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慕容青草的博客
  哲学与信仰
网络日志正文
解密《道德经》第一章---老子的真理观 2010-01-06 19:59:31

今天世界上大家对《道德经》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道德经》的第一章了,多年前我去Time杂志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一位白人居然在白板上写出“道可道非常道”问我是什么意思。遗憾的是,《道德经》的第一章也恰恰是过去2500年里《道德经》中被解读得最差的章之一。

今天在网上你可以看到有些《道德经》权威人士在 那里讲这样的一个说法:传统上将“道可道,非常道”所在的 那一章作为《道德经》的第一章是不对的,应该将过去一直认为是《道德经》的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即所谓的德经)放在过去一直认为是《道德经》的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即所谓的道经)之前。理由是什么呢?他们的理由是在马王堆出土《道德经》的时候是德经放在道经的上面的。我看了这种所谓的权威的意见后简直是啼笑皆非,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读懂《道德经》的第一章,如果他们读懂了,他们就不会认为第一章应该摆在第八十一章的后面了。关于这一点在本文后面还将进一步讨论。

今天市面上不同版本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基本上只有句读的不同而没有什么文字上的差异。我这里采用的句读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句读,其全章内容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是老子的真理观的集中表述,也是老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其思维方式之独特不但在中国过去2500来年的传统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西方也是两千多年之后,当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兴起时,才有类似的思维作为后现代的文化特色之一逐渐被人们接受。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下面用原文与解读进行逐句对比的形式来向大家介绍我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解读。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解读:

可以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本身。

原文:

名可名,非常名。

解读:

(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呢?因为所有的说出来的道都取决于语言,而语言的基本元素就是名字:名词是不同物的名字,动词是动作的名字,形容词是状态程度的名字等,而)所有的人们可以说得出的名字都不是永恒的名字。

原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解读:

(为什么“名可名,非常名”呢?因为所有的名字都是人给起的,在人们没有起名字之前,世界上原本没有名字。换句话说,就是)在有了天地而没有人类文明的时候,一切都是没有名字的,而我们认识万物都是从给他们一一起名开始的。(当然,既然名字是人们给起的,人们也就可以更改名字,而且不同的人还可以给同一对象起不同的名字。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不但是指任何名字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有起始的,而且指任何名字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近一步引申,别可得出所有的语言的含义都可能处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之中。)

原文: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读:

(那么人们是如何来给万物起名的呢?对万物中的每一样,人们都是先感觉到没有名字的物的存在,然后再给那个物起名,一旦给一个物起了名,人们就不但可以认清那个物的细节特征,而且可以找出人们这个物的认识的局限来。这里要注意几点:首先这里的“徼”是边界或局限的意思;这里的“万物”并非只是今天的物理学所研究的称得出重量的万物,而是包括象文字,家庭,国家,武术等等一切人们能够意识到的天地间的客观存在。把这里的解释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没有名字的一切(即常无),我们通过对那一切所发生的效用(光,热,味等的效用或抽象的社会逻辑效用等)的感觉来意识到那一切的存在;只有当给那些存在起了名字之后,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那些存在的细节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语言描述的局限(徼)

原文: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解读:

不管是无名时人们感觉到的,还是人们通过名字认识到的,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特性的了解,区别只是有无名而已,而这些客观存在的特性都可被称之为“玄”。

原文: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而名可名,非常名,而且只要人们给出了对一个物的描述,人们就可以找出那个描述的局限性也就是不足之处,即“常有,欲以观其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万物呢?答案是我们只有不断地从对未知的感觉中,即从“常无”的“妙”中,和对已知的不足之处的认识中,即对“常有”的“徼”认识中,来不断地了解万物的特性。也就是说)认识了一个玄之后,再认识下一个玄,这才是认识天地间的一切奥妙的途径(门)

。。。。。。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在2500年之前,老子就有一种非常明确的观念,就是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客观的基本工具。而这个世界的世俗文化是在结构主义产生以后的后现代才开始慢慢认识到人们的思维对语言的依赖(当然,《创世纪》对人类文明的介绍也是从亚当给万物起名字开始的,不过作为一本解释灵与世的奥秘的书,《创世纪》与《道德经》的层次和侧重点显然不同。而且《创世纪》中的很多深意并未被今天的人们认识到)。我在中国大陆的大学上政治课(那时的哲学和社会发展史都属于政治课的内容)的时候,老师还在讲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而没有指出人们的思维是受到语言的制约的。

而老子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真理观也是被中国历代的先哲们忽略了2500来年。西方世界也是在解构主义产生后的后现代时期才开始认识到任何知识一旦产生以后就可以通过对它的局限的了解来进行解构,因此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认识这个知识的局限性。

虽然在真理观上西方世界是在后现代才开始得到类似于“常有欲以观其徼” 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明确的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但在实践上,长期以来,辩论式的西方文明就一直具有由某些人先提出明确的论点,然后再被别人推翻而产生新的论点的那种“常有欲以观其徼” 和“玄之又玄”的特点;而中国在最近的几十年之前的千百年里却没有能够在实践上走老子所说的“常有欲以观其徼” 和“玄之又玄”的道路。可见老子在《道德经》第70章所感叹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既不是象后人们所误解的那样是在说他自己“深藏不露”,也不是在无病呻吟。

老子之所以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讲述自己的真理观的用心是很显然的,他是在告诉后人应该如何来读他写的这本《道德经》,告诉大家在读《道德经》的时候不要死抠字眼,这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老子也在第一章中向大家表明了他为什么要用5000字来向大家介绍“道”的特点,而不是给出一个简单的关于什么是“道”的定义的原因。

而老子的《道德经》的第八十一章则是对整本《道德经》的总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里老子一方面告诉大家他写的这本《道德经》既不是在花言巧语地哄骗人,也不是在进行无礼的狡辩,更没有试图表示他自己无所不知,而只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了大家(即“圣人不积”)这是因为他认为帮别人越多给别人越多自己就越有收获(即“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另一方面也在这一章中为整本《道德经》中的无为的思想作了总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以说,《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明显地是为整本《道德经》的写作做一个总结。

可见,那些《道德经》的所谓权威专家们如果读懂了《道德经》的第一章和第八十一章就根本不会因为在马王堆里出土的《道德经》是德经在上而道经在下就说《道德经》的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应该在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之后了。

。。。。。。

最后,我随便从网上查几篇关于《道德经》第一章和第八十一章的注解,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过去2500年里,这本被几乎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所有的精英智者们都涉足过而且广传于世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如何被解译的。读者自己也可以从书店里,图书馆里,和网上去查找过去2500年里人们是如何解译《道德经》的这两章的,从而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感觉。

《道德经》第一章

例一: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解:

“道”如果可以完全还原而出(道尽),它一定不是永恒大“道”;“名”如果可以完全还原而出(名全),它一定不是永恒大“名”;(客观上)宇宙始于混沌,(主观上)万物始于明确。有无互生,所以要虚实互参方能融通宏微。有出则无生,相并而来,同称“人所不可左右”。“玄”的极点是我们永远对宇宙存在不可解,这宇宙中永远对人类存在的不可解方是产生“众妙”的机关所在。

旁注:

老子的极高明之处于相当的程度上表现在:其始终承认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无论你我智慧再高始终有不解存在。既然如此,你我全力而为后何必再求一己之“无”!?世间万物始终存在特例,任何精确的定律也只是对所在的大致界定而已!无论是“有、无”,还是“以观 其 妙 、 以 观 其 徼 ”,最终都要归入“玄”中。因为它们自“玄”而来必将回“玄”而去。

例二: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注解: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导读:

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

例三: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解: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

修仙方面相对简单:第一个“道” 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名可名”前一“名”是事物宝器法器或修炼方法的名称,是可以命名定义出来的,“非恒名”,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意思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炼方法解释是最常见不过的,只是现代人不修真了。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先提出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运行法则。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左传》:“天道远,人道迩。”《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兵者,诡道也。”等。又如老子说“道常无为”、“道常无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观念。“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运行法则去做,“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人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实际上是错的,事实上每一个一都是万一,都是不一样的,不能混同。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础,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万物确是从“无”中而生出“有”的种种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修炼问题。“常无”与“常有”,是从万物之“道”讲。如果从事学习修仙或专讲修心养性之道的立场来讲,读成“常无欲”与“常有欲”是从自己修炼角度看问题。“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从无生有从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万物万有,是万物的源。读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是——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徼”字,就是边际的意思。玄元之妙。更是修炼必经课程。玄门要义的深不可测。首,他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永远不变的恒道。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也没有永恒的“名”,如法国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许多人看来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名是道的外相”,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之“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本源和本体,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即“元” 说了一个玄,又不是一元、两元可以究尽的,玄的里面还有玄,分析到空无的里面还有空无,妙有之中还有妙有。由这样去体认道的体用,有无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极点更有妙处。等于佛教和尚们手里拿着的念佛珠,一念接着一念,同样都是代表如环之无端,永无穷尽。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例一: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注解:

真实的话往往不好听(可信),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可能不擅言辞,擅言辞的人可能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很少炫耀,炫耀的人可能不是真有知识。得道的人不会把事物私有有:尽力为他人着想后,自己才会更加富有;尽力给予别人后,自己才会反而更加丰富。“天道”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会伤害它们,“人道”在于自己做事而不与他人争功。

旁注:

内在美好之物有不少表象并不是光彩照人,然而我们常人多会被自己心中的“标准”所蒙蔽。你我多会认为趾高气昂的是富豪,谦逊卑微的是“下人”。但如此的判断常会使判断者吃大亏!善者不辩的原因可能是真的不善言辞,也可能是善者觉得没有可说!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财富不在于拥有的多少而在于支配的多少。世间有些事物也许不是你我所拥有但你我可以支配,这就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在得道的人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个人所私有的;把自己的“转递”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内能”增加而不是减少。但常人很少这样认为,我想这也可能是无数的人认为《道德经》玄妙的原因之一吧!

例二: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解: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例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解: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


浏览(1167) (0)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0-06-20 05:34:10
武天甲:

先读懂别人的文章,再有针对地发表评论,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你连文章都读不懂,却借用别人的博客来大篇幅的发表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陈词滥调,至少表明你的阅读理解力太差。。。。。。
回复 | 0
作者:武天甲 留言时间:2010-04-12 01:27:04
科学、艺术和玄学
哲学是一门发展、发现一些定律或公理适合于所有人类知识的学习掌握的学问,亦即哲学的道理可以被用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和宇宙研究等等各门知识学问当中并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它即是人生观,又是方法论。中西方的哲学观显然大大地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冯友兰把影响中国最巨的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比做柏拉图。其实影响东西方哲学的这些伟人,其本质有天地之差,不可这样简单比捏。西方哲学的鼻祖苏格拉底是工匠出身(雕刻师),这样的职业浸透了数学和逻辑学的思维;学生们受其影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都对逻辑学充满了热情。中国的先哲们大都没有工科或手工艺背景,比如老子、庄子、孔子等,都曾经当过官吏,而管理人心,需要的是艺术思维。虽然中国的墨子也是工匠,但他的哲学对中国的影响甚微,更没有渗透到民间百姓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后古代中国社会以前,中国也没有哲学这个词。老子等的哲学那时候叫做玄学。哲这个字含有逻辑推理的意思;而玄含有神秘性。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因玄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如祖传秘方一般,天机不可泄露。
在文艺复兴后的西方世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中无论是化学还是物理还是生物抑或是数学、地理,历史;他们所能授予的最高荣誉和标识叫做PHD。这PH的含义就是哲学或哲人。西方把人类的知识统分成两类,一类是哲学,一类是艺术,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授予的都是哲学学位。诗歌和文学,语言等授予的都是艺术类学位;中文把PHD。翻译成博士学位,未免有点搅浑水的感觉;也说明了现代中国社会,并未根本了解西方“奇技淫巧”背后的巨大体位。
艺术思维的特点是发散性,跳跃性,象征性和联想性,不一定具有逻辑推理,有了也行。科学思维的特点是逻辑性、条理性、可重复性,重视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并趋向于对事务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描述,量化的结果,还有可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一个类似于1+2=3的数学公式来表达。
在中国,哲学类的各门学科即使是人文科学都从来没有发达过;但艺术类的学科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却异常发达并为我们所骄傲不止。以数学物理等为基础所发达起来的科学人生观充满了自然精神;以文学等艺术思维为基础发达起来的玄学人生观充满了神秘感和难以捉摸。这种以玄为美的观点和价值体系充斥着近古以前的社会组织和生活。在近代引进西方科学方法之后,这种哲学观点反复围剿或冒充科学并流布于直至今天的社会。
什么是玄学?当然是指它相对应于科学而讲的那种看似有道理但又不可捉摸的特点。玄学含含糊糊的,模棱两可,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又不知所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看山不是山,方是看见山!”这些讲的都是哲学的方法和认识,有跟西方PHD相通的地方,但是西方的哲学是通过对具体的一门学问的深入探究而得来的认识和方法,有其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基本功做依据;而玄学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因这种缺乏而得来的哲学论点,对未研习过逻辑训练的人来讲,就是玄的概念。历史学家黄仁宇把中国的这种文化和政治特点,称为早熟现象。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可能。而现代的基因学说,人类几次走出非洲,给我们提供了重新看待中国历史文化的契机。
玄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把在科学方法论上称呼的假想的一种学说,在还没有验证以前就被拿来做普遍真理来对待。玄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生活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道理。这些经验算得上是民间的智慧,很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谬误。他们有日常生活中该有的地位。人们需要玄学中的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科学还不能解释或者个人学识和科学知识有限而不能解释的事理和现象。而这些经验和道理,如果要称呼其为科学,也还一定要拿来做一番验证。比如前不久在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做了一项调查统计,从民间的经验和看法,认为华裔普遍对黑人和墨西哥人的族群存在着隔阂(这是好听了很多的词汇,而实际的问题就是歧视);而这两个族裔普遍对华裔存在着不满和抱怨。如果以玄学的哲学观来看,这项调查花费不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花钱做了这份调查得到的数据虽然和人们主观的想象一致,但这项工作是科学必须要做的工作。科学是论证,推理的,统计的,尽管它不是全有道理。
做科学的,一定要经过一番科学训练。这种训练教会你探求世界的方法和认识。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商人常会在如今经济萧条,房市低迷的时候,找个时机撰文或告知你,今年一月份统计的房屋成交量比上年近几个月大幅增加。显示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我们都知道上年的12月是圣诞节,一般人都会忙着过节,所以1月的房市成交量一定比上年12月要好,是实际的事实。
玄学是模棱两可,各说各话,既带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又带有艺术的思维模式。“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100个人读《易经》就有100本《易经》。1000个人读《论语》就是1000本《论语》。而科学是建立在已经认可的公理基础上的一种论证推理,最后还要求对推理所得加以验证。最后100个人读《市场学》也还是一本《市场学》。科学有严密的概念,不可有第二种解释;而玄学可能顾头不顾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一盆浆糊,非常实用,但混沌不清。科学上有公理、定理、理论、假说之分;而玄学却是首尾互证,界限不分;拿起假说当真理。科学在论证或反驳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定义所有涉及到的名词概念;比如数学上讲直线的角度是180度。在表述和论证这事物的正确性时,一定要定义什么是直线,什么是角,什么是度,什么是180;
如今的玄学,大致概括起来包括我们的中医、算命、看手相、占星术、星座命理、易经、风水、和神学院研究的学问。
玄学的胚胎发芽于《易经》,始自老子,盛于魏晋,后又结合儒家,融进佛道,终成中华文化的一种新的容貌。文化学上称之为假晶现象。假晶是地质学名词,用以形容不同文化的融合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科学是哲学当中最热烈讨论的一种人生观,也就是一个人对自然和周围世界的一种看法和应对自然的一种方法。在东方社会,哲学显然出现了科学和玄学这样两个分支。玄学因其是哲学的一个下属支派,所以其中的有些理论或者观点可以应用到任何学科,因而为大多中国人所骄傲:“西洋技艺好,中国道德高”。这道德其实指的是一种已经获得的哲学观和方法,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道德。即使这方法是发现于2000多年前,用它来解释我们今天的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定理,也有其真理的闪光之点。玄学的人生观下,中国发展了儒学为基础的家庭伦理,思维方法上既有逻辑学又有艺术思维,管理国家的方法却又是法家的理论。李零说:“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人文学术和家庭伦理------不是哲学,不是宗教。”(《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382页)这种不象哲学,不象宗教的文化,只能是世界观下的另外一个新的分支。
中西方哲学方面的这样差别,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回复 | 0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0-02-10 16:43:28
Great sharing, thanks.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慕容青草
来自: ny
注册日期: 2007-08-15
访问总量: 1,642,9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复杂情势下之最佳优先考虑
成功与别人的帮助
对抗真理的结果
旧房子的哲学
拔枯树
站与踩
哲学是公开的密码
普朗克论科学真理之传播
黑格尔论学习的过程
黑格尔论逻辑
自勉
欢迎交流
最新发布
· 那就再补充两点
· 关于μ子的两点补充
· 与μ子有关的一个哲学错误
· 当哲学被藐视之后。。。。(2024
· 给Elon Musk提一个建议
· 看来确实小题大做了
· 也许这次我真的小题大做了?
友好链接
· 马甲:马甲的博客
存档目录
2024-05-02 - 2024-05-02
2024-04-01 - 2024-04-30
2024-03-02 - 2024-03-29
2024-02-03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0
2023-12-05 - 2023-12-24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29
2023-09-01 - 2023-09-29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2 - 2023-05-29
2023-04-04 - 2023-04-29
2023-03-03 - 2023-03-29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0
2022-12-02 - 2022-12-31
2022-11-02 - 2022-11-23
2022-10-09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21
2022-07-02 - 2022-07-31
2022-06-15 - 2022-06-25
2022-05-06 - 2022-05-27
2022-04-07 - 2022-04-30
2022-03-03 - 2022-03-28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0
2021-12-01 - 2021-12-29
2021-11-02 - 2021-11-29
2021-10-02 - 2021-10-29
2021-09-08 - 2021-09-30
2021-08-08 - 2021-08-31
2021-07-18 - 2021-07-26
2021-06-03 - 2021-06-27
2021-05-04 - 2021-05-29
2021-04-04 - 2021-04-28
2021-03-08 - 2021-03-27
2021-02-12 - 2021-02-28
2021-01-04 - 2021-01-28
2020-12-02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26
2020-10-06 - 2020-10-29
2020-09-01 - 2020-09-29
2020-08-06 - 2020-08-27
2020-07-02 - 2020-07-27
2020-06-07 - 2020-06-29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17 - 2020-04-30
2020-03-08 - 2020-03-20
2020-02-20 - 2020-02-24
2020-01-10 - 2020-01-31
2019-12-02 - 2019-12-31
2019-11-07 - 2019-11-30
2019-10-07 - 2019-10-30
2019-09-14 - 2019-09-26
2019-08-13 - 2019-08-21
2019-07-23 - 2019-07-29
2019-06-06 - 2019-06-23
2019-05-05 - 2019-05-25
2019-04-01 - 2019-04-22
2019-03-07 - 2019-03-29
2019-02-09 - 2019-02-27
2019-01-01 - 2019-01-2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4 - 2018-11-24
2018-10-01 - 2018-10-30
2018-09-01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29
2018-07-02 - 2018-07-27
2018-06-02 - 2018-06-26
2018-05-13 - 2018-05-28
2018-04-03 - 2018-04-28
2018-03-02 - 2018-03-28
2018-02-10 - 2018-02-28
2018-01-08 - 2018-01-27
2017-12-06 - 2017-12-30
2017-11-09 - 2017-11-25
2017-10-15 - 2017-10-15
2017-09-05 - 2017-09-30
2017-08-05 - 2017-08-27
2017-07-14 - 2017-07-24
2017-06-09 - 2017-06-24
2017-05-02 - 2017-05-02
2017-04-04 - 2017-04-26
2017-03-02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7
2017-01-25 - 2017-01-30
2016-12-04 - 2016-12-31
2016-11-16 - 2016-11-23
2016-10-04 - 2016-10-27
2016-09-08 - 2016-09-29
2016-08-02 - 2016-08-31
2016-07-02 - 2016-07-27
2016-06-08 - 2016-06-30
2016-05-02 - 2016-05-22
2016-04-01 - 2016-04-13
2016-03-06 - 2016-03-31
2016-02-07 - 2016-02-23
2016-01-18 - 2016-01-18
2015-12-04 - 2015-12-30
2015-11-02 - 2015-11-27
2015-10-25 - 2015-10-29
2015-09-06 - 2015-09-24
2015-07-11 - 2015-07-25
2015-06-22 - 2015-06-22
2015-05-01 - 2015-05-29
2015-04-14 - 2015-04-14
2015-03-07 - 2015-03-22
2015-02-02 - 2015-02-21
2015-01-20 - 2015-01-20
2014-12-06 - 2014-12-06
2014-11-08 - 2014-11-24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9 - 2014-09-27
2014-08-16 - 2014-08-16
2014-07-12 - 2014-07-25
2014-06-08 - 2014-06-14
2014-05-09 - 2014-05-16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1 - 2014-03-28
2014-02-03 - 2014-02-28
2014-01-02 - 2014-01-29
2013-12-02 - 2013-12-30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29
2013-09-02 - 2013-09-28
2013-08-02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26
2013-06-05 - 2013-06-21
2013-05-06 - 2013-05-31
2013-04-08 - 2013-04-30
2013-03-01 - 2013-03-28
2013-02-07 - 2013-02-27
2013-01-11 - 2013-01-29
2012-12-01 - 2012-12-26
2012-11-15 - 2012-11-15
2012-10-07 - 2012-10-28
2012-09-05 - 2012-09-28
2012-08-24 - 2012-08-24
2012-07-03 - 2012-07-20
2012-06-02 - 2012-06-30
2012-05-01 - 2012-05-30
2012-04-03 - 2012-04-29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7
2012-01-29 - 2012-01-29
2011-12-02 - 2011-12-13
2011-11-06 - 2011-11-28
2011-10-12 - 2011-10-27
2011-09-24 - 2011-09-24
2011-08-04 - 2011-08-09
2011-07-02 - 2011-07-31
2011-06-06 - 2011-06-28
2011-05-09 - 2011-05-27
2011-04-18 - 2011-04-24
2011-03-10 - 2011-03-23
2011-02-10 - 2011-02-17
2011-01-14 - 2011-01-14
2010-11-26 - 2010-11-26
2010-10-13 - 2010-10-13
2010-09-12 - 2010-09-29
2010-08-22 - 2010-08-29
2010-07-05 - 2010-07-27
2010-06-12 - 2010-06-26
2010-05-09 - 2010-05-29
2010-04-11 - 2010-04-17
2010-03-10 - 2010-03-28
2010-02-16 - 2010-02-16
2010-01-04 - 2010-01-31
2009-12-04 - 2009-12-29
2009-11-22 - 2009-11-26
2009-06-03 - 2009-06-29
2009-05-13 - 2009-05-13
2009-02-13 - 2009-02-22
2009-01-14 - 2009-01-18
2008-12-08 - 2008-12-28
2008-11-01 - 2008-11-29
2008-10-04 - 2008-10-27
2008-09-12 - 2008-09-26
2008-08-01 - 2008-08-22
2008-07-15 - 2008-07-31
2008-06-07 - 2008-06-29
2008-05-01 - 2008-05-30
2008-04-19 - 2008-04-28
2008-02-02 - 2008-02-19
2008-01-08 - 2008-01-28
2007-11-01 - 2007-11-07
2007-10-02 - 2007-10-29
2007-09-04 - 2007-09-30
2007-08-15 - 2007-08-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