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柞里居
  望盡千帆皆不是
我的名片
柞里子 ,18歲
來自: 大洋彼岸
註冊日期: 2006-10-27
訪問總量: 1,389,562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柞里子:2013 影存打油
· 柞里子:怎麼上,就怎麼下
· 柞里子:關於華為這類事件
· 柞里子:是違背體育精神?還是違
· 柞里子:夜闌臥聽風吹雨,......
· 柞里子:春上柳梢頭·人在蒼茫後
· 柞里子:寂寞斜陽盡在梨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經學通論】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 (末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52)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51)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50)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9)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8)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7)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6)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5)
·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44)
【秦失其鹿】
· 柞里子:秦失其鹿(19)
· 柞里子:秦失其鹿(18)
· 柞里子:秦失其鹿(17)
· 柞里子:秦失其鹿(16)
· 柞里子:秦失其鹿(15)
· 柞里子:秦失其鹿(14)
· 柞里子:秦失其鹿(13)
· 柞里子:秦失其鹿(12)
· 柞里子:秦失其鹿(11)
· 柞里子:秦失其鹿(10)
【饕餮錄】
· 柞里子:簡易牛排
· 柞里子:春韭
· 柞里子: 意粉中吃
· 柞里子: 生炒雞翅
· 柞里子: 一瓜二吃
· 柞里子:醬蹄膀
· 柞里子:一青二白
· 雲耳熏干
· 紅燒蹄膀
· 過橋米線
【玄武門之變】
· 柞里子:關於《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47)
· 玄武門之變(46)
· 玄武門之變(45)
· 玄武門之變(44)
· 玄武門之變(43)
· 玄武門之變(42)
· 玄武門之變(41)
· 玄武門之變(40)
· 玄武門之變(39)
【風情錄】
· 柞里子:2013 影存打油
· 柞里子:夜闌臥聽風吹雨,......
· 柞里子:春上柳梢頭·人在蒼茫後
· 柞里子:寂寞斜陽盡在梨
· 柞里子:星期六的午餐
· 2011柞里影存:終結篇
· 天道色而不淫:2011柞里影存之六
· 塵網疏而不漏:2011柞里影存之五
· 小隱隱於山林:2011柞里影存之四
· 大隱隱於朝市:2011柞里影存之三
【政論榜】
· 柞里子:怎麼上,就怎麼下
· 柞里子:關於華為這類事件
· 柞里子:是塞翁失馬?還是馬失前
· 柞里子:2011的美國:選舉篇(下
· 柞里子:2011的美國:選舉篇(中
· 柞里子:2011的美國:選舉篇(上
· 柞里子:2011的美國:公平社會篇
· 柞里子:2011的美國:牆街篇
· 柞里子:2011的美國:失業篇
· 柞里子:閒話奧死馬·本·拉登之
【雜文苑】
· 柞里子:是違背體育精神?還是違
· 柞里子:說說普通話
· 柞里子:有感於美國的合法歧視
· 柞里子:閒話奧死馬·本·拉登之
· 柞里子:出生地歧視與普世價值
· 柞里子:貢棗、故宮、王孫
· 柞里子:再談奧巴馬的出生證
· 柞里子:踵襲、抄襲、剽竊
· 柞里子:從奧巴馬的出生地看美人
· 柞里子:民主與經濟
存檔目錄
01/01/2014 - 01/31/2014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4/01/2008 - 04/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11/01/2006 - 11/30/2006
10/01/2006 - 10/31/200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柞里子:《經學通論》摘錄(38)
   

3 群經略說

3.5

3.5.1

 

所謂“禮”,究竟何所指?前人之定義,大致可分為三。

其一:

《禮記·禮器》:“禮也者,猶體也。”

《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其二:

《荀子·大略》:“禮者,人之所履也。”

《禮記·祭義》:“禮者,履此者也。”

《說文》:“禮,履也。”

《爾雅·釋言》、《爾雅·釋名》:“履,禮也。”

其三:

《禮記·仲尼燕居》:“禮也者,理也。”

 

釋“禮”為“體”,因“禮”的繁體作“禮”,“體”的繁體作“體”,兩字皆以“豐”為其字義之所出。“豐”的意思為“禮器”,故“體”的意思為“使用禮器的行為”。這樣的解釋不能說錯。問題在於:“禮”的本字並不作“禮”而作“禮”,與如今的簡體同。由此可見,這樣的解釋即使不說錯,至少是並不合乎“禮”在古代的本意。

然則“禮”之本意在古代究竟為何?

《左傳·昭公五年》:“公如晉,自郊勞至于贈賄,無失禮。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於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利人之難,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於他。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將及身,不恤其所。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於禮,不亦遠乎?’君子謂叔侯於是乎知禮。

由以上《左傳》引文可以推論出以下四點:

其一,“禮”的本意大致相當於如今的“憲法”或者“治國大綱”。

其二,後代所謂的“禮”,在古代稱之為“儀”。

其三,誤以“儀”為“禮”,早在魯昭公之時就已經相當普遍。

其四,釋“儀”為“體”,可。釋“禮”為“體”,因誤會“儀”為“禮”所致,未見其可。

 

釋“禮”為“履”,當由釋“禮”為“體”引申而來。鄭玄《禮記序》:“統之於心曰‘體’,踐而行之曰‘履’。”正以“履”為“體”之實踐。釋“禮”為“體”既然屬於誤會,引申之為“履”只能是錯誤的延續,自當亦不足取。

 

《禮記·仲尼燕居》釋“禮”為“理”,同書同章又稱:“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由此可見,《禮記·仲尼燕居》所謂的“理”,泛指方針與法則。上自治國之道、施政之術、軍旅之制,下至齊家之方,皆可謂之“理”。如此定義,與《左傳·昭公五年》所云差近,區別僅在於範圍更加寬廣而已。

《論語·為政》:“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以“禮”與“刑”相對應,也是以“禮”為“法則”之意,與《禮記·仲尼燕居》所云,相輔相成。由此可見,《禮記·仲尼燕居》的定義,應當可以信為孔子的定義而並非後人的偽托。

      《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孔子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正隱含“失德”之後方才需要以“禮”約束之意,與老子所言並無二致,不過簡化了“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過程而已。但凡以為老子所言與孔子之論背道而馳者,皆失之。

 

      綜上所述,可見“禮”的本意當是“法則”、“綱領”、“方針”、“政策”,不是後世所謂的“禮節”或“儀式”。後世所謂的“禮節”或“儀式”,在古代稱之“儀”而不稱之為“禮”。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