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舊文,去年中印洞朗對峙時候寫的,以前沒有開博客,現在Post出來,文章比較長,大約兩萬字左右,看來要分四次才能Post完 ——————————————————————————————————
1, 今天是農曆七夕,耍賴兩月之久的印度阿三忽然在洞朗撤兵,相互回家過情人節,作愛代替作戰,總是遵循荷爾蒙優先原則,也符合強姦大國追求快感至上的地位。不論背後是否有妥協讓步交易,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龍象雙方到也立地成佛。同時,也辜負了七十多晝夜、諸多“運籌網絡之中,決勝阿三千里之外”網友之一片苦煞丹心。不論如何,即便阿三不堪一擊,但化干戈為避孕套(考慮兩國人丁總和巨多,玉帛免談,避孕為上),均為上位之策。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次洞朗對峙,以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作為一貫推卸責任、善於指責他人的紅朝朝野,從來沒有深刻反思自己的外交歷史,以及開朝決策者的潛在心理軌跡;而是口誅筆伐,陳詞濫調於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帝國主義挑撥離間云云之怪圈。坊間各種版本的歷史和現狀原因分析,以及對策錦囊如過江之鯽。老夫也來湊個熱鬧,捋一捋事情的前世今生;不尋占卜來世,但求今生有譜。 2,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就廣義而言,是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權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而國家邊界的形成,就是這個群體賴以生存、生活的可以控制,或者歷史繼承的地域範圍。狹義上的國家,也是指一定範圍內的文化語言相近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作為一個國家,基本要有文化,語言,宗教,血統,政權,等等諸多交集。或者按照中國粗曠的傳統說法,同文同種。比如德國,是以德語語言以及日耳曼人主體為標誌,被普魯士名相俾斯麥在一個半世紀之前統一起來的。即便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美國和加拿大,其國家主體也是信奉基督教新教、操持英語的安格魯薩克遜後裔。 3, 就歷史上來說,印度只是起源於印度河和恆河流域的一個地域,而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我們經常所說的,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為概念錯誤,因為印度在日不落陽光普照之前,根本就沒有以統一的國家形態存在。印度之所以成為國家,得益於被英國殖民。同樣的,亞洲和非洲大陸,很多現在意義上的國家形成以及邊界劃分,也是歐洲殖民之產物。尤其是二戰以後,諸邦尋求獨立而形成。 在整個亞洲現代國家版圖劃分上,很多部分是繼承了歐洲殖民遺產。歐夷東進以來,亞洲只有中國,日本,泰國(古稱暹羅),彈丸之文萊,還有波斯伊朗沒有完全被殖民,基本保持着國家的相對獨立。這其中還不排除部分領土割讓和丟失(比如台灣、港、澳等被割讓或租用,還有伊朗的大片領土被俄羅斯攫取),當然也伴隨着國家邊界的歷史變更。西亞的阿拉伯穆斯林諸國,在奧斯曼帝國一戰中敗北之後,悉數被英國接管,而後陸續獨立出來。南亞次大陸及諸島,部分先被葡萄牙,後大部分被英國殖民,東邊緬甸鄰居也被一併順帶囊入。印度支那之安南被法國殖民。菲律賓在麥哲倫環球探險發現後,宗主於西班牙,就連菲律賓(Philipines)的國名,也是以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King Philip II)而命名;美西戰爭西班牙失利,又被花旗接管。馬來半島及沙撈越也沐浴在日不落的陽光雨露里;爪哇、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諸島為荷蘭後花園;彈丸之島東帝汶在葡萄牙治下。 以上諸國,二戰後,尋求擺脫歐洲宗主國,先後獨立。在其被殖民之前的歷史上,南亞,東南亞地區,基本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以文化傳統,種族血統,語言統一,宗教信仰,而形成的國家邊界。比如,菲律賓諸島,為幾個王國的各自地盤;被殖民後,北方天主教化,穆斯林仍主導南部島嶼。而南亞次大陸,有阿薩姆、旁遮普、孟加拉、烏爾都、錫克、廓爾喀、泰米爾等一百多民族;印度教,穆斯林,錫克教等諸神爭吵不歇,教派衝突不斷,水火不容;還有不斷變換大王旗的外來民族和番酋。那麼,這些地域,一旦宣布獨立,都是以繼承前宗主國遺產為法理依據。 菲律賓繼承西班牙,以及後來被的美國託管之遺產。這裡值得提及的是,美國自從擴張成大西洋-太平洋兩洋(coast to coast)國家後,並無興趣為涉獵海外殖民地,而拋頭顱、灑熱血。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失敗後,這位靠倒賣茶葉蛋起家,而先富起來的歐洲老婦,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也宣告搞導彈(新教主體國家)不如賣茶葉蛋(傳統歐洲天主教國家)時代的終結。這些海外殖民地,要麼獨立,比如古巴;要麼移交美國託管,比如關島,菲律賓,關塔納摩;還有那位一直想被收為側室的波多黎各,只是老美無性趣納妾收偏,冷落這位其貌不揚的加勒比小丫鬟。 馬來西亞繼承英國殖民地盤,包括馬來半島和隔海千里的沙撈越;歷史上的馬來西亞本非一邦一主,也是十三個蘇丹酋長的領地,獨立後師從英國,命名聯邦也,各位蘇丹輪流坐莊。印尼繼承的是荷蘭殖民遺產;其實,印尼諸島和馬來諸酋,語言相近,主流同受穆斯林教化,文化同源,行倫相通,為何不能合併成一個國家呢?承傳之宗主國不同也。同樣的道理,彈丸小島東帝汶,從地理、文化、語言、宗教上來說,也和印尼諸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雖被印尼霸占四分之一世紀,之所以能最後抗爭獨立,在法理依據上,東帝汶乃葡萄牙而非荷蘭殖民之遺產。歐洲諸邦的殖民,劃定這些亞洲國家範圍和邊界。 4,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南亞印度次大陸,本來就不是一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國家形態,而是諸多番酋小邦,語言文化紛雜,血統種族雜混,多樣宗教紛爭之地。以至於印度宣布從英國獨立出來,不得不選擇舶來品之英語作為統領的官方語言。還有獨立時,信奉印度教為主體的印度和伊斯蘭教為主體的巴基斯坦分治,也埋下印巴交惡的種子。相關文獻,汗牛充棟,此處不再贅述。 阿三繼承了大英遺產,同樣也順帶了一個世紀前,英人麥克馬洪劃定的,以喜馬拉雅山脈自然為界的印中藏邊界。這個邊界,也就是將大家吵吵嚷嚷的九萬平方公里的藏南一併拿走,之後成立的阿魯納恰爾邦。除此之外,麥克馬洪線還有東段緬甸的江心坡部分。麥克馬洪邊界劃線,民國政府從來就沒有給予承認。這個邊界劃線協議也是當時西藏噶廈政府,背着北洋政府,在兩強之間走鋼絲、玩平衡,企圖借英人之手分離於天朝帝國而簽署的。就像當初庫倫的王公貴族一樣,想藉助蘇俄之手尋求擺脫北洋政府而獨立。沒有想到,被蘇維埃玩弄於股掌之間,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丟失了王公貴族的特權,換來了共產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到頭來,反而想藉助民國政府幫助恢復其失去特權,怎奈生米煮成熟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而後,紅朝入主中原,軍隊進駐藏區,實現了從明朝以來,中邦朝廷對青藏高原的實際控制。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先征服西藏,蒙人皈依藏傳佛教,奉喇嘛為國師,建統領西藏的宣政院轄地。會同藏傳喇嘛,一併滅南宋,問鼎中原。那時蒙元帝國,蒙古為上等公民,藏族次之,漢人為下等賤民。有趣的是,由於南宋被蒙元所滅,漢族中原這個戰敗者,反而額外得到了兩塊、本不屬於漢族控制的國土:蒙古和西藏。也就是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時間,比瑞士最早的中部三州(Kanton),簽訂奠定瑞士聯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a)的同盟契約,還要早半個世紀。自從蒙元被大明趕入大漠以後,由於青藏高原艱苦的地理條件,高昂軍事控製成本,還有就是無漢人願意進藏,等等諸多因素,歷代朝廷只是象徵性地派遣駐藏大臣,以示宗藩從屬,彰顯皇恩浩蕩。這些進藏大臣要麼被當地喇嘛賄賂腐化,沆瀣一氣;要麼和當地政府格格不入,水火對立。反正天高皇帝遠,中邦政權沒法長期實際掌控,西藏喇嘛們與天朝忽近忽遠,玩起太極;但基本上也能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山呼萬歲,大行皇帝也乃藏民之在世菩薩。這種貓和老鼠之遊戲,一直玩到共軍進藏,政教合一的達賴政府再也玩不轉了為止。
5, 就此,我們擱置一下中印過節,先看一看麥克馬洪東線之緬甸。像印度次大陸一樣,信奉小乘佛教的緬甸,近代也被英國殖民。英國在殖民緬甸之時,與晚清在接壤的雲南多有邊界過節。並且藉故、乘勢占領原屬中國以及番屬土司管轄的野人山、江心坡之地。麥克馬洪線順勢東延至英屬緬甸,而清朝及民國政府從來就沒有承認這樣的侵占。目睹英夷在二戰中之無能表現,緬甸一直想脫離英國,同時也借侵緬倭寇之手。昂山素季的父親,緬甸國父昂山將軍,當初就是和日軍聯合,來抗擊英軍,也是中國支緬遠征軍的死對頭。怎奈日軍戰敗,幾經周折,戰後最終也獨立成功。中緬之間由於英國殖民遺產,而留下的邊界未決問題,自然就擺在紅朝和緬甸新政府的桌面上來。弱小的緬甸,畏懼強鄰。當時的緬甸總理吳努對紅朝宰相周恩來,發表了“大象羔羊論”,大象般的中國是否發怒,無疑都會使羔羊一樣的緬甸提心弔膽,尤其在懸而未決的邊界劃分上。出乎緬甸意料的是,紅朝太祖先帝和周相恩來,在中緬邊界劃分上,不但拱手讓出麥克馬洪東線的江心坡地區,而且將本屬中國且無爭議之南坎,依照周相所說的,照顧緬甸人民的需要,一併相贈。當然了,紅朝拱手相讓、外賜的國土還有很多。比如長白山天池,原屬天朝高山內湖,為了配合金氏王朝發源地之神話,讓主體思想光輝能普照三千里錦繡江山,爽快地將半個長白山天池,交給了幾代胖子;還有南海北部灣的“夜鶯島”,後被越南更名為“白龍尾島”。等等等等,諸多實例,不勝枚舉。也不知是哪座緬甸土司的祖墳冒了青煙,不費吹灰之力地,得到兩倍於台灣的地盤,着實讓緬甸朝野感動萬分,激動不已。但在國際法理實踐上,已經用事實表明,紅朝朝廷承認了麥克馬洪線,承認了麥線之東段劃分。當然了,紅朝完全可以義正詞嚴地辯解,根本沒有承認過麥克馬洪線,因為在邊界劃分上,沒有完全按照麥線來運作,除了麥線所劃歸於緬甸的領土以外,還額外贈予根本沒有納入麥線版圖,更無爭議的天朝王土之南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