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急事回了一趟家乡成都,仓促之中抽了点时间去参观了近年来在海内外颇具知名度的“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当今中国大陆一个颇为特殊的博物馆,它的创建和展出的内容都具有独到的特点,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筑规模和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其与官方博物馆不同的题材和视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 “建川博物馆”的得名来自于它的创建人樊建川。樊建川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曾下乡当知青,当兵,读书,任教,做官,后来下海成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从事收藏数十年,重点为抗战文物和文革文物。他自己说建馆的目的是 – 为和平收藏战争,为教训收藏文革,为民族收藏传统(民俗)。 2005年,樊建川在成都附近的大邑县安仁镇投资2亿元,集中建筑了一个占地500亩,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经过他执着和艰苦的努力,现在的建川博物馆包括抗战,红色年代,民俗三大系列,十几个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1件。全部建成后博物馆数会达到二十几个。 “建川博物馆”(正式的名称叫“建川博物馆聚落”)坐落在大邑县安仁镇。说起大邑县安仁镇,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来的人应该都很熟悉。在那里出现过两个曾经红遍全中国,被宣传机器大量反复渲染的“阶级斗争教育”的典型。 一个是“刘文彩地主庄园”。据宣传,大地主刘文彩是富甲一方的大恶霸地主,欺压盘剥农民,千方百计霸占农田,聚敛财富,这座巨大的庄园就是他居住的地方。其中最为名噪一时的是庄园里的水牢,据称是专门用来关押交不出租或抗租的农民,进去的人几乎都不能活着出来。有一位农妇叫冷月英,侥幸从水牢里出来,当时就成了控诉刘文彩的活见证,在现场,全国各地,报纸上,书本上,电影上到处“字字血,声声泪”地血泪控诉,忆苦思甜,成了一时家喻户晓的人物。(文革后已为刘文彩正名,他是当地乐善好施的乡绅,所谓的水牢完全是为了政治宣传的子虚乌有的产物。刘文彩的胞弟刘文辉是抗日将领,为川西和平解放起了关键作用,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林业部长。) 另一个典型是文革前期(1965年)由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泥塑“收租院”,以泥塑的艺术形式再现当年大地主刘文彩巧取豪夺,欺压盘剥农民的情景,有交租,验租,逼租,反抗等七组群像。这一组大型泥塑就安放在刘文彩地主庄园。与地主庄园的场景配合,当然就成了“阶级斗争”的绝好教材,全国上下所有的宣传机器都开足了马力大肆宣传,不仅政治上红极一时,艺术上也被捧上了天。 这两个典型都是全国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教育”的代表作,当时不仅四川省内的大量干部,学生,军人等被组织去大邑参观,受教育,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人前来“朝圣”。这些活生生的“阶级斗争教育”向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头脑中强化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念,种下了深深的阶级仇恨的种子。这些都为后来开展的”文化大革命“作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和舆论准备,也是文革中各种狂热,冷酷,灭绝人性的现象的根源之一。 还是来说建川博物馆吧。建川博物馆聚落于2005年开放,现今已建成14个博物馆,全部建成后将会有20几个馆。之所以叫聚落,是因为每一个博物馆都是一座独立的建筑,根据其特点由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设计。 建川博物馆聚落有不少国内首创或独一无二的特点。 首先,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初期的所有资金都是由樊建川个人出资,收藏品也都是他个人多年的收藏。据说近年来已经逐步获得了多方面的投资和捐赠,收藏品也得到了不少个人捐赠。我去的时候馆区正在大兴土木扩建和整修,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更具规模,环境也会更好。不过,博物馆这种东西十有八九是不能赚钱的,可以想象要维持大规模的博物馆所需经费是相当可观的。如何保持博物馆的长期运转和发展,对樊建川无疑是一个考验。 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的展现出来是建川博物馆的一大特点。以往国内的宣传都是说共产党抗日,国民党不抵抗,甚至卖国。近年来虽然对这段历史有所修正和反映,但是并没有正面的和集中地还原历史。建川博物馆第一次开辟了抗日正面战场馆,如实地呈现了当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大规模浴血奋战的事实,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主导地位。除了正面战场馆,还有纪念美国支援中国抗战的“飞虎奇兵馆”,记录川军参加抗战的“川军抗战馆”,以及国,共两军抗战将领和英雄的“中国壮士”大型人物雕塑广场,和印有尚存抗战老兵手印的“老兵手印广场”等。 更加考验樊建川的勇气和智慧的是反映文革时期的展览馆。众所周知,对文革的公开的深入研究,客观评价和文献资料展示在当前的大陆仍属禁区,当局对这段历史是尽量淡化,遗忘。文学家巴金生前一直呼吁建立文革纪念馆,可是至死也未能如愿。据我所知,目前中国大陆没有一家博物馆敢于正视这段历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重现这段历史对樊建川是极大的挑战,冒有极大的风险。据说他的博物馆(包括正面战场馆)曾几度险遭封杀,至今这些反映文革时期的博物馆也只能以“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等命名,避免使用“文化大革命”的字眼。展品主要以当年的民俗,生活用品,宣传品,印刷品为主来反映当时的生活环境,而不去正面触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当年的风云人物们。但是,它毕竟是开了一个先例,让人们有机会去回忆那个疯狂的年代,唤回不该遗忘的记忆。樊建川已经收藏了很多文革时期前后的珍贵文物,在他的计划中将会开辟“反右馆”,“文革十年馆”,“大跃进馆”,“大饥荒馆”,“红色年代知青馆”等等,可是不知道这些计划能不能,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些都是当今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呀。 建川博物馆独具匠心地将众多博物馆汇集在一起,同时配套有饭店,茶馆,客栈,文物商店等,不仅提供了一个人们参观,博览,休闲的场地,也为博物馆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而且,建川博物馆与国家级历史名镇安仁镇,刘氏庄园相比邻,形成了安仁镇的三大旅游热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去处。 这次的参观比较匆忙,只能到主要的场馆大体浏览。本来有机会拜访樊建川,可是由于安排不当未能如愿。下面将贴上一些照片,配上一些简要的说明。有兴趣的博友有机会不妨去看看,一定有所收益。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