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星空与天象 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更不懂12星座与人的性格之间还有对应关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貌似无意地给我推来这类信息,这才知道自己应归入水瓶座(Aquarius)。 简单看了一下,发现对水瓶座的那些描述好像真的有几分与自己相似。于是网络又投其所好,陆续推来更多的相关信息,结果时间不长,自己也俨然成了有关水瓶座的专家,掰着手指头数数,还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比如:凡事好奇,喜欢刨根问底;使用手机与人交流时,能打字绝不语音,能语音绝不视频,信息读罢常常不回,手机喜欢静音;坐火车或飞机喜欢靠窗口;喜欢收集东西,包括集邮、集书籍、集图片与老照片等;交友如同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属于接收通道窄、选择性强,但接收灵敏度高的那种,重质量不看数量;待人青白眼,对蠢人不屑解释,对智者青眼有加;拿得起放得下,不记仇,吃软不吃硬,你不搭理我,我更懒得搭理你;读书勤奋,生活懒惰,对柴米油盐不太上心;贪吃贪睡,忽冷忽热,让人捉摸不透;无可无不可,从不与人争好东西,肯吃亏;看似乐观外向,其实不太合群,遇见人多的时候立即就闪;念旧,专一,丢了一个东西,会买一个一模一样的……
有人形容起水瓶座的性格,常常不乏溢美之词,听罢不免让人有些飘飘然,像: 天生好运,自带光芒。有天赋,有才华,智商与情商平衡,文科与理工兼顾。据说还有一点天生的艺术家气质; 理想化,追求极致,容不得瑕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渴望灵魂伴侣,注重精神交流; 自信、坦荡、通透、内敛、有胆量、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头脑冷静,洞察力敏锐,幽默感与生俱来,有气场,富感染力,自我保护意识强; 个性独树一帜,我行我素,古灵精怪,天生反叛,对外界常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 为人单纯,待人真诚,厌恶虚假、更见不得欺骗、阴奉阳违、阿谀奉承 …… 这些描述让那些水瓶座得意之余诚惶诚恐,接着便是疑窦丛生:水瓶座?真有这么好吗?
这还没完,因为上述种种还只是现象,一旦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会发现,水瓶座还真不简单! 从星相学上看,水瓶属风象,为土星与天王星所主宰,故而表现出很强的平衡性。对应希腊神话,土星的代表是克罗诺斯,天王星的代表是乌拉诺斯。象征希望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为大地母亲盖亚所生,而乌拉诺斯又与母亲盖亚生了克罗诺斯(够乱的)。结果,克罗诺斯帮助母亲盖亚推翻了父亲乌拉诺斯的残暴统治。 所以,土星与天王星虽同源,但两者敌对。 或许正因如此,水瓶座身上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二元性与含糊不清的特质,其性格也充满矛盾,例如: 看似随和、包容,温文尔雅,实则固执、天生狂,傲气十足,性格倔强。 作为天空之神的固定视角,永远俯视,清高,难以忍受粗俗与兽性;但同时却视野宽阔,能接地气,雅俗共赏; 貌似强势,不畏权威,不惧挑战;实则心软,同情弱者,易受伤害。 表面洒脱水性,和谁都能谈笑风生;实则内心孤傲,特立独行,真正了解的人不多,只能悄悄疗伤; 表面上易靠近、好接触、善社交、人缘好,实则边界感极强,常与人保持距离; 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少言寡语,时而滔滔不绝,全凭对象是谁; 貌似沉稳,实则善变,思维和情感往往起伏不定;不屑言辞表达,但往往立即付诸行动; 对他人,分析起来条理清楚,头头是道;但对自己,常常感情用事,不看逻辑; 既崇尚创新,不愿受约束;却又遵守规则,恋旧专一; 好奇却不猎奇;拿得起,放得下,既能置身其内,又能抽身其外;乐观时不乏激情,悲观时居安思危; 会享受,可上九天揽月;能吃苦,可下五洋捉鳖; 乐于助人,责任感、救赎心并存;却不喜求人,更不愿巴结人。所谓对朋友两肋插刀,对自己倒插两刀; ……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来自星座运势的性格表述真的有几分道理吗? 所谓的星座运势,源自2000多年前的古代占星术(Astrology),它植根于通过历法系统来预测季节性变化,是一种相信星体位置和运动会影响人类生活和事件的信念或实践。 在西方,占星术通常与天宫图相联系,认为基于包括星星在内的天体位置,可以揭示个人的性格特征,预测人生命运与重大事件。 当然,占星术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印度、玛雅与阿拉伯都有着自己的“占星”系统。只是中国有名的紫微斗数,与西方的占星术有所不同,它是用农历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来排个人命盘,进而窥探吉凶。 历史上的许多文明都曾有将重要事件附会于天文事件的传统。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占星术受到广泛质疑。1958年、有人曾针对2000多名在伦敦一带出生、并且出生时间彼此只差几分钟的人,做过一项长期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彼此之间在性格、职业、智力、技能等诸方面的表现并无相似之处,这直接打脸了占星术。如今,占星术已被众多的人视之为——伪科学。 紫微斗数 既然如此,为什么“星座运势”这一套说法能够活跃至今?尤其它还像“血型”对应性格那样,竟能受到许许多多年轻人的拥趸呢? 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之一大概是:它好像挺准的! 就像我之前的感觉差不多。 对此,心理学家会用巴纳姆—福勒效应(Barnum–Forer effect)来进行解释。 所谓巴纳姆—福勒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即:人们总是会对那些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普遍与模糊,以致于“放诸四海皆准”,能适用在很多人身上。 听起来有点像传统中的俗语:俗话说……可俗话又说…… 早在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福勒(Bertram Forer)针对39名心理学学生进行了一项心理学测试。他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描述与个人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进行打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你非常需要别人的喜欢和崇拜; 你有批评自己的倾向; 你有大量的潜力尚未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虽然你有一些性格上的弱点,但你一般都能加以弥补; 你的性适应能力会给你带来问题; 外表严谨自制的你,内心往往忧心忡忡,缺乏安全感; 有时,你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做了正确的事情; 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多样性,如果受到束缚和限制,你就会感到不满; 你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感到自豪,在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之前,你不会接受他人的说法; 你发现过于坦率地向他人展示自己是不明智的; 有时你性格外向、和蔼可亲、善于交际,而有时你又内向、警惕、拘谨; 你的一些愿望往往很不现实; 安全感是你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
福勒(1914—2000) 测试结果,学生们的平均打分高达4.31!也就是说,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几乎都是相同的。 测验后,福勒向人们揭晓,那段有关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都是他从报摊上的占星术书籍中整理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那些描述性的语句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福勒最初将这种效应命名为“个人验证谬误”。 1956年,另一位心理学家米尔(Paul Meehl)因为在文章中曾将这类“伪成功”心理测试中所使用的模糊人格描述,与一位名叫巴纳姆(Phineas Taylor Barnum)的19世纪美国马戏团演员的人格特点相联系,所以这种效应就被他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福勒效应”的简称)。其相应的语句则称作“巴纳姆语句”。 之后人们发现,根据重复研究的结果,有两个因素对产生“巴纳姆效应”至关重要: 1)正面特质评估与负面特质评估的比例;2)受试者相信提供反馈的人的诚实程度。 对于第一个因素,进行过这样的测试: 评价者为受试者准备了3份人格特质报告:1)都是正面受欢迎的人格特质语句;2)混合了正面与负面的人格特质的语句;3)都是负面不受欢迎的人格特质语句。 每位受试者会拿到人格特质报告的其中之一。结果,正面的人格特质报告被最多的人认同。 数据显示: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只有在被试者相信评价者的权威时,他们才更有可能接受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更重要的,具有独裁倾向或神经质性格的人,或者那些比一般人更需要获得认可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巴纳姆效应”。 当然,这种“巴纳姆效应”的测试究竟是否客观完备?以及是否值得人们相信?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不过证据还表明,对于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受试者,他们更倾向于认同模糊性的描述。 因为世界上毕竟有太多的事儿说不清楚。 所以对于水瓶座的特质描述,还是不要简单地一口否定吧,尽管它背后说不出多少科学道理。但至少,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消遣,它会让你读后心情大好。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