 战国八将》读后感
http://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294730
很遗憾,无法知道该帖的原始出处。作者读史不专,又不得要领。该文谬误甚多,至多可用于幼童发蒙,以激史趣(不过我如有儿子,我自会导教,而不采此文的)。
在这边,我和台湾人没有深交,但我以前也接触过几个台湾亲戚,老师有台湾人,对台湾的教育水准还是有些良好印象的。但小岛寡民的局限性似乎是他们难以突破的,这从华人圈间的学生辩论赛可以得到某些印证。大陆因教育的缺陷,读书人中历史白痴确实不少,因此我相信作者对此很客气的感叹。但看了作者之文,对台湾刮民党文化为人文基础的劣质我有底了,使我不由地就建立了一种优越感。
可以说总看些东倭的白话历史是不够的。当然,原作者也可能本就是倭,那别样的解读也就不奇怪了。
台湾不足道!这正如甲午战争之前,日军中有精明的军官仅从舰炮上挂的裤衩就料定满清必败。
大的不想动了,顺便补充或更正些东西:
廉颇出走: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元年(前244),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
赵国是武灵王时筑了长城抵御匈奴。
武安君本来是战神秦将白起的封号,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自是有来由的。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