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吕氏春秋》里有个“疑邻盗斧”的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说的是,从前有个乡下人,自己的斧头丢了,便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因此觉得邻居的一切行为都很可疑,无论是行为、动作,还是神态等。有一天,忽然找到了斧头,便觉得邻居的儿子各个方面都不像是偷斧头的人。
不是掉书袋,是百度上搜的。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呢,目前比较符合我的心态。
我家院子侧面有个公园,入口就在院子里,所以常骑车遛个弯。这天将车靠在门廊上,进屋上个厕所,喝了口水(有点顺序混乱啊),出门一看,车被人换了。我的车也不是什么高档的,但好骑呀。那被置换的车,还比我的车漂亮,但变速档坏了,上不了坡。我贴个条在门口,希望能给换回来,但杳无音信,我的自行车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了。所以现在每天都上公园散步,再不骑车了。
我就觉得吧,骑车是一种健身运动,也是健康的事。说这健康呢,身体健康,这心理也该健康呀。自己的车不好骑,不经允许就擅自换给别人,怎么就觉得有点不讲理了呢。(不过他/她总算忠厚,还放了辆不能骑的,就推走了,我不也没地方找人去吗)。
因此这每次在公园散步,有那骑车的从后面骑过,或从对面骑来,都眼睁睁地盯着人家的车,怀疑那车是我的。小半年过去了,看见辆自行车,就怀疑是我那辆(当然商场里的不算啊)。先生说我魔障了。我觉的挺好玩,大概不怀疑邻人盗斧的感觉我是体会不到了,因为那辆车肯定是回不来了,车什么样也早忘了,只是见了路上的自行车,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辆,想象和我换车的那个人。
我们的祖先真的很伟大。两千年前就把这种感觉用成语的方式固定并流传下来。
如果我告诉你,我根本就不在乎那辆车,我立时买几辆新车的能力也不在话下,你肯定说我矫情。都半年了,还念念不忘,说不在乎是瞎话。我真的想和那和我换车的人握握手,谢谢他/她器重我的破自行车,谢谢他/她还留了一辆自行车(虽然不能骑),谢谢他/她让我深刻体会“疑邻盗斧”的感觉。。。。。。真的挺好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