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里子:牆街的瓦解,中國綜合徵所致
初來美國見到幾個新說法,China syndrome 為其中之一。China,咱懂。Syndrome,咱也湊合認識。什麼是China syndrome?那不就是“中國綜合徵”麼?
什麼是中國綜合徵?有這種疾病麼?趕緊查書(那會兒還沒網)。呵呵,原來China syndrome 不是什麼“中國綜合徵”,是“瓦解”。不過,話雖這麼說,咱還得借用一下“中國綜合徵”這望文生義的誤解,否則,標題不就得寫成“牆街的瓦解,瓦解所致”了麼。誰能懂?誰也不會懂。
“中國綜合徵”怎麼講?與中國有關的、一個以上的症狀。換言之,題目的意思是;牆街的瓦解,出於與中國有關的、一個以上的症狀。
初來美國之時,時當1980。那時候的房屋抵押貸款只有三十年定期定利率一種方式,借貸合同一經簽訂,就成死約。什麼是死約?利息降低了,借債的自認倒霉;利息升高了,放債的自認倒霉。簽訂借貸合同時,雙方都明白這死死的後果。或問:利息降低之時,借債的難道不知道借新債還舊債?不是不知道,而是因為借貸合同中有罰款條款,提前還債會遭罰款,得不償失,因而並不存在重新借貸的市場。
不久,這種借貸方式發生變化。出現浮動利率抵押貸款與短期定利率抵押借貸,提前還債罰款條款不復存在。於是,從新借貸與抵押貸款債券的市場應運而生。當時柞某在P大,P大某教授自認為深諳中國文化,對柞某說:如今美國借貸方式向中國文化看齊了。意思是:據中國的文化傳統,金融環境發生變化時,借貸雙方大都同意調整利率,不肯調整者常被指為奸商。其實,什麼是中國文化傳統?難說。《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證據證明至少在先秦與西漢之初,中國的借貸合同也是死約。不過,也很難說這位中國通錯。因為自秦漢以降,中國人的確視死約為奸商的發明。先秦漢初之事,不要說來外不明白,咱國人自己有有多少熱還記得?所以,視取締提前還債罰款為中國症狀之一,言之成理。
取締提前還債罰款,為抵押貸款債券的生意開拓了市場。牆街的瓦解,因多家投資銀行深深捲入抵押貸款債券的生意。抵押貸款債券怎麼能成為生意?因為債券持有者可以收取利息,就像公司或地方政府債券的持有者一樣。既然後者有利可圖,前者為何不能?不錯,的確可以有利可圖,否則,如何能有市場?人不可能都市傻子,對吧?不過,抵押貸款債券的風險往往被投資者低估了,不是低估了借方還債的能力,而是低估了或者忽略了借方提前還債而帶來的風險。本來以為有十年死利可圖,沒想到借方一年就提前還債,剩下九年的利息上哪兒去找?這就是抵押貸款債券獨有的風險。正因為是獨有,故容易被投資者低估或忽略。
借方憑什麼有能力提前還債?因為市場上的利息下降,可以借到低利貸款以償還利息較高的舊貸款。利息為何走低?因為中國政府大量購入美國國債。或問:中國不過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者,日本持有的債券更多,怎麼歸因於中國而不歸因與日本。因為日本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早已成為事實,司空見慣的事情不再具有刺激力,這也是為何老婆總是人家的好的原因。中國的進入美國國債市場,不僅新,而且迅猛,刺激力極強,從而致令美國利率大幅度下挫。
綜上所述,可見兩點。其一,抵押貸款債券生意的出現與中國文化有關。其二,美國利息的下挫與中國的經濟增長有關。這兩點加起來,正好促成牆街的瓦解。故曰:牆街的瓦解,中國綜合症有以致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