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帖,简单罗列美国在二战时期的航空工业能力。有网友提醒,真正能反映二战时期美国军工能力的,不是空军产业,而是海军产业。 简单查阅有关资料,就海军产业来说。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正式参战,在总共44个月的不到四年时间里。美国共制造了27艘大型航空母舰,加上战前的,美国在二战中一共拥有38艘大型航母。而在整个二战中,全球共有65艘航母,美国独占一半之多。就建造航母的速度来说,美国平均每年建造7艘航母。甭说建造航母,即便将这么多的钢铁,堆积在一起,焊接一下,也已经是令人吃惊的产业能力了。 除此之外,还造了71艘吨位比较小的护航型航空母舰,只是这种小型航母,在战后海军装备中,慢慢被淘汰。比如,现在所说的直升机航母,就是此类型的。 另外还造了1200艘水面战舰,120艘潜艇,2547艘两栖作战舰。就美国参战的1400天来说,几乎是每天要下水一艘水面战舰。 这里,仅以地处西北海岸的Kaiser造船公司为例,来说明其产业能力。Kaiser造船公司,是工业家Henry J. Kaiser创建的。为了二战,特地在华盛顿州的温哥华市(非加拿大的温哥华),新建一个造船基地,并且在战后废弃。该造船基地,顶峰时期的1943年,雇员人数为9万6千人。在44个月中,一共建造了50艘护航型航母,10艘大型自由轮,30艘坦克登陆舰,31艘攻击运输舰,12艘C-4大型运兵舰,8艘C-4大型运输舰,以及两艘1万4千吨位的旱坞。而Kaiser造船公司,在西海岸有七个造船基地,二战中一共制造了752艘战舰。 这样的产能,即便想采用回收二手航母(辽宁舰模式)的方式,来重新刷漆改装的话,世界上还找不到这么多的废钢铁资源呢。 在美军正式参战之前,由于两洋隔离的独特地理条件,远离战争硝烟的花旗大地,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似乎玩物丧志,斗志散失。但罗斯福知道,以坚实私营经济为主体的美国产业,灵活性很强,所能爆发出来的战时产业潜能,完全不是任何极权国家所能具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