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6,55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魅力
   

上两周,我先后上传了《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与《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对美国的智育和体育分别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体育也是一种“育”,参与体能锻炼也是教育的一种形态。这让我想起万维网湘君所写《美国—体育造就的国家》里的精彩叙述。

 

“体育活动在生活中所占比例不同,是中美两国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一向是智育第一,如果说德、智、体三方面是个三角形,那么智育绝对是最大的那个边,德与体是另外的两个小边。在中国的学校里,基本上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只有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其他同学的尊敬……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学生都会参加一到几项体育活动,学校的、社区的、俱乐部的等等……每次送小女去训练,看到足球场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在球场上来往驰骋,我就会为小女感到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成长,真是她的幸运。同时,我也觉得能够拥有一代代在体育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国民,也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幸运。”

 

我撰写《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就是想探讨体育对美国以及其国民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但该文其实相当片面。原因在于该文仅仅叙述了专业体育赛制在美国体育文化里的重要作用,没有涉及美国的业余体育锻炼。而美国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恰恰体现在他的全民性与广泛性。但美国业余体育的参与人数之繁多、赛事之繁忙、组织机构之繁杂,实在是我所无力囊括。本文只想透过几个与美国业余体育有关的词语,探讨一下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魅力。

 

一,soccer mom(足球妈妈)

 

我在《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一文里说过,美国的中小学有着“下课早、作业少”的特点。所以好多中小学生下课之后都会参加校内外的体育锻炼,都需要家长负责接送,这就产生了soccer mom。假如孩子参加的是一种团队活动,所有队友都面临家长接受的难题。家长们就会组成了互助组,每天由不同的家长轮流负责接送。或许这也是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总要陪备一辆minivan(箱型车)或SUV的原因之一吧?我无从知晓美国到底有多少 soccer momsoccer dad。但我坚信,soccer momsoccer dad的大量存在足以见证美国业余体育文化的兴旺发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万维网友都曾经或正在担任运动爹妈的角色。比如,足球爹妈(雪枫、水柔石刚、渔舟舟……);滑雪爹妈(桅子花开……);游泳爹妈(春阳、转悠、桅子花开、渔舟舟、多虑了……);网球爹妈(海鸥飞飞、转悠、山梓、牛北村、木乃伊……)、台球爸妈(琴韵……)、乒乓爹妈(又一蛮夷……);高尔夫球爹妈(绿草茵茵……)。雪枫的博文《儿子的足球队拿到了联赛亚军》是足球妈妈亮丽风采的精彩写照!下列二图则来自水柔石刚的《五岁儿子的人生第一次进球--“乌龙球”》。

  

二,Ankle Biter(童子队)

 

按照万维网友涂仙提供的翻译,Ankle Biter 的直译为“踝叮咬”,本意是形容喜爱咬踝子骨的小狗,后来被俚语借用形容顽皮,爱找麻烦的小不点儿。我的一位老外同事白天从事IT工作,下班之后就去小男孩的橄榄球俱乐部担任教练。他告诉我说美国的体育俱乐部非常之多,年龄最小的足球俱乐部就属于Ankle Biter Division。,专指四岁至七岁小儿组成的球队。对此,万维网友转悠在我博文底下留言写道“俺是经常惊诧于美国的这些体育赛制,不论你是业余的专业的,总能找到相应水平的俱乐部参与进去,而且比赛是有规有矩的。”

 

 

正是这种庞大的业余体育运动,才为美国的职业体育联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2000年的夏季奥运会中,中国女足没能进入四强。当时的中国女足教练马元安感慨地说:一支球队最理想的结构是老、中、青球员结合,但中国目前优秀的年轻球员很少。他说美国女足的新老交替完成得很快、也很好,因为美国有700万人从事女子足球运动,而中国还不到2000......2010年,新上任的足协主席讲到大陆足球现存的六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储备萎缩,足球人口严重缩水。从60万到7千人,萎缩了100倍”。

 

(引自 http://news.sohu.com/20100202/n270002069.shtml

 

三,March Madness (疯狂三月)

 

正如我在《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一文里所说,当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始的同时,美国大学中学的篮球联赛也同步举行。几百支参赛的美国大学篮球队被分成几个不同的赛区,经过数月的常规赛,到了春花三月期间,还剩64支球队进入最后的淘汰赛。然后,经过一轮轮的淘汰赛,64队变成32队,又变成16Sweet Sixteen,再变成8队(Elite Eight),最后剩下4支球队(Final Four......最终产生年度冠军。于是,每年三月就被美国人称之为March Madness(疯狂三月)。 

 

三月里的大学篮球淘汰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不像职业篮球(NBA)的季候淘汰赛采用七战四胜制,而是一锤定音。赢了就进入下一轮,输了便打道回府。很多美国同事不喜欢看职业体育比赛,他们认为职业运动是运动员安身立命的饭碗,带有表演的痕迹。只有业余比赛才是真正的体育运动。由于大学篮球淘汰赛是一剑封喉,常常出现排名低的“弱队”意外战胜“强队”的奇迹。真可谓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一到March Madness,公司里那些热衷体育运动的老外见了面就在谈论篮球赛事。请注意以下与“疯狂三月”有关的专用词组(March Madness Sweet Sixteen Elite EightFinal Four)。所有词组都采用了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完全相同,这种组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便于记忆,也增添了趣味与气氛。从这些词汇的形成也足以证明美国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酷爱!

 

四,Homecoming(年度主场赛)

 

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说,Homecoming就是在某校或某城市举行的盛大体育活动,不仅包括体育比赛,而且还伴随其他娱乐活动。美国高中每年都有几次Homecoming,通常是学校橄榄球队或篮球队迎战来访的球队。大学的Homecoming就更加热闹了。美国有好些大学城,那里的居民几乎都是与大学相关联的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为大学提供各类服务的雇员。一旦到了Homecoming,这类大学城就像过节一样。

 

女儿曾去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作访,那里的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橄榄球队向来很出名。女儿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大学橄榄球队的Homecoming--全城近半以上的居民都身穿球队的红色球衣,几万人的体育场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分贝之高早已超越了波音客机起飞的噪音。从这种Homecoming的热闹就可看出美国普通居民对于体育赛事的热情与狂热。

 

五,Home Advantage(主场优势)

 

主场优势的意思就是比赛时主队通常享受着天时、地理、人和的巨大优势。不仅当地观众为主队摇旗呐喊的声浪会胜过客队,甚至连裁判的哨音也会偏向主队。

 

但事情也有例外,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就曾多次抱怨---他们在美国许多城市比赛时难以享受“主场优势”。原因在于足球不是美国男子最崇尚的体育项目,却是欧洲或南美洲的宠物。而在美国的好些大城市周围,来自南美(包括墨西哥)的移民数量众多,足球文化在那些国家非常强盛。如果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美国都市迎战一些南美国家队(包括墨西哥),常常出现为客队呐喊助威的观众数量远远超过了前来支持美国队的观众。有一次,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芝加哥地区与波兰国家男子足球队对阵,芝加哥地区的大批波兰移民蜂拥而入,场上为波兰队的欢呼呐喊声嚣尘上,美国队完全丧失了“主场优势”的感觉。

 

与此相关的还有美国民众对美国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另眼相看。2002年,世界篮球锦标赛在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举行,前往那里为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助威的观众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美国队的对手常常受到移民美国的该国民众的热烈支持,搞得美国队感觉很不爽。而在同一城市的NBA印第安纳遛马队比赛时,前来助战观众却非常踊跃。为此,我曾与公司一些老外球迷进行过探讨,他们说美国的文化里有着一种强烈的Localism (地方主义)。也就是说,很多美国人对于国家的事情不太在乎,但对于自己切身有关的地区或地方上的事情却非常关注。

 

这一现象可从美国的报纸中获得证据。除“今日美国”(USA Today)之外,美国的所有报纸都是地方性报纸。即便是在《华盛顿邮报》或《洛杉矶时报》这些世界著名的“地方报纸”上,每天的体育版都会用一到二版的篇幅来刊登当地中学生体育比赛的战况或消息,而对于奥运会之类的国际比赛、对美国国家队与外国队比赛的报道却非常之少。在奥运期间我曾询问几个热衷体育比赛的老外同事,“你知道美国现在获得的奥运奖牌数量吗?”他们通常会不屑一顾地回答说“Who care?”(谁在乎?)。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其实,绝大多数的老美都不在乎美国在奥运会或世界竞标赛上的战绩。即使获得奥运金牌,美国奥组委给予运动员的奖励也仅是两万美元,实在是惨不忍睹。从这些地方也可看出美国体育文化的又一鲜明特点---许多美国观众几乎从不将体育比赛视为凝聚爱国热情的产物,更不会将国家队的胜负看得很重要。相比之下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孩子的球队、自己所在城市球队的战绩与战况。

 

六,Draft (征兵)

 

美国各种职业球赛的年度赛季结束之后,都要进行一次Draft(征兵)---选拔合适的业余选手加入各个专业球队。这种职业联盟的“征兵”也是电视实况转播的热点之一。虽然参加中学、大学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人数众多,但最终能够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却少之又少。原因在于业余体育运动队与职业运动队的比例实在过于悬殊。比如,美国的大学男子篮球队少说也有几百支以上,而职业男篮只有三十支。好些优秀球员驰骋球场十几年,业余球员进入职业球队的机会就非常稀少。

 

庞大的业余球员为美国职业球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在强大、广泛的业余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职业运动水准也就水涨船高。那些站在金字塔的顶尖的职业选手也就成为业余爱好者们的心中偶像。据说,假如去询问美国男孩的梦想,很多男孩都渴望成为某种体育项目的职业明星!

 

当年乔丹驶骋职业球场时,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穿芝加哥公牛队23号球衣。在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出名之前,高尔夫球似乎是三种人(白人、富人与老人)的专利。在老虎连续几年获得美国业余高尔夫球赛冠军,又成为职业高尔夫球赛明星之后,极大地激励了一大批美国青少年。现如今,高尔夫球早已不再是白人的专利,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宠物,更不是有钱人附庸风雅的玩艺儿了。它象其他所有的体育项目一样,正在获得民众们愈来愈多的认同、喜爱和参与。

 

在过去被人视为贵族运动的网球场上,美国网坛的威廉斯姐妹与“老虎”伍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黑人,启蒙教练都是自己的父亲。当初,出生贫寒的威廉斯姐妹在洛山矶市的公共网球场练球,还要时刻担心街头巷尾暴力犯罪活动的侵袭。2000年,温布尔顿网球赛的女子单打决赛在威廉斯姐妹之间进行,观众席上出现了很多黑人观众。其中一位黑人观众说,“我就住在这个球场附近,但我从来没有到这儿来看过球......”。这就见证了明星球员对于体育观众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在美国,一个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能够最终成为职业体育明星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但丝毫没有削弱和减少美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热衷,这种非功利的热情才是体育运动的真谛与魅力!对此,湘君在《美国---体育造就的国家》一文里做了精辟总结---“美国的孩子从小经历体育方面的熏陶,少数人可以成为作风良好的职业运动员,大部分人虽说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至少也能成为作风良好的球迷。其实说到底,进取心、合作精神、尊重对手、面对失败、尊重规则等等,指的都是一种正常而健全的游戏心态,而这种游戏心态却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适用于体育比赛,同时也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

 

七,SoccerPlex

 

SoccerPlex是位于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一所足球运动中心。那里也是美国职业女足华盛顿自由队的主场家园。2000年的初秋,从报纸上获悉,在距离我家十来公里的地方新建了一个公共足球运动中心,带有一座3200个座位的灯光球场,周围包括24个标准足球场,占地655英亩。以下是该中心的平面图。

 

 

这个足球中心的建造颇有戏剧性。1997年,一对有着两个喜爱足球的儿子的夫妇捐赠了一百万美元,设想凑集资金兴建一个足球运动中心。他们先打电话给州长并获得了州长的大力赞同(州长的儿子也热爱足球);然后他们又打电话给县长,并从县政府购得了土地。兴建足球运动中心的计划得到了州足球基金会的支持,这个非赢利机构赞助了一千四百万;县政府资助近九百万;州政府也从发展基金里拨款四百万......当那对热爱足球运动的夫妻第一次站到建成的足球运动中心的高处时,他们哭了。他们感慨地说“对于这个县、对于这个地区、对于孩子们,这一切意义深远。它意味着孩子们不必担心踢球时会踢到石子,会陷入坑里......”谈到自己的贡献时,他们淡淡地说“我们只是打了两个电话......

 

 

2000年一个初秋的早上,阳光和煦,秋风送爽,我和妻子满怀好奇地开车来到那个神奇的地方。站在一个高坡上,我们发觉自己正处于色彩和声音的交响之中--华盛顿地区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联赛正在此地进行。眺望四周,只见二十来个足球场上,欢呼声、呐喊声、叹息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滚动的足球、跳跃的马尾辫、还有跑动中的不同发色、不同肤色和不同运动服色,真是色彩斑斓、目不暇接。

 

我很难用我贫瘠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与感受。但我坚信,美国确实是一个体育造就的国家。美国确实是一个热爱体育、崇尚竞争、喜欢挑战的国家! 

 

初稿写于2000年秋天

改于2010年春天

 

相关连接:湘君《美国---体育造就的国家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