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50多年前的照片,根据照片上注明的文字,是在1969年6月18日拍摄的订婚照。其时,文革正如火如荼,中共“九大”刚刚于4月召开。报道说,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但只两年,913事件突降。
照片虽是一张订婚照,而且显然是在一家有着风光背景的照相馆里拍摄的“标准照”,但看上去总是有些不同寻常,无论是人物体态还是面目表情,充满了故事张力。其中的男方,一身军绿打扮,胸前别着毛主席的像章,表情尚属自然,不过衣领与军帽上没有该有的领章帽徽,以当年军人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如果他是军人,自然是没有理由不以全部的军人形象去照定婚照的,因此可以推断,他并非真正的军人,大概只是一位仰慕军人的年轻人,属于根红苗正的那种。再看女方就有意思了,她穿着带有大块补丁的洗得发白的裤子,双手插兜,身形偏向一边,像是躲避着什么。女孩面目清秀,长相漂亮,梳着那个年代十分普遍的两条辫子,只是表情严肃,不见丝毫喜色,似是心中不甚情愿。如果继续冒昧地大胆推测,那女孩或许并非出生于工农家庭,更可能属于城市中需要改造的“黑五类”子女一类。如此可以想见,作为工农子弟的男方,可能看上了这位虽出身不好,但却长相气质俱佳的女孩,随之展开了锲而不舍的追求,而且理由十分充分:帮助她更好地改造和进步。可是那女孩分明是没看上这个小伙子,两人共同语言可能不多,或许根本就是两种类型的人,只是那女孩碍于情势,父母可能还在“牛棚”之中,在孤立无助之下显得十分无奈,只好勉强应对,半推半就…… 这照片算是当时那个年代年轻人恋爱的某种真实写真,而且并非个别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畸形,也许因此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至于以后发展如何?不得而知。 这张照片让我回想起那个年代的一次旅途亲身经历: 那是一次从北京出发前往成都探望父母的漫长旅行,火车全程需要30多个小时,而且是硬座,作为刚上中学的我,又是在那个年代,硬座自然是不在话下。 车厢虽满员,但还不算拥挤,我的对面坐着一对青年男女,看起来应是一对恋人。由于旅途漫长,我得以有充足的时间观察他们。男的长相有点小白脸的感觉,属于甜言蜜语一类,看上去比女的大不少,可能是个基层干部,显得既老练又世故。他满口河南话,一路上对那女孩殷勤有加,关怀备至,甚至有些令人羡慕。那女孩十分秀气,皮肤白皙,身材消瘦,看上去好像是身体不舒服,显得十分羸弱,应归入像林黛玉之类的蹙眉美女。只不过她一路上几乎不发一言,对那小伙儿明显是爱答不理,甚至还表现得有点厌恶。那男的一路喋喋不休,态度诚恳,低声细语,全是拍胸脯海誓山盟的话,听上去明显有些过了,属于用力过猛,让人不舒服。那女孩儿只是静静地听着,与那男的几乎没有什么眼神交流,偶尔开口吐出几个字,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到此时,那男的便受宠若惊,更加地无微不至。女孩儿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头靠在小伙子肩头,间或醒来,连忙将头从小伙子身上移开……就这样,在小伙子不厌其烦、断断续续的表白中一路前行,我虽不懂,但明显感到,这是一种看似完全不对等的情感交流,就像上面的那张老照片一样。 不记得那对男女是在河南哪个站中途下的车。下车时,男的拉着女友果断前行,女的有些不情愿地跟在后面,目光中分明透着些许哀怨与无奈,比上面照片中女孩儿的样子更甚,不由得让人有些同情。 特定的时代,往往会造就出特殊的现象。在崇尚“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火红年代”里,男女之间真诚的爱情追求会被粗暴地认定为“资产阶级”腐朽有害的东西,令人不齿。结果就是口号震天,虚假盛行,更有一些如鱼得水的所谓根红苗正的人,在打着“革命”旗号的同时,其本性中恶的成份被充分放大,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道德伦理的大倒退。而其中的恋爱与婚姻,也开始变得畸形,沦为一种完全不对等的交易甚至利用。 不知那些怀念文革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心中又作何感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人一定不是照片上、火车里的女孩儿。倒是那两个小伙子,有可能从心里感到庆幸:要不是文革,想要娶到这样的媳妇只能是做梦。所以,他们打心眼儿里怀念文革,文革万岁!
(照片引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