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錢養老 5/13/2024 |
| |
投資理財的話題應該是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寫,當然現在寫也不晚,可以給自己解悶,也許也能給剛開始工作的人留個借鑑。 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聽到投資理財的話題還是在八十年代末,剛來美國不久時候的事了。一次在一位五十年代就到美國來的親戚家做客,幾個上一輩人聊天時說起了投資的事。那時我基本上什麼都不懂,只是從概念上知道股票是公司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印象很深的是電影《百萬英鎊》中那隻“好望角”股票。老人家見我一臉不明白的樣子,就給我科普了一下。還特別跟我說剛下場的人應該從投資基金開始,說基金就像舊時中國人放竹排,大家把伐下的竹子合在一起,雇專業的放排人把竹排順河放到下游去,中途的損失大家分擔,這樣誰都不會血本無歸。故事講得很有道理,可當時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心思考慮投資的問題。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周圍的幾個朋友、同事開始琢磨投資理財的事。這時已經工作了幾年,除了飯錢,銀行里也開始有存款了,見大家都摩拳擦掌地要試試水,心裡也不免蠢蠢欲動,可那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還是很讓人擔心。這時就想起了家裡那位老人家的建議,於是就買了一點基金作為開始。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一旦有錢投在股票市場裡了,心思難免就被牽了進去。 為了活得明白些或死得明白些,心說怎麼也得把最基本的概念搞搞清楚。磚頭似的專著讓人望而生畏,於是就訂了一份雜誌 Kiplinger Personal Finance。在互聯網發達的現在,大家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訂一本雜誌來學習,可那時確實是那樣。現在想起來,基本上我所有家庭理財的知識都是從那本雜誌開始的。都學到了些什麼呢? 從統計上來看,長期股票市場只升不降,各種股票指數都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從長期效應看,把錢放在股票市場上比放在銀行里好。 股票市場上最基本的原則只有一個,買低賣高。 最簡單的原則卻最難把握,所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投資要有目標,比如:買房,孩子的學費,退休等。有人的目標是在股票市場上發財,發大財,發更大的財,這其實是沒有目標的典型症狀。 股市有風險,要知道自己對投資風險在經濟上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股市很複雜,有很多不定因素,但絕不是賭場,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
在股市上,有一句很有名的忠告,千萬別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用重要的話說三遍的辦法,那就是:Diver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 有一次偶爾在電視上看到 Penn & Teller 的魔術表演,他們在表演完後說的一句話對我挺有觸動:Don't try it at home, we are professionals. 股市既然這麼複雜,且有風險,靠自己這點專業知識夠使的嗎?換句話說,靠自己胡打亂撞地摸索,能行嗎? 現在想起來,這幾條知識和原則讓我用了三十多年。效果如何?能安心退休,很說明問題。發財了嗎?沒有;急得、懊惱得或興奮得睡不着覺的時候有嗎?也沒有;血本無歸的事發生過嗎?更沒有;放棄打牌、下棋、踢球、讀書、旅遊、做白日夢的時間去專心研究和股市有關的知識、技術了嗎?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確實是相當有限。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一個幼兒園裡,開始主持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心理學實驗,後來經常被引用為“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以及後來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有“延遲滿足”特性的人或者說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學習成績,社交能力,工作業績以及存錢養老的能力都要更強一些。而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沒有的人怎麼辦,靠後天培養,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在什麼級別上。 存錢養老很重要,做起來也不是件了不得的難事,先得從有耐心等那第二顆棉花糖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