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错别字有时还有些有趣的笑话,下面就是两则。李中堂家那个可能许多人看到过。 笑话1 相传,清末大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想通过科举,平步青云。这年正好是大考之年,他前去参加乡试。试卷到手,他一脸茫然,心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把这个关系写在考卷上,考官看了,怎敢不录取?于是他提笔,在考卷末尾写下一行字:“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可笑他“戚”字不会写,竟写成了“妻”字。哪知这年的主考官,为人正直耿介,见这张文理不通的考卷卷末还另写了一行字,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旁批复:“故,我不敢娶(取)!” 笑话2 清末一位教书先生发现学生经常马虎写错别字,便时常予以提醒。这日,一位学生又把“车辇”的“辇”、草菅人命的“菅”写成了别字,先生写了一副对联点明,学生看后恍然大悟。 辇( )共车,夫夫莫作非非想; ( )菅同官,个个都存草草心。 你知道学生将这两个字写成了哪两个别字吗?答案我附后。 ———————————— 我说过错别字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在关键时候写错字,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知道的有上世纪两个著名案例,一个发生在军阀混战时,另一个是抗日时期。后面与大家分享下,可体会下有时错字可能造成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危害。 因为抗日时期发生的误炸惨案发生在我曾经扶贫的广西河池地区,比较熟悉,故先讲它。细节还是网络搜集来的更详细,附后,其中错字我已经标注。据《文史春秋》2006年04期文章《美机误炸六寨惨案》(王子章著)一文,“六寨惨案”发生于1944年11月25日中午1时,起因是位于成都地区的美军第14航空队飞机在阻击日军时,领航员将轰炸目标“六甲”误听为“六寨”。六甲为广西南丹县北部50公里处的火车站,而六寨为县城东南部约50公里处的小镇。据统计此次伤亡为1名中将,2名少将,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及下级军官,800多名士兵及5000多名难民。 ---------------------------------------------------------------------- 美机误炸六寨惨案 ■ 王子章 《文史春秋》2006年第4期 历史风物-史海钩沉 广西南丹县城北部方向约50公里,距贵州省麻尾火车站7公里的六寨镇,61年前曾发生一起美机误炸造成近万人伤亡的重大事件。 1944年冬,日军第二次进犯广西,在桂林失守后,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由柳州撤至河池镇(现属金城江区)。随着情况日益紧张,张发奎在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战略指导下,采取节节后退方针,因而第四战区长官部即作后撤的部署,计划第一步撤至南丹六寨镇,第二步向贵州的独山、都匀、贵阳方向撤退。广西省政府从桂林迁往宜山,桂柳吃紧,又迁到百色。 1944年11月10日,柳州沦陷,宜山告急,黔桂铁路、公路上的难民更加混乱,不计死活。火车箱(阿毛注:厢)顶上的人,怎么喊也不听,一过隧道山洞,死伤很多。公路上人流滚滚,行李丢弃在路边,上坡的汽车,若前车一熄火,后车人就合力将其推下山谷,相继如此轮回,贵重行李皮箱满山满谷也无人收拾。失去汽车的难民,手提简单的被盖、衣物、金钱,扶老携幼挤入人流之中,父子、妻儿、老小都无法互相携顾,虽然手拉着手,但一下子就被挤散,各走各路,死活无知,骨肉流离,后事更无法料理,弃尸道路,任由后来人践踏,谁也顾不了谁。这股妻离子散的悲惨人流长达100公里,食宿无依,谁也无一瞥怜悯老弱妇孺的目光。国民党第97军军长陈素农奉命率部队从贵阳开来,与正在溃退的93军及难民逆进,挤在一条公路上,秩序更乱。加之93军军纪无存,抢劫难民和在路旁强奸难民的事件时有发生。难怪当时就有一副对联:“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不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注1)不仅真实地记述了这段历史,而且清晰地勾勒、切中时弊地反映日军南进时,广西省政府一搬再搬和国民党将领一败再败的狼狈相,同时也辛辣地嘲讽怒骂政府当局,流露出人们的愤懑情绪。 当时,距南丹县城东南方向约50公里的六甲、拔贡、八圩等火车站已经无人管,车箱(阿毛注:厢)货物无主。为了不资敌,国民党97军军长陈素农电报重庆请派飞机轰炸六甲、拔贡、侧岭、八圩一带车站,破坏军用物资并阻击进入六甲和拔贡的日军。 1944年11月25日上午9时许,有9架机翼下涂着美军白色五角星标志的飞机飞到六甲、南丹一带上空盘旋,遂折向巴平、六寨一带沿公路投下满天传单,内容是简单语句和方框图画,方便文盲看后知道走小路最安全,走大路最危险;图画表示军飞机要轰炸封锁公路,叫难民避入附近山村。由于飞机标志是盟机,又是散发传单,难民谁也不害怕逃避,挤在水泄不通的市街里和麻尾的铁路车站目击着美机的翱翔。六寨大街依然是难民挤肩后撤,路边饮食摊点照常营业。9架美机往南丹转一圈后向北飞去。是日下午1时许(注2),9架飞机突然出现在六寨街上空盘旋一阵后俯冲低飞,扔下无数重型炸弹。六寨不是火车站,根本没有火车箱(阿毛注:厢),从汽车站往街里约100米处开始落弹,正是难民群集之处。刹时间,轰隆雷暴、烟尘蔽日、血肉纷飞、呼爷唤儿、喊爹叫娘。飞机又盘旋俯冲用13毫米机关枪轮番扫射,然后向麻尾方向飞去贵州,其中一架回头低飞盘旋一周后飞去。炸后几处大火,尸满街巷、伤者无数、哀号遍野,更无人救灾。六寨小镇,炸死、炸伤、烧死者尸体举目皆是,无法尽数。四战区长官司令部特务团死亡过半,其中有军训部中将陈克球,干训团少将教育长王辉武,另有一个少将高射炮指挥官。8个上校和200多员长官及800多名士兵都葬身于美机的炸弹下。时桂林市邮电局某科科长雷廷煜随军到六寨亦死在这次飞机轰炸中。在镇中心的圩上,大部分地段被炸成弹坑,弹坑大的直径有30多米,深度9米左右。中小弹坑直径在10—30米,深约7米左右。被炸的街市民房、公司、商店、粮食、盐库、机关、学校等,烧成一片灰烬。此外,还有国民党军用汽车、摩托车数十辆和若干枪炮。 六寨街被炸烧的消息很快传遍六寨地区,弹药也尽被烧毁,街市一片荒凉。次日,附近数百名男女群众争相寻找被毁的枪械废材和食盐。面对这种情况,时任天峨、河池、思恩、东兰、凤山、宜北、宜山七县民团指挥兼丹池警备区司令的莫树杰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善后事宜。一方面制止群众哄抢盐库和其他财物,另一方面号召前来抢器械废材和食盐的人和六寨附近的民众共同掩埋死难者的尸首。莫树杰委派陈开玉和胡海两人专门处理这件事,他们首先决定把两个仓库剩下的食盐(先前已被群众抢去一半),除留几袋作公用外,其余全部安排作为搬运安埋死尸的奖励。再把到来的群众分队编组,并选出班组领队人,率领群众掩埋难民死尸,按每搬运两具尸体奖一袋食盐(每袋100市斤)。另外,零星不全的尸肉,也要四处找回全部掩埋,这部分看情况合理奖励食盐。同时,派兵将一些乘机盗窃军用汽油的坏人围捕带回六寨,强迫他们一同掩埋尸体。经过连续几天突击,将死难者尸首处理完毕,安民告示,各就其业,修理住所。 此次六寨街遭到美机大肆轰炸,致使近万人丧生,数百间房屋被毁,人民生命财产遭到空前未有的损失。六寨惨案后经查明是美机误炸,原因是尚有大量军用列车的物资武器车箱(阿毛注:厢)停在六甲、拔贡、八圩等火车站,无法运出,日军已进入六甲,国民党重庆司令部得到第97军电报后与美空军研究决定派飞机轰炸,不许资敌。六甲距六寨有50公里,又不是火车站,97军对空联络指明是要求炸六甲,美机领航译音错误,把“甲”译成“寨”,一字之差,使近万人死于非命,成千房屋化为灰烬,所有一切后方的物资,都毁于火海之中。事后追查责任,中美互相推诿,不了了之。这是战争造成的深痛灾难,这一惨案将永远载入我国的史册。 注1:上联嵌宜山、都安、百色、凌云、乐业等地名;下联嵌入向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夏威(桂系将领,时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云淞(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驻防钦州、防城一线的邓龙光)、健生(桂系巨头之一白崇禧)字号。 注2:美机误炸时间有1944年11月25日下午1时、11月27日下午1时和11月15日下午等几种说法。经考证,年月相同,25日下午1时是准确的。 —————— 沁阳—泌阳 小小一撇改写历史 1930年5月,中原大地上爆发了国民党党内大战。以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在河南省南部拉开战争序幕,双方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兵力。 战前,冯玉祥与阎锡山约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集中兵力歼灭蒋军。然而,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把“沁阳”写成“泌阳”,多写了一撇。无巧不成书,泌阳也是河南省的一个县,只不过,沁阳在黄河北岸,而泌阳却在河南南部桐柏山下,两地相距数百公里。冯玉祥的部队依据命令错误地开进泌阳,没能和阎锡山的部队会合,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时机,让蒋军夺得了主动权,致使冯、阎在后面的作战中处处被动挨打,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当时参谋不多写那一撇,冯、阎联军得以顺利会师,中原大战的结局可能就会改写,历史也可能会呈现另一幅画卷。 ------------------------------------------------------------------------ 阿毛注:辇辈共车,管菅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