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0,35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2010年度的美国奥斯卡颁奖结果已经揭晓。在此,只想作为一个影迷,聊聊十年来的一些往事。

 

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在大陆影坛引起了一波波震荡。霎那之间,武打题材的古装大片轮番上阵,大有与《卧虎藏龙》一决雌雄之势---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与《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功夫》与《夜宴》……但是,经过几番回合的争斗,这些大片似乎并没有明显地胜过《卧虎藏龙》。原因何在?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课题。

 

  

 

李安的思考

 

李安生于宝岛台湾的屏东,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曾经六年没有机会导戏,只能在家照顾孩子。由于长期依靠妻子赚钱来养家活口,李安曾被人戏称为“吃软饭”的---他系着围裙,当了六年的“家庭主夫”,据说烹调手艺一流。直到1991年,李安才有机会正式执导。

 

《推手》(1991)描写一位大陆的太极拳教练来美之后的困惑,通过他与儿子以及洋媳妇之间的矛盾,细腻地描述了亲情之间的互动;《喜宴》(1993)描写一位同性恋的华裔男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与来自大陆的女画家结婚。并以中国人特有的伦理观点审视同性恋问题;《饮食男女》(1994)描写台湾一位退休厨师与女儿们的亲情冲突,并运用烹调哲学将饮食文化与男女之情结合在一起。这大概也是李安系着围裙,忙于锅台六年的意外收获吧。

 

这三部小成本影片在台湾以及好些国际电影节上为李安带来一系列的大奖,它们的共同点特点就是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里的基本问题(比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父女关系、同性恋伙伴关系等等)。所以,即便我的一些老外同事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些华语影片。

 

随后,以儒雅著称的李安进入好莱坞,开始导演一系列英语影片,主要影片有:

《理性与感性》(1995,荣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金球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

《冰风暴》(1997,荣获法国坎城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女配角奖);

《卧虎藏龙》(2000,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艺术指导奖;美国金球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奖);

《断臂山》(2005,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等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大奖);

 

(李安导演的影片获奖实在太多,详情请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E%89

 

虽然这些作品的主题、题材与李安早先执导的低成本华语影片差异很大,但有一点却异常相似---依然充满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注,也就是说,每部影片的背后都有宏大的人文关怀在支撑。不妨看看其中几部影响较大的作品吧!

 

《冰风暴》(The Ice Storm)描写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升迁无望的男主人面临着中年危机;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反叛心理;夫妻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此片被人称之为“温馨家庭背后的一丝寒意”;

 

《断臂山》(Brokeback Mountain)再度关注西方同性恋的话题;

 

即便是引来无数争议的《色•戒》,也是通过表层故事在探索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万维网”上著名网友西岸曾在昭君的博文底下留言写到,“李安的几乎每一部片子都是从唯美的角度,都是很好的片子,不论中外。人们对《色•戒》的看法多是负面,但我觉得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不懂张爱玲写那部书的意思,因为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内容,但属于人性本能。李安忠实表现了原著精神。如果将《色•戒》排除故事背景和内容抽象出来的话,张爱玲要表现的是女人是需要‘被’男人爱的,大概只有李安真正看懂了……”查看张爱玲的小说原著,确实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看来,西老大的评介货真价实!

 

(引自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46554

 

再来看看李安的《卧虎藏龙》--撇开飞墙走壁的热闹,撇开竹林打斗的飘逸,撇开少男少女的热恋,背后蕴藏的依然是对人类共性的关注---李慕白(周润发扮演)心里的那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衷,想要隐退又不得不除暴安良的无奈;师妹俞秀莲(杨紫琼扮演)对李慕白那份欲说还休的爱慕暗恋……正是因为影片背后所蕴藏的这种对于人类共同情感的关注,导致这部非常东方化的影片照样获得大量西方观众的好评。我的那些老外同事一提起中国古装武打大片,首先想到的就是《卧虎藏龙》。

 

所以说,大片的份量不是来自大场面、大制作、大导演或名演员,更不是来自那些花花绿绿的场景与万众簇拥的人海战术。大片的份量来自于对于人类共性的关注与思考(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关怀”)。有了这种真情实感的依托,影片才能呈现出一种无言的凝重与厚实,不至于仅有外表的热闹而变得浅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选择

 

好莱坞有一种“演而优则导”的风气--著名演员常常热衷于“改行”当导演。近年来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梅尔·吉布森(Mel Colm-Cille Gerard Gibson)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早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扮演西部牛仔而著名,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位身手矫捷、拔枪飞快的酷哥帅兄而已。到了1992年,这位糟老头子执导了《不可饶恕》(Unforgiven),一举夺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等四项奥斯卡大奖。称他糟老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看看他在《廊桥遗梦》里的动作举止,实在是不敢恭维!

 

《不可饶恕》讲述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面对小镇上的执法不公,一个早先的神勇牛仔、一个退出江湖十多年的糟老头重新出山,除恶安良,为小镇居民复仇申冤。影片里的糟老头就是由导演影片的糟老头自己扮演。

 

这是一部再简单不过的影片,无非就是好人坏人、除恶行善而已。但令人叫绝的是,在“糟老头”还不是那么“糟”的时候,他就买断了这一剧本。也就是说,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还身手矫健、风华正茂的时候就看中了这一剧本。可见那时候的他就清楚地明白---虽然自己屡屡扮演银幕上打不死的英雄好汉,但与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样,自己必定要退出江湖,必定无法永远扮演英俊牛仔,必定无法避免地走向衰老。这才是最最普通的人之常理,也是最最平凡的人类共性。而《不可饶恕》的魅力也就在于描写一位落魄牛仔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就此来看,不得不钦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慧眼独具。

 

自从执导《不可饶恕》之后,这位糟老头竟然一发不可止。请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近几年的作品与获奖记录:

 

2003年,《神秘之河》(Mystic River),由于一起疑案,引发了三位童年好友之间的猜疑与反目,整部影片充满了艺术张力。也展示了对人类本性的思考。该片荣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2004年,《百万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讲述一位落泊的拳击教练,训练一位即将超龄的女拳击手。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彼此共同分享希望、实现梦想。不仅在比赛场上战胜了对手,也在生活里医治各自的心灵创伤。该片荣获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奖项。

 

2006年,《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与《硫磺岛家书》(Letters from Iwo Jima),两部影片共同组合构成关于二战之中“硫磺岛战役”的电影二部曲。其中《父辈的旗帜》以美方角度来描述该战役,《硫磺岛家书》则从一个日本士兵的视角来看待战事。该片荣获7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并荣获当年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2008年,《老爷车》(Gran Torino)叙述一名生性孤僻、脾气古怪的退伍老军人与裔邻居逐渐建立友好关系,并共同对抗地方恶势力。

 

2008年,《换子疑云》(Changeling)改编自1928年洛杉矶一起真实事件,描写一名与失踪儿子重聚的单亲妈妈同城市当局对峙。影片探讨了女性无权、政治腐败、孩童危险及暴行的负面影响等议题。

 

2010年,《成事在人》(Invictus)依据传记改编而成,描写1995南非举行世界杯橄榄球赛期间,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如何与国家橄榄球队队长法兰索瓦·皮纳尔同心协力,联手凝聚国人的向心力,让刚刚摆脱种族隔离制度不久又面临分裂的南非能够团结一致。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候选名单上,《成事在人》(Invictus)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榜上无名,但我相信,这些都无损于这位七旬老人的才华与声誉。

 

在《成事在人》里扮演橄榄球队队长的演员麦克戴蒙(Matthew Paige Damon)曾经说过:“这是一则很美丽、很激励人心的故事,投射出希望的光芒,让我们看见人类本质的最好一面及人类的潜能,更难以置信的是竟然实现了”。

 

这段话语非常浓缩地概括了影片的主题,同时也非常精彩地描述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挑选剧本、拍摄影片时的一贯选择---给予观众“希望的光芒”;描写“人类本质的最好一面”;主人公往往是处于底层社会或属于弱势群体(尤其需要一个老人的角色,以便让导演本人“过把瘾”),却又常常发挥“人类的潜能”;经过主人公们超乎寻常的努力,让美好理想“难以置信”的“实现”。

 

有人曾经“嘲笑”好多美国大片的主题往往十分简单,也有人曾经“断言”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秘诀就是关注普通人。这种“嘲笑”与“预言”其实都非常确切。在我看来,所谓大片通常需要两个层面--没有外部的热闹就无法吸引众多不同群体的观众走进影院,也就无所谓大片。但是,假如仅有外表的热闹,大片生命力也将非常短暂。所以大片还需一个简约又通俗的主题。比如,《泰坦尼克》表现的就是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爱”;《阿凡达》则是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呼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说到底,大片的主题不需要复杂和艰深,否则,走进剧场的老少观众也会望而生却、提前退席。反之,就拿我早先曾经推荐的日本影片《入殓师》来说吧,虽然不是大片,但关注的依然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难题--生与死。于是,低成本的小制作也照样可以变得厚重。

 

 

 

张艺谋的苦恼

 

因为成功地执导奥运开幕式,张艺谋几乎已成为中国的“国宝”。但是,据说张艺谋最最苦恼的就是无法找到合适与理想的剧本。看看他最近创作的影片便可略知一二---《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对曹禺《雷雨》的改变;《三枪拍案惊奇》则是买来了美国好莱坞影片《血迷宫》的构想。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优秀的剧本,何来优秀的影片呢?假如“国宝”级导演在剧本选择上都是如此的捉襟见肘,那么其他导演也就更不用去说了。问题是有多少剧作家在安心从事优秀剧本的创作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过一句名言:武侠片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这话固然不错,问题在于你往这个筐里装的货色不同,也就决定了这个“筐”的份量---李安的作品专门关注小人物,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专门关注普通人,尤其关注下层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满足自己的演出嗜好,他的影片主人公往往是弱势的老男人……与这些导演所不同的是,国产大片似乎更加喜欢展示皇宫贵族之豪华、帝王将相之奢侈、达官贵人之权势、三宫六妃之淫荡……

 

不妨看看“山寨”版的评论---

 

《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十面埋伏》--“一个警察,一个卧底,一个‘小姐’的故事,只是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而已”;

《满城尽带黄金甲》--“母子兄妹乱伦,虐情轼兄杀子”。影片里“波涛汹涌”,被人戏称为“两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或许“山寨”版的评论不足为训,那么再来看看学院派专家们的评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年(中国导演)拍出来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都是勾心斗角,鸡零狗碎的东西。”

  

拍过《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用崇敬的语气展开自我批评,因为《阿凡达》让他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认为:“我们(存在着)美感欣赏和人道主义欣赏的饥渴。你一天到晚看主旋律电影,看英雄啊看孔子啊,看存天理灭人欲,看颜回跳进湖里救书简,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啊,这个我们从文革就受这个教育了。它的基本伦理跟好莱坞就不一样的。”

 

(引自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21679&id=962842&dcid=27

 

在离开《实话实说》之后,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专心制作纪录片《电影传奇》,所以对中国电影有着深切的了解。他认为“我国电影最需要的是‘真诚’。”崔永元直言中国的艺术家们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就是拥有高超的技术,也拍不出什么好片子。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但我现在看不到多少真诚的片子。”

 

(引自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1029759

 

震撼人心的大片需要真诚的人文关怀来支撑---这就是中国影视界有识人士的共识!

 

有一句话叫做“有什么样的民众群体,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将它稍作修改,可以变成“有什么样的观众群体,就会有什么样的导演”。编剧导演本身也是观众群体的一员,他们与观众生活在同一社会现实之中。观众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是否在关注普通人的疾苦?是否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假如观众自身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也就不要简单地责怪导演。我在《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一文里也曾分析过,央视春晚的好多小品或相声都以“骗”字为主要题材,其原因“无论是艺术家们的想象力过于贫乏单一,还是现实生活里确实充识着太多的欺骗行为,都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结束语

 

言归正传,看到《卧虎藏龙》的成功于是也想拍摄武打古装大片,这种想法没有丝毫过错。学习借鉴大片的制作技术也并非难事。即便要掌握《阿凡达》那种3D拍摄技术也不会非常艰难。但大片的份量仅仅依靠大场面?大制作?大牌演员?人海战术吗?这种对于大片份量的误解不仅发生在中国影片之中,同样也存在于西方影片之中,不少好莱坞巨片昙花一现也就是因为忽略了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最后,热忱推荐“万维网”上吾丁的精彩文章“技术的关键不是技术”。文中写到“有些人很着急,总想一夜之间赶上别人,于是追着别人要技术,而且动辄要‘核心技术’……问题恰恰在于:就算我把‘我的’技术给了你,‘你’又能怎么样……进而言之,有了技术并不能保证你的产品质量,说到底,使用技术的还是人----能够发明技术的人,同时也是能够制造优秀产品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能力发明技术,就算把别人的技术给了你,你仍然造不出好产品……

 

伊萍在上述博文后的留言更为发人深省---“有深度!中国学什么都学表面,一直不明白其实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思想。如果把人,或者说人的思想关起来,中国就只有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学。”

 

(引自 http://blog.creaders.net/oldfox6516/user_blog_diary.php?did=55144)

 

物质产品的制作是这样,精神产品的创作也是如此。记不得哪位文学巨匠(好像是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文坛曾经遭遇多次政治浩劫--反右、反“写中间人物”、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我个人觉得,对于大陆文坛最最“伤筋动骨”的就是“反人道主义”。

 

纵观世界上能够流芳百世的艺术精品,哪一部不是在关注普通人?哪一部能够离开人道主义的轨迹?同样,大片的份量也就是来自人文关怀,来自对人类共性的关注,来自人道主义的真诚情怀。假如忽视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与关注,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相关文章: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思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