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国,探望亲朋好友,参观游览是一方面,而吃,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在接机的路上,看到那些餐馆的名字,我就开始流口水, 就像七天没吃过饭的饿殍。 “驴肉火烧!”“门钉肉饼!”“鸭和鹅!”“老北京炸酱面!”“羊蝎子汤!”“啃壹锅!”“三鲜烧麦!”“麻辣诱惑!”“哇,北京也有狗不理!”。。。。。 接机的人听着我不停的咽吐沫,安慰道,待会我们直接去一会所,先喂饱你,然后挨着店,慢慢吃。为了一下飞机就能大快朵颐,飞机上的午餐我就没动。 其实回国最想吃的就两样:延吉冷面和天津的煎饼果子。想这两样想的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回忆。在美国也试着做过,口味和风味都不地道纯正,所以也就放弃了。 那时当学生时,穷。在城里玩儿,就是穷逛。男友请的起我的就是一碗延吉冷面。那滋味好呀。甜甜的,凉凉的汤,很有嚼劲的面条,配有两片驴肉,一片苹果,一点芝麻,再要一小碟辣酱。。。。。不好玩儿了,又流口水了。后来怀孕闹喜,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延吉冷面。先生巴巴地进城提一冰壶冷面回来,早团成一疙瘩了。 出差到天津,先生周末去“探班”,当时的领导错了根筋,非让我把他送回京。我俩在天津街头的一个煎饼车前,要了两套煎饼,裹的薄脆,我咬他的一口,他咬我的一口,都觉得对方的煎饼比自己的好吃,就这样站在街头,把对方的煎饼吃完。然后把手上的碎末舔干净。从此这煎饼果子的味道就根植于心了。 回国后,烤鸭,烤肉,火锅等,吃到都不想动筷子了,最想的还是这两口。 桂林流行油茶,喝了几次(每次饭前都有),没喝出感觉。到是农家菜里的黄焖鸡,值得一试。配以农家的大坛米酒,过瘾!农家院设在水边,树上还悬着两个吊床,吃的晕呼呼的,再在吊床上晃悠晃悠,就像成了半个仙。 长沙叫的响的是毛氏夸赞过的火宫殿的臭豆腐,因非小时的味道,也就随喜了一下。毛氏红烧肉到名不虚传。红亮,有弹性,入口糯软且即化,余味绕舌,吃货们不妨一试。亲戚们都讲究吃有机蔬菜和鱼肉蛋奶,还别说,放养的猪肉确实好吃,和这里的肉无法做比。 泰国菜主打甜辣味,烧烤,没有特殊的记忆。我有个侄女在泰国支教,带我们去吃正宗泰式餐,除了辣,竟无其他印象。除了榴莲外,就真没什么留恋了。 在北京,烤鸭吃了很多,几乎顿顿上烤鸭,最后都不动筷子了。有几道菜是我爱吃的:咸蛋黄焗南瓜-----满口鲜。鲅鱼馅饺子,馅大的像小包子,高蛋白且少油,汁多味美,吃的过瘾。烤羊排,真不知道羊排还可以烤的这么嫩和香。 记得第一次回北京时,我俩到街上吃早点。先要了一碗小米粥,一碗馄饨,一屉小笼包,一套煎饼果子。吃完换个店,又要了一碗炒肝,一碗豆脑,一根油条和一个包子。走到街上,又在小摊上买了两个炸糕和一根老玉米。当我们掰着手指头告诉亲友我俩一顿早餐吃了多少东西时,都不相信,说你俩是刚从战俘营里逃出来的吧?真不好意思,给在国外的人丢脸了。 吃了很多,但因我不爱照相,没有留此存照。当记忆出现问题时,就无可查证了。 不过,吃货就是吃货,我可以仿制出很多菜,在家自娱自乐。但我也知道,不管我怎么巧,回故乡的路仍是咽口水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