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洛杉矶地区是在美华人聚居的地区。华人社群主要由早期的广东移民,东南亚华人,香港移民,台湾移民和大陆移民几部分组成。台湾移民以其独特的背景和经济实力在华人社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的华人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多半都具有台湾背景,每天在收音机里听到和电视机里看到的主持人多数都来自台湾。 在洛杉矶住的时间长了,每天都会接触到来自台湾的政经情势,文化娱乐,风土人情。但由于从未踏上过台湾的土地,使她成为了一个近在眼前可是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一直在想有机会去看看这块美丽富饶,欣欣向荣,但又令两岸华人争执不休,甚至为了一个名分不惜决一死战的宝岛。今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去台湾主要是去看望一位从未谋面的老前辈,同时也是观光。在台湾只逗留一个星期,只能初略地领略一下台湾的风情,写不出什么完整的东西,只能把点滴的印象结合照片贴上来,与博友们分享,聊天。 我此行的活动主要在台北,后三天在台中附近。总的印象是,从“硬件”上来看,比如市政建设,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显得比较陈旧,窄小,一般街道两旁都还是老旧的底层洋楼,没有多少特色。楼上一般是居民居住,楼下大都开辟为店铺,招牌,广告林立,商业气氛浓厚,人气很旺,但显得拥挤,零乱。使我感觉回到了十几,二十年以前的中国大陆某个大城市,比起近些年大陆的大,中,小城市大手笔的城市改造,改天换地是相去甚远。 我们去的那几天正好赶上“南玛都”台风侵袭台湾。全岛从北到南严阵以待,严加防范,各电视台全天公告台风动向,分析未来走向。碰上台风将我们的行程打乱,损失了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但是有机会体验一下台风,对我这个住在历来风调雨顺的洛杉矶的人来说是难得一见,也会多几分见识。可惜的是“南玛都”只从南部扫过,对台北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属中度台风。台北只有一天学校停课,但是没有停班,台风过后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不过也算见识了一下气象瞬息万变,暴雨说来就来,倾盆而至的亚热带风暴。说起天气,对台湾的气候真是不敢恭维。夏季(夏末)的高温,加上很高的湿度,身上的汗不停,洗过澡身上也是湿漉漉的。哪怕是刚刚下过暴雨,气温照样高,照样汗流浃背。 台湾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也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不可能出现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拆迁,改建,“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地方小,人口多,但是台北的生活质量还是不错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六条捷运线从地下和空中将台北连在一起,加上四通八达的地面公车,可以方便地到达任何地方。吃在台湾早已是闻名于世,多处大型夜市挤满了各种台湾小吃,贩卖各种服装,小商品的摊贩把摊子摆到了马路中间,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经久不衰。各种小餐馆,小吃店更是满街随处可见。大型高档餐馆也有多种选择,比如我们就餐的台北101附近的“新光三越”台式餐馆,台中的日式火锅,地中海风味餐馆等都各有特色。 从“软件”上来看,台湾比起中国大陆来说就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的秩序,人们的教养礼貌,更重要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公民自由和社会和谐。举一个小小的例子: 当我们在台北101大楼附近观光的时候,看到了市议会厅和市政府大楼。出于好奇,我想试试看能不能进去看一看。于是就短衣短裤,满身大汗,背着背包往市政府大楼内走。大楼前没有大门,也没有门卫,楼前很是冷清。我们径直往里走,没有任何人查问,也不检查背包。楼内大厅很开阔,政府下属的各机构都在指示牌上标明,便于来人寻找。对我们这样的观光客没有一个人投以异样的目光,看得出来人们都习以为常。这种情形在中国大陆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都是高楼大院,戒备森严,都有警卫站岗,查验证件,闲杂人员休想随便进出。 好了,让我们来看图说话吧。 这是在我台北住地附近的罗斯福大道。台风将至,天色阴沉。 这是在我台北住地附近的一条小街。同中国大陆一样,街道两边都停满了汽车,使窄小的街道更加拥挤。 红绿灯前的机车群。与美国大不一样,台北骑机车的人很多。 市府附近的仁爱路旁人行道。 这是在我台北住地附近的一条小街上的“袖珍”庙宇。在台湾庙宇的香火很旺,连这么小的街上都有人就近烧香拜佛。 自行车专用道。在台北有很多自行车专用道。 101 大楼附近的安静秀丽的小公园。 台北市政府大楼。 台北市政府大楼内。 台北市政府大楼进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