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歷來崇尚藝術和文化,雕塑,繪畫隨處可見。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流傳下來的精品數不勝數。然而,這次去歐洲使我最感動的並非那些聞名天下的藝術精品,而是一座不是那麼為世人所知的雕像 – 獅子紀念碑。 他座落在瑞士的盧森市 (Lucerne)的一個小小的公園裡。盧森是瑞士的著名旅遊城市,城市由盧森湖和盧森河環抱,遠處是覆蓋着積雪的阿爾卑斯山,有着典型的優美如畫的瑞士風光。獅子紀念碑的整個雕像是刻在一整塊直立的巨大的岩石上,岩石前面是一個靜靜的水池,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十分幽靜,平和。
獅子歷來是威猛,雄壯,力量和權威的象徵。幾乎所有的獅子雕像都是昂首挺胸,氣勢磅礴,傲視乾坤。可是這座獅子雕像卻截然不同。這是一隻垂死的獅子,精疲力竭,滿臉痛苦的臥在地上,身上插着一隻折斷的長矛,前肢壓着一塊折損變形的盾牌,上面有法國王朝的標誌,頭旁放着另一面盾牌,上面有瑞士軍隊的符號,身旁還有一些遺棄的兵器。這隻與眾不同的,在痛苦和絕望中靜靜死去的雄獅使人產生出一種不同尋常的震撼。而當了解到雕像產生的背後故事,更能引起人們的無限感概和反思。
在當今世人的眼中,瑞士人是以製作鐘錶的能工巧匠和聰明靈活,誠信可靠的銀行家著稱。可是在幾個世紀以前,瑞士人卻是以英勇善戰,忠誠不二的武士著稱。當時很多瑞士武士被各國的統治者僱傭去為其作戰,最著名的是瑞士長矛兵,他們十分驍勇善戰,而且一旦被某國僱傭便死心塌地的為其效命,絕不背叛。因此譽滿全歐洲,各國統治者爭相僱傭,就連很多國王,君主都寧願僱傭瑞士武士作自己的貼身衛隊。從十七世紀初法國王室就僱傭瑞士人作皇室衛隊,十八世紀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六也是這樣,保衛他的皇室衛隊全是瑞士人。 1792年法國爆發了著名的大革命。革命者衝進了國王路易十六躲藏的泰勒宮,與保衛王室的瑞士衛隊發生了激烈的交戰。以傳統的瑞士武士精神為行動準則,瑞士衛隊奮力抵抗,盡忠職守,絕不退讓。可是革命者人數遠遠多於衛隊,衛隊死傷慘重。後來路易十六不得不命令撤退。在這次激戰中瑞士衛隊陣亡了超過600人。隨後路易十六被抓住,送上了斷頭台。剩下的瑞士衛隊也被抓住大肆屠殺。負責保衛泰勒宮的瑞士衛隊指揮官後來被審判,也被送上了斷頭台,死時任然穿着衛隊的紅色制服,表示盡忠職守,至死不渝。在這次法國大革命中,瑞士衛隊共陣亡,死亡約760人。
這一悲慘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瑞士人。在隨後的年代裡他們開始在各交戰國中尋求自治和中立,1815年得到歐洲各強國的認可,承認他為永久中立國。儘管又經歷過一些紛爭和戰亂,於1847年瑞士人終於徹底覺醒,認識到人民需要一個獨立和富強的瑞士。他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民主憲制,一個嶄新的國家誕生了。1850年徹底廢除了向外國派遣僱傭軍,由於合同的關係,1860年以後就再也沒有瑞士人去為外國賣命了。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評價這尊獅子紀念碑為“全世界最令人悲痛,最令人感動的一塊石頭”。的確是這樣。這隻垂死的雄獅可以告訴人們太多太多的東西。他警示人們要永遠拋棄戰爭和殺戮,在人類相互的爭鬥和殺戮中沒有勝者,倒下的只是一隻一隻,一群一群曾經威武雄壯的獅子。聰明,睿智的瑞士人能夠痛定思痛,把自己從相互廝殺的戰場上拉回到平靜的家園,創造出一片世上少有的和平,美麗,富足的樂土。但願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和當權者都能聰明起來,以黎民百姓的福祉為最高準則,不要戰爭和殺戮。 獅子紀念碑 獅子紀念碑 盧森市的教堂橋 盧森湖和阿爾卑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