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禾末的博客
  闲散 散漫
我的名片
禾末_2019W
来自: Canada
注册日期: 2019-05-29
访问总量: 172,80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关于版权的说明
最新发布
· 三个半小时的“自由”
· 门当户对
· 包
· 窗户纸,夫妻关系
· 忽然想写家史
· 如花地下厨
· 看急诊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读城漫记】
· 读城漫记——高铁游欧洲
· 读城漫记——哥本哈根的BAEST披
· 读城漫记——欧洲的廉价航班
· 读城漫记 —— 高铁游欧洲
【法研法评】
· 加拿大律师事务所业务无纸化、数
【美食心经】
· 好吃不好做的鹰嘴豆泥!
· 一碗红烧肉的无稽之谈
· 中馈之乐 —— 煮五洲,炖四海
· 中馈之乐(四)
· 中馈之乐(三)
· 中馈之乐(二)
· 中馈之乐(一)
· 煮一瓶苹果酱
· 不一样的法式煎面包 French Toas
· 种蒜
【时事漫议】
· 由“吃”说种族“隔阂”
· 你不可能不歧视
· 找寻适度
· 征收土地增值税——酝酿中的房地
· 从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看国内环
· 惊人的食物浪费, 我们应该做些
· 应当比较地分析、看待国内基本生
【生活随笔】
· 三个半小时的“自由”
· 门当户对
· 包
· 窗户纸,夫妻关系
· 忽然想写家史
· 如花地下厨
· 看急诊
· 入乡随俗——移民的自我身份认知
· 买房“小九九”
· 从一家中餐馆的关张,说说文化输
存档目录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由“吃”说种族“隔阂”
   

        我这个人嘴“刁”,这到不是说我挑食、不吃这不吃那、不好伺候等等。相反,借用这个词,我是想说,在吃食方面,我好猎“奇”,喜欢尝“新”。

        讲一讲我认识沙葛/凉薯的故事。南方长的沙葛,我这个北方人以前不知道也没有见过,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华人食品超市里、在一片的根茎类蔬菜中看见了它(这边买到的凉薯多来自南美)。从沙葛的外表,看不出里面是什么样子,也闻不出任何味道。越是这样,我越是好奇,越是想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鬼”。然后就勇敢地买了一个回家,然后就吃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只是我众多的与吃有关的“探险”之一。一些我以前不曾听说过、不曾吃过的异族的东西,大都是这样认识的,比如木薯(Kasawa),比如大蕉(Plantain),比如腌橄榄,比如各种的奶酪。

       应该不会只有我是这样的。相信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应该不会少。

       其实,能摆进超市的物产、食品,虽然来自世界的不同角落,但都早已是世界人民餐桌上千百年的吃食,看似异类,并非异类,不必心怀疑虑或者戒备。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朋友圈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们一家人去hiking,在回家途中,突发奇想地决定在路过的一家巴基斯坦餐馆吃饭。不曾有过巴裔朋友,没有接触过巴裔饮食文化,一片懵懂之中,点了几个不知所以然的菜,竟然很好吃。感叹以后一定要大胆一些、放开一些,多尝尝不同国家/地方风味的菜肴。

        我虽自称好“猎奇”,但是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餐馆,我却极少进去尝试。我曾经去吃过一家印度餐厅,那还是在一位曾经去过、吃得赞不绝口的朋友的强烈推荐和带领下去的。

        中餐馆里的情形大致相同。绝大部分的食客都是我们自己人,偶尔能看见的其他族裔的食客,也多半都有华裔朋友同行做向导、点菜、应付侍者,而且大多手脚拘谨,面露局促,显然,不是“常客”。

        同样,华人超市里,偶尔见到的外族人,有几个是自己自由游走而身旁没伴着一位华人样貌的女人或者男人?

记得移民之初,曾和一位本地人聊天,他说加拿大人不是那么喜欢冒险(adventurous),言下之意,加拿大人并不那么热衷于尝试新的、自己不知道不熟悉的东西,更因循守于已有的东西。其实,这大概是人类的共同的秉性,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而已。

大概是7、8年前,侨办曾在纽约很热烈地举办了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由一组国内来的著名厨师在定点的中餐馆烹制菜肴,借以向美国人民、向世界推广中国美食,因为这些佳肴凝聚着、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调侃说,这只是造福了海外广大华裔而已,会鼓励更多的中餐实体寻求海外市场。如果指望这样的活动能普及中餐,让美国人(民)挤爆中餐馆,实属臆想。

人类族裔之间的鸿沟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大熔炉一样的美国、加拿大,不同族裔仍然群聚而居,仍然存在着黑人聚集区、布鲁克林Williamsburg犹太人社区。

虽然世界依然高歌着“全球化”,仅仅是愿意了解与自己的文化迥异不同的另一文化,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吃”都难以引发这种愿望,还有什么能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