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0,35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从“外来词”说开去
   

我相信没有人会质疑“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说法。中文里包含着那么多生动形象的“外来词”就是明证之一。比如,咖啡(coffee)、沙龙(salon)、派对 (party)、坦克(tank)、桑拿浴 (sauna)、克隆(Cloning)、高尔夫球 (golf)……这些年,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等现代化传播工具的广泛使用,大量新奇的“外来词”加入了中文。比如,博客(blog)、粉丝(fans)、酷( cool)、微博(microblogging)、挨踢(IT)、叉屁(window XP)、油墨(humor)……

 

我这里所说的“外来语”仅仅是指那些根据外文单词的发音而衍生的中文词汇,还不包括那些根据外文翻译产生的中文词汇。比如空中客车 (airbus)、太阳浴 (sun tan)、肥皂剧 (soap opera)等等。

 

 

有些中文里的“外来词”翻译的非常精彩、非常有诗意,比如幽默(humor)、白兰地(brandy)、罗曼蒂克(romantic)、乌托邦(utopia)等等。更是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人有一位同事来自白俄罗斯(简称小白)。此人历史知识丰富,语言修养高深,能流利地讲好几种不同语言。十年前他想学中文,托我为他找个中文老师。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美国某大学苦读历史,正好想打工赚点儿零花钱。于是我就将那位华裔女子(简称小史)的电话号码交给了小白。本人从未见过小史,但从小白向我显示的授课笔记来看,小史笔迹娟秀、刚劲有力,想必是才女一个……可没过多久,小白不再提起学习中文之事,中文水准却“日新月异”。后来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获悉,两人已从上课发展到了上床……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西德影片,一位驻德美军询问一位军营附近的流莺,“你流利英文的在哪儿学来的?”回答说“在床上”……当然,现如今小白与小史早已喜结良缘。

 

小白对Coca Cola被译为“可口可乐”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中文词汇的发音与英文单词完全吻合,还生动描绘了饮料的提神爽口。假如评选最佳“外来词”,“可口可乐”理应名列前茅。顺便提醒,中文里常常包含一些英语缩写,比如NBACBAMBA等等。假如想知这些缩写的准确英语含义,可去 http://www.acronymfinder.com/ 查询。

 

既然中文里有着很多来自英文或其他文字的“外来词”,想必外文里也会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外来词”吧?每个星期四,我都与老外同事一起外出共进午餐。席间,大家会探讨各种有趣的话题。有一次,一位来自越南的工程师“痛说革命家史”,讲述全家如何逃出越南的惊险故事。在座的老外同事们纷纷询问,如果你们不是“投奔怒海”,将会面临何种结局?越南人说会被送进“Reeducation Camp”。

 

我听了不免心头一震,这是不是来自中文的“外来词”呢?“Reeducation Camp”或许可翻译成“劳教所”或“再教育学习班”(学名叫“五七干校”)。“文革”中家庭“出身不好”的孩子都被称之为“狗崽子”(学名叫“可教育好子女”)。还有那段著名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公司经理是犹太人,铁杆民主党,至今保存着“红宝书”,还时不时向我暗示他牢记着其中的名言---Inside the gun out of power”(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幸好他是经理,我是员工。假如位置调换一下,哪天我请他下岗回家,指不定他也来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呢!

 

昨天的午餐席上,我向几位老外同事提及了“外来词”的话题。一位来自印度的工程师说,印度语里有百分之四十的词汇来自英语(我不知道他是否有点儿言过其实);那位来自越南的工程师的本科学位是双语,他说由于宗教因素以及英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紧密联系,英语里有很多来自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或拉丁语的“外来词”……但大家却难以从英语里找出很多来自中文的“外来词”。

 

 

其实,英文里来自中文的“外来词”也有不少。此文上传之后,好些网友集思广益,尤其是五彩、庶人与涂仙等人为我收集提供了好多例子。经粗略归类,英文里的中文“外来词”大约包括这样几类。

 

食品饮食---ginseng(人参)、tofu(豆腐)、bokchoy(白菜)、char (茶)、tea(茶叶)、chaomein (炒面)、lomein(捞面)、chopsuey(杂碎)、dim sum(点心)、ketchup(茄汁,广东话)、longan(龙眼)、lychee(荔枝)、maotai(茅台)、mushu(木须)、wonton(云吞)……

 

宗教文化---fengshui(风水)、kungfu(功夫)、paigow(牌九)、mahjong(麻将)、chi(气)、foodog (佛道)、confucius(孔子)、laotzu(老子)、dalailama(达赖喇嘛)、kowtow(磕头)、taichi(太极或太极拳)、tao(道教)taoteching(道德经)、tong(帮会,从派生而来)、yinyang(阴阳)、zen(禅)、ymen(衙门)、tycoon(大官)、yen(瘾、圆)、papertiger(纸老虎)、brainwashing(洗脑)、grassroots(草根、底层)、snakehead(蛇头)、runningdog(走狗)、redguard(红卫兵)、loseface(丢面子)、saveface(有面子)、mandate of heaven(天命)、mandate of son(天子)……

 

日常生活---bonsai (盆栽 )、koolie(苦力)、sampan(舢板)、 silk(丝绸)、qipao(旗袍)、cheongsam(长衫)、tong oil(桐油)、typhoon(台风)、sifu(师傅)、taipan(大班)、barefoot doctor(赤脚医生)、dingho(顶好、最佳)、gungho(热情高涨)……

 

纵观以上实例可以发现,在英文里的中文“外来词”呈现着几个有趣的现象:1,以食品与宗教名词为多,说明饮食与宗教在中华文化里的重要地位;2,好些中文“外来词”来自广东话;3,就整体而言,与中文里的“外来词”相比,涵盖面不足、信息量不大、技术含量不高。


同样的话题似乎也反映在音乐方面。前几天,万维网的涂仙推荐了一首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当时曾被美国著名歌星佛兰克莱恩(Frankie Laine)所青睐和演唱,并成为登上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的唯一的中国歌曲。但从此以后,中国音乐或歌曲在国外流传的例子少之又少。对此,涂仙的观点是“靡靡之音在国内被封杀很长时间,给西方流行音乐崛起提供了很大的机会……被封杀后,中国通俗音乐家好似受到发育阻碍,没有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作。当然,我们可以猜测,要不是遭到封杀,当时风靡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许有机会传入西方乐坛……

这些年来,外国的“靡靡之音”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流行犹如“洪水猛兽”,却很少看到来自中国乃至亚洲的歌曲音乐在西方社会得以广泛接受或传播。比如,在花样滑冰比赛时,中国与亚裔选手使用外国音乐为伴奏曲调的比比皆是,但几乎从未看到外国选手使用中国或亚洲音乐来伴奏。

 

文字语言或音乐作品都是属于文化现象,西方语言与文艺作品在东方得以盛行,而东方的文字语言与音乐作品却难以在西方社会得到广泛流传,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我猜想,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里夹带“外来词”的原因或许有很多。首先,与这些国家曾被他国殖民占领有关。比如,印度语言里的英文词汇;越南语言里的法文单词;韩国、日本文字包括很多汉字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则是“产品输入”。对此,公司经理认为,之所以中文与其他亚洲语言文字里包括很多英语名词,原因在于世界上好多创造发明都来自西方。公司经理还说到Spaghetti(意大利面条)应该来自中国---当初马可波罗将面条带回来意大利,哥伦布又将面条从欧洲带到了美国。可惜,当时中国的发明创造并没有被世界各国所认可。

 

但中国居民的好多日常生活产品确实是源于西方。比如,香波(shampoo)、沙发(sofa)、麦克风(microphone)、微波炉(microwave)、土司(toast)、马赛克 (mosaic)比基尼(bikini)、席梦思(shermons)、爵士乐(jazz)、巧克力(Chocolate)……这些产品的输入积累了中文里的“外来词”。

 

假如说,百年之前中国是因为被侵略、被殖民而不得不接受外来商品与“外来词”,那么现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中国主动地大量吸引外资,好多国外产品输入中国,随之而来也会给中文带来更多的“外来词”。比如“麦当劳”、“肯塔基”、“现代汽车”、“三星彩电”、“卡拉OK”等等。

 

这就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话题,一个国家与民族对于其他国家民族的影响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与殖民,更重要的恐怕是要“用产品说话、用作品说话、用形象说话”。比如,为什么外国文字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影响如此之大。从物质产品来说,那是因为美国的微软视窗、可口可乐;德国的桑塔纳、奔驰等等。与此同时,还有简爱、约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尼娜、辛德瑞拉。以及最近几年又增加了日本的“阿信”、“小鹿纯子”、韩国的“大长今”等等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性的产品、作品、艺术形象才可能成为外国语言文字里的“外来词”。

 

相比之下,虽然日、韩的很多著名产品也相继进入中国,但总体而言,日韩文字在中文里形成的“外来语”还不是很多。原因恐怕也在于他们的产品还仅仅停留在制造商的地位,缺乏独创性与首创性。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开幕了。遗憾的是,就在上海世博开幕前夕,两则新闻报道给上海世博蒙上了阴影。一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歌“2010等你来”涉嫌抄袭;二是中国体操运动员董芳霄年龄造假,导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铜牌被收回,授予原先获得第四名的美国女子体操队。假如说前者只是歌曲作者的个人行为,那后者就则很难仅仅归罪于一个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的体操运动员。在搜狐网上,有几千网民参与了“体操女队年龄造假遭罚,团体铜牌被剥夺,只丢了金牌吗?”的专题讨论。

 

其中三分之二的网民认为---体育界多年来有一个思维定式,认为拿了牌才是为国争光,成者王侯败者寇,在这样 ‘左’的思维模式下,很多人都在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来得奖牌,当然年龄造假也就不奇怪了。这不是哪个人的责任,是体制的问题、是文化问题、是诚信问题。这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问题,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不要脸,是没有脸”。

 

五分之一的网民认为---“这么重要的体育赛事也造假,让我们怎么相信体育总局?她们长大后怎么去做人?其他赛事中国队到底造假没有?相应的官员怎么处理,教练怎么处理?这是明显的集体造假。国家的脸都让你们丢完了?不要觉得自己是为了国家挣荣誉才这么做的”。

 

十分之一的网民表示---“对年龄造假,应该严惩,体操运动是很危险的,稍不注意就会受伤,甚至会很严重,不能 为了出成绩,让年龄太小的孩子从事这个运动,毕竟岁数小,各个方面还不成熟,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够稳妥。受伤的只有运动员,幕后操纵者他不会因为少了一枚铜牌而受到多大的损失!”(参见 http://comment2.news.sohu.com/default/comments.shtml?t=271820159

 

以往,一旦中国与西方发生矛盾与纠纷时,绝大多数的中国网民通常是坚定的站在中国政府一边,但这次的情况似乎很不一样。我粗粗看了一下,在一万五千多名网民的留言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网民都在表示自己的痛惜与愤慨!以下只是我随手摘录的部分留言:

 

---国家造假, 造假国家;国家尚可造假,民众会如何?

---各种各样的造假层出不穷,造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造假麻木。国家都弄虚作假了,无语啊!

---举国体制,悲哀;中国特色,丢人!

---不是被剥夺,而是被取消,造假迟早被发现,中国该吸取教训

---功利中国,功利中国体育,功利中国官员!政绩第一,奥运精神???

---就她一小孩可能去造假吗?难道她进国家队之前都没查查她的年龄?有些人到了无比无耻的地步了,中国啊,你太伟大了!

---长久以来,北美或者整个西方媒体都在对中国的评论上持有相当片面的态度,负面的报道相当多。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只能对身边的老外们讲一讲我们认识的中国,因为我们热爱它,希望它的形象更正面。这件事的报道我是先看了许多英文的,然后又找到许多中方的。觉得很震惊、很羞耻。不管体育总局有什么样的借口,他们丢的是中国的脸。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啊!

---别忘了,中国可是个造假大国!假的东西无处不在,中华民族现在沦落为最没诚信的民族!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到了“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或许这一时候早已过去,或许这一时刻还未到来。但我相信,现在不需要“用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也不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民族反思与民族反省---最大的危机恐怕正是来自我们自身。假如为了与世界接轨就急功近利;假如为了获取金牌就弄虚作假,恐怕再大的奥运、再多的金牌、再美的世博都无法换取民心、换回民意!

 

前些日子,万维网上的落基山人撰文《中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国家的私人化》。网友山哥在此文底下留言写到“山哥相信只有当中国人拥有超越个人崇拜的宗教信仰,并且完全消除受压迫民族的弱者心态后,中国才有希望彻底告别专制主义。”网友枫苑梦客也留言写到“从五四到现在,快一百年过去了……救亡思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长期的救亡思维形成了畸形的紧张、敏感、排外,甚至仇外的民族情绪,难以接受普世价值,顺从世界潮流。所以,也许中国是放弃救亡和革命思维,重开现代民主启蒙的时候了。”

 

我很赞同以上诸位的见解。假如说,过去中文里大量“外来词”的存在是因为长期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与压迫,那么现在是否应该争取让更多、更精彩的中文词汇成为外国文字里的“外来词”呢?

 

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中国要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民族要和平崛起,绝对不能仅仅依靠GDP的快速增长,也绝对不能仅仅借助北京奥运或上海世博。而是要彻底消除自卑、自闭、自鄙、自悲的心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真正做到“用产品说话,用作品说话,用形象说话”。

 

衷心预祝上海世博圆满成功!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