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转载,谢谢
10月3号,是“有毒资产救援计划”(TARP)立案的一年纪念日,虽然危机过去有一年多了,但政府并未接受或改变任何它对金融业监管的方式。那些拿了“TARP”救助金的银行至今没有任何使用纳税人钱的限制。尽管奥巴马政府希望设置一个“保护金融消费者机构”,来监管不平等的借贷行为,及混乱的信用卡合同,但遭遇到了华盛顿那些具有雄厚资金的企业游说者的抵制。
“其实不需要这些资金,及新的立法,也可以监管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威廉姆·布莱克(William Black)说道。布莱克在“储蓄和借贷危机”时期,担任前联邦监管者,现在是密苏里的堪萨斯大学的经济法律教授。布莱克出现在麦克·默尔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的纪录片中,作为叙事者,给观众解释了联邦金融改革的历史。下边是布莱克与“新闻周刊”的南希·库克谈论了设置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可能性,现任监管者,如财长盖特纳的问题,还有如何寻找每个行业的“致命伤”。
评注:威廉姆·布莱克是80年代“储蓄和信贷危机”时联邦房贷银行管理委的诉讼部负责人,长期在联邦政府担任类似职务,后到学校教授法律及经济。金融危机后,布莱克接受PBS的比利·莫耶尔的采访,直陈危机发生的原因及联邦政府的失职,表示去年的救助只是掩盖“cover up”,而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他还批评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及“改革”,将把美国引向下一个更大的危机。我在这里把他最近接受“新闻周刊”的采访翻译如下,及本人对采访的评注:
新闻周刊:几周前是李门破产的一周年。自从金融崩溃以来,没有任何人遭到起诉。道琼斯也将回到10,000点。“愤怒”去哪儿了?
布莱克:在“储蓄和借贷危机”时,有超过1,000件的定罪案件,主要涉及内幕者及巨额借款者。现在,被定罪的案例是:0。联邦调查局直到2007年7月才开始调查次贷。大众如果了解了事实会非常愤怒的,或如果知道了有多少关于房贷欺骗的刑事举报(去年有65,000例)。与此同时,政府表示没有任何问题,金融危机已结束了。这其实和大众希望改变的,是完全相反的。
评注: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80年代的“储蓄和借贷危机”,你就会发现许多异曲同工之处,而最后也几乎是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买的单。你如果读过麦克·路易斯的《Liar’s Poker》,你就会感觉怎么才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就会一切又重演了。你还记得书里那个著名的扑克王“King of Poker”麦瑞维则(John Meriwether),与华尔街王“King of Wall Street ”约翰·古特分德(John Gutfreund)对赌1000万美元的故事吗?麦瑞维则在所罗门兄弟被旅行者集团并购后,令立门灶,于90年初代创建了那个“著名”的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 ,因为过度冒险,高杠杆投资债券业务,不幸于90年代遭遇“苏联债务危机”。在面临破产之际,救助先生(Mr. Bailout)格林斯潘用纳税人的钱救助了LTCM。而麦瑞维则在“脱难”之后,又与1999年开创了另外一家对冲基金 - JWM,继续进行金融衍生品的“赌博”交易,但不幸的是,经过这次金融危机,JWM 又遭严重损失,不得不于今年宣布停业。
“储蓄和借贷危机”的损失超过1600亿,而大多是纳税人买的单。但正像布莱克讲的,1000件案例被定罪。但我们这次的金融危机,损失不知是它的多少倍,保守地讲,都有数万亿被以各种名义投入到救助及类似的紧急借贷计划里了。但被定罪的数目是:0。我们并不是要因他人受刑事惩罚而幸灾乐祸,但如果不对欺骗大众,投资者的行为进行调查和惩罚,如何能停止这种用他人钱财冒险并赌博的欺骗,令人作呕的犯罪行为。如何保证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如何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新闻周刊:如果让你解剖一下金融危机,你觉得哪里出错了?
布莱克:80%的有毒房贷是不被监管的,但还有20%的[监管内的]巨大市场。只要监察者注意一下,就不会漏过如此规模的欺骗行为。联邦调查局早在数年前就警告过不良房贷,但由于9/11, FBI把500名白领犯罪专家转到了国内安全部。布什政府拒绝补充人员,尽管安然在两月之内就破产了。
现在,你必须考虑缺乏人手的情况。安然被起诉时,这一个案子就有100名的联邦调查员。现在人手不够,谁去调查白领犯罪?如果对不良房贷能有预警是最好,但如果有人能在预警后对此进行处理那就更好了。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2006年底,只有180名FBI 在调查房贷欺骗。但在“储蓄和借贷危机”的高峰时,我们有1000名FBI 人员对犯罪进行调查。监管者不能对犯罪起诉,但监管者的职责是制定正确的措施来对付犯罪。当你搅乱了正确的监管的程序,你事实上,也就让那些复杂的经营犯罪者逃之法网了。
评注:且不谈如今有多少“大规模杀伤武器”般的金融衍生品尚不在监管范围之内,及如何监管,你只需对比一下: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怀疑萨达姆隐藏了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而会对美国,及世界造成威胁。即使派联合国原子能组织数次检查,甚至萨达姆的私宅也翻了底朝天,也没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情况下,也还是派军占领了伊拉克,逮捕了萨达姆,并送上了教头台。可如今,自己家里就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并且随时可以崩溃国家经济,但却无所事是,而且故意纵容其膨胀,并且在几乎崩溃了经济之后,至今仍无任何措施来监管,限制,甚至继续令其膨胀,变成“bigger to fail - “更大”而不可失败。因为“大规模杀伤武器”就是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共同产品,在其后边的是他们的共同利益。纳税人才是“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牺牲品。
新闻周刊:你认为奥巴马的队伍可以重新修复监管机构吗?
布莱克:奥巴马的内阁官员都是失败的监管者。[证券委主席]玛芮·史皮若最大的成本是自我监管。那是很成功的:投资银行的自我监管。博南克,我也严厉批评过的,但我也给他能在危机面前放弃了他的“反监管”理念,而给他打上几分。他几乎是写作了关于大萧条的书,所以他不愿意作历史上第二个造成大萧条的人。虽然他的一些事情做得太糟糕了,但还是和盖特纳有鲜明的比较,盖特纳在职期间没有一件事情是正确的。他有一次在回答罗恩·保罗的问题时说:“我从未做过监管者”。而他是纽约联储主席!却声称他不是监管者? 如果联储主席都不知道他是监管者的话,这就是为什么联储会如此地错误。[盖特纳]他是彻底的失败。
评注:美联储是所有大银行的监管,虽然博南克在2008初还号称“次贷”已经得到了控制,盖特纳也在国会听证时表示他于2007年初就开始注意到了房产泡沫了,但没有任何阻止,或缓和危机的举动,而令金融系统险于崩溃。博南克和盖特纳都号称金融危机是史无前例的,所以需要史无前例的行动和计划。但这些史无前例的行动是否会有好的效果,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答案。挖东墙,补西墙,和寅吃卯粮的“定量宽松 - 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不也可以解释成“quantitative printing”吗? 等这“定量宽松印钞”结束,过量的货币进入到流通领域,便就是通货膨胀了。你没注意到这几天美元指数下降,黄金价格上升? 这只是刚刚开始。你我的储蓄明天会怎样,早作准备吧。
新闻周刊:如何解释那些认为监管者的薪水不高,所以无法吸引有才能的人的批评呢?
布莱克:薪水可能非常不好,但决不简单是因为薪水低。“储蓄和借贷”的监管者也是不允许付和联邦个人管理机构同样的薪水的。所以,在最初选择时,优秀的人员都去了其它的机构。在证券委调查世界电信(WorldCom) 和 安然时,人员周转也是令人厌恶的。证券委的律师平均也就呆两年,而第一年一般也干帮不上什么忙。最最重要的是领袖。如果领袖只是个小丑般的人物,那肯定会失败。
评注:第一,监管者是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薪水当然不能和私人企业比。第二,华尔街的薪资水平是正常的吗?如果靠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过度冒险获得的盈利,那正是监管者的职责来审查,杜绝那些“大规模杀伤武器”,惩罚那些内幕交易,而不是与他们同流合污,或者期望获得同样水平的薪水。证券委的官员们根本无心工作,华盛顿和华尔街就隔一道旋转门,你让他们不嫉妒华尔街的收入也是徒然,他们也指望周旋于这道旋转门之间,为自己获利,获暴利。为什么去调查,阻止华尔街的疯狂呢?因为他们自己就想加入这个疯狂。 麦道夫的500亿欺骗,十几年间数人给他们提供线索,却如同针入大海,无人负责,而至今,不见一人出来说明,道歉,这种证券委,3,500 多雇员,白白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养活他们一群官老爷。最简单的,且能有效对付投机的“uptick”规则,在危机一年后竟还没有恢复。而最类似赌博的“naked short sell”规则,却至今无明确法则禁令,继续允许那些内幕者和坐庄者联合进行投机行为。
新闻周刊: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
布莱克:[房贷]第二市场崩溃有两年半了,还没有任何有益的监管改革被立法接受。但你不需要在监管领域制定新法则。你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监管者,足够的优秀监管者的,所以你要找出监管的“致命处”。“储蓄和借贷”的案子,是因为它的增长。1990到1991年时,已看出要发生次贷危机。借贷者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告知监管者了,但回答却是:“不,没有危机”。
例如证券委,从来就没有有效地监管过评级公司,但是评级机构却是“致命伤”。只有三个评级机构。如果你把证券委的20个最好的人员派去评级机构,他们都可以评估信用危险。他们在第一天就可以发现评级机构从来没有审阅过贷款文件。第二天,他们就可以告诉评级机构如果不审阅房贷文件,就不能继续再提供任何评级。第三天,[房贷]第二市场就会崩溃,泡沫就会提早破裂。
监管者必须要有创造性和主动性。他们必须要知道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因为总有一个“致命处”。
评注:不管你指定多少法规,只要你有内幕者(监管者),和坐庄者(大银行)的联合,那就永远有空可钻。这里,布莱克建议找出可以造成危机的“致命处”,以有限的资源来对付庞大的监管任务。我认为,这只是没办法的办法,寄望“好的领袖”来发现这个“致命处”,然后从致命处下手。但现在的形势是,政府已设立庞大的,无数的监管机构,肯定也不乏优秀人才,但竟然连麦道夫这样简单的骗局都不能发现。那如何指望那几个“好的领袖”呢?因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管已经和被监管者已经勾结起来,共同犯罪。正如议员罗恩·保罗说的:“如果政府参与了欺骗,那法律就难执行了”(it’s hard to enforce fraud laws when the government participates)。所以必须打破这种结合,让监管者真正进行监管,停止“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继续和蔓延,停止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和对自由市场的干扰。对违法者施行严刑峻法。
新闻周刊:奥巴马政府有没有政治意愿进行金融改革?
布莱克:没有,根本没有。我甚至不能肯定这中心问题是意愿。[奥巴马]政府好像不相信需要根本的改变。我知道他们最近在作演讲。但这只是花言巧语,提案还是按照危机前状况设计的。结果仍然还会破产。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可能预防现在的危机,也不可能预防今后的危机。
特别是,政府还要创设一个已经造成上万亿损失的第二市场。他们还要维持一个巨大的,过于分散的金融结构 – 太大了以致还会要伤害经济。他们还要在金融所在地进行竞争。就像是在说:“我们要继续下去知道彻底完蛋。”
评注:危机过去已一年,无任何证据显明奥巴马政府有心对现状进行改造,他们所做的就是继续维持这种“too bigger to fail”的现状,因为华盛顿和华尔街根本无心或有意愿打破他们的联盟,这个互惠的联盟。“内幕者”和“庄家”企图永远连庄,从中渔利,这是永赚不亏的生意。这是那些“精英”的如意算盘。上个星期博南克在国会听证时,表示愿意和其它监管部门一同设立一“监管协调会”(regulatory council)来共同保护金融系统。但当被问及如何处理“too big to fail”的问题时,博南克的回答只是加强监管,来防止系统性危险,而根本不是如大家预期的分拆那些“太大”的银行,以预防它们带来的系统性危险。看来,博南克根本无心让“太大”银行破产,一旦危机再次发生,他的措施将同这次危机一样:救助,而不是风险自负,和破产。因为,博南克及盖特纳的金融系统改革,就是要继续保留“too big to fail”。唯一他们想“改革”的,就是像中国在无数次惩治腐败,但越反越多,而无法根治的情况下,设立的“防腐局”一样,设立一“防系统危险协调局”,企望这个“防危局”能减少系统危机的危险,但无法,应该说无心根治“too big to fail”,因为他们自己就属于“too big to fail”的一部分。
还有,这次金融危机不仅是一次“完美的经济风暴”,它还是一次“完美的政治风暴”,是近几十年来华盛顿逐渐脱离宪法,被金钱腐蚀,及和金钱达成同盟的必然结果。我在“金融危机的深层分析”博文中介绍了经济学家伍兹对金融危机进行的分析。还有在“破局”一文中介绍的参议员迪敏特在“TARP”投票前的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政府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权钱的结合,使华盛顿和华尔街变成了同盟,共享权力和盈利,共享内幕消息,和共同坐庄。华盛顿变成了美国的计划经济中心,而华尔街垄断了金融产业,用为其它产业融资的借口,挤压其它产业的利润,加上高居世界第二位的企业税收,迫使其它产业为了生存,到亚洲,中国去剥削外国工人,赚取利润。这才是美国企业外包(outsourcing)的根本原因。去年,美国金融业的利润占美国产业总利润的40%。设想一下,一个不生产任何产品的行业,利润却高达40%,那其它产业在投资前,就已经把“高额利润”提前预付给了为其“融资”的银行。
最后,奥巴马“变革”的重头戏 -金融体系改革刚刚拉开序幕,美联储因为在危机后的一系列措施,靠印钱来修补地产泡沫,及无限制的权力,让美国大众逐步认识了这个掌握美国金融政策的机构,它的黑箱作业,及运营,使美国人民深深感觉到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被破坏,民主程序失去了制约和平衡。众议员罗恩·保罗提出的“审计美联储”立案已得到300名众议员的支持,参议院博尼·叁德斯在参院提出的类似立案也得到越来越多参议员(至今已有30名)的支持。消减联储的权力,监管金融机构,及如何规范“大规模杀伤武器”,和解决“too big to fail”,将是这次金融改革的最核心部分。美国的未来是继续走向民主,还是“独裁”,及“精英治国”;是继续依法治国,还是金钱治国;是三权分立,还是金权在上;是“too big to fail”,还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年的这几项立案将决定美国将来的政治和经济命运。愿上帝保佑美利坚!
布莱克今年6月在UCLA 的演讲网址如下:
http://hammer.ucla.edu/watchlisten/watchlisten/show_id/129363/show_type/video?browse=none&category=0&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