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紅海之晨 難以想象,走馬燈般地遊走了許多地方,僅是本次之旅的第二天!中東之複雜,歷史之浩瀚,自然、宗教、人文之豐富,猶如撲面而來的風,猝然來臨,讓人一時站立不住,頭腦中一團亂麻,經過長時間的梳理之後方能理出些許頭緒。
前一天在約旦死海邊下榻,剛剛體驗了著名的死海漂浮並領略與死海壯觀的落日,一天后便穿越了以東之地一路向南,來到了約旦最南面的亞咯巴,寄宿於紅海之濱。 先回味一下死海傍晚的難忘場景: 死海漂浮,果然名不虛傳(攝於2016年1月11日)
一路目送死海海面上的太陽漸漸隱去(攝於2016年1月11日) 亞咯巴(Aqaba),位於亞非大陸之間的紅海東北端,與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埃拉特(Eilat)毗鄰。這裡是約旦、以色列、埃及和沙特四國銜接處,是亞喀巴灣(以色列稱之為埃拉特灣)的盡頭,是約旦唯一的沿海城市,也是該國唯一的港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昨夜很晚抵達酒店,直到清晨起來才得以見到酒店相貌。 紅海之濱酒店 漫步來到海邊,晨霧已逐漸散去,晨光微露。不一刻,出升的太陽便將周圍的一切鍍上了一片金黃。眼前的紅海,在這一片金黃中——甦醒。 旭日輝映下的紅海沙灘
遙想3500年前,摩西帶領以色列先民逃離埃及,為後面趕來的追兵追至紅海,陷入絕境。絕望中,摩西揮舞手杖,求助上帝施展神力,千鈞一髮間,竟將紅海海水逼退,分出一條海底陸路,遂使數十萬以色列人得以跨海逃生。 聖經上記載的這一場景,由於太過神奇且缺少相關考古證據,幾千年來一直遭人詬病,人們將其視為神話故事而懷疑其真實性。直到1978年,有人潛入紅海海床,竟發現一些被珊瑚包裹的黃金、古埃及戰車,以及人骨與馬骨化石和刻有古希伯來文的海邊石柱,人們方感到聖經所言不虛,難以置信的摩西分紅海居然是真的! 有科學家站出來解釋:其實當時皆因氣候變化劇烈引起的強風,剛好在那一刻吹開了古城塔尼斯內的湖水,形成了一條艱險但乾枯的通道,所謂“風降”。當風速大過每小時96公里時,便會將水推向另一邊,將水徹底分開。而此時,恰好以色列人趕到…… 且不說這一科學假設是否成立,即使這一結果屬實,那一連串的“恰好”亦可視為另一種神奇。 事實上,一本聖經,幾千年來倍受質疑,其內容不斷遭受人們一輪又一輪的嚴肅挑戰,至今(至少在信徒眼中)仍屹立不倒,這本身已屬奇蹟! 分紅海(引自網絡)
紅海(Red Sea)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狹長,總長約2250公里,西北經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紅海實際上是印度洋的陸間海,是東非大裂谷向北的延伸。我們所見的,僅為紅海最北端的一角。 地中海東岸、紅海與阿拉伯海(印度洋)的關係(引自網絡) 紅海對面的山巒就是西奈半島上的西奈山
朝陽下,立於紅海邊向西南眺望,西奈半島歷歷在目,那綿延不斷的山便是西奈山。 西奈半島(SinaiPeninsula),位於亞洲西端,北接地中海,南鄰紅海,半島之西為蘇伊士運河,東北部與以色列和埃及接壤。作為亞洲和非洲的天然分界線。西奈半島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故而數千年來始終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誰能控制蘇伊士運河,就意味着誰就控制了亞、非、歐三大洲的經濟“十字路口”,因而更加成為美、蘇、英、法等大國爭奪的戰略焦點。 蘇伊士運河地形(引自網絡) 1967年“六日戰爭”後,西奈半島全境為色列所占領。1978年以色列與埃及議和,遂將西奈半島的60%的地盤歸還埃及。1982年以色列將西奈半島全境歸還給埃及。
西奈半島關係示意圖(引自網絡) 儘管近在咫尺,我們計劃中沒有西奈之行。也就錯過了登上西奈山的機會。 西奈山,傳統上稱為摩西山(MountMoses),因摩西之約而聞名於世。《舊約.出埃及記》言: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就在那裡,我要將石版,就是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導他們。” 摩西和他的助手約書亞站起來;摩西上上帝的山。摩西對長老們說:“你們在這裡等我們,直到我們再回到你們這裡。看哪,亞倫和戶珥與你們同在。誰有訴訟,可以去找他們。” 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駐在西奈山,雲彩遮蓋了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呼叫摩西。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吞噬的火。摩西進入雲中,登上了山。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 摩西就鑿了兩塊石版,好像先前的一樣。他一早起來,照着耶和華吩咐他的,上到西奈山去,手裡拿着兩塊石版。 耶和華在雲彩中降下來,與摩西一同站在那裡,並且宣告耶和華的名字。 這便是《十誡》(Ten Commandments)的來歷,也是上帝與以色列人達成的契約,即“舊約”。 傑洛姆的《西奈山上的摩西》 法國畫家讓-里奧·傑洛姆(Jean-Léon Gérôme)在1895—1900年間創作了畫作《《西奈山上的摩西》(Moses on Mount Sinai)。畫中,摩西端坐於西奈山巔,手扶刻有《十誡》的石板,他的身後是上帝的榮光。 在摩西之約中,以色列成為被上帝揀選的民族,上帝應許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因而在周圍的黑暗世界中它將成為上帝的光。作為回應或說條件,以色列先民必須接受了摩西律法——《十誡》,簡要歸納為:接受獨一真神,杜絕偶像崇拜,不可妄稱上帝,工作與休息(靈修)的平衡(守安息日),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見證,不可忌妒和貪婪。 正因為如此,摩西之約明顯不同於後來的新約。摩西之約可視為一個雙方協議,規定了雙方的義務。在摩西之約中,上帝的祝福是有條件的:如果以色列順服,那麼上帝就會祝福他們;但如果他們違約,上帝就會實施懲罰。 而耶穌來到世間所帶來的上帝的應許——新約,則是單方面的、面向所有人的。上帝通過自我約束完成所應許的一切,而不管應許的接受者可能會做什麼。只要相信,便可獲得救恩。 以色列先民在西奈山受十誡(引自網絡) 為彌補無緣登上西奈山的遺憾,藉助於網友的美圖感受“摩西之山”的日出:
事實上,西奈山的確切位置在哪裡?世間並無定論。按傳統之說,西奈山在西奈半島南端的山脈中,其中有三座高峰:摩西山(Jebel Musa)、加大利納山(Jebel Katarina)和撒堡山(Jebel Serbal),都可能是摩西與上帝立約之地。 對此,猶太教的拉比們給出這樣的解釋:上帝不願意西奈山成為朝聖的聖地。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為2016年1月13日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