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 -藝術中的精粹與 我心中不落的星:魯道夫 · 努瑞耶夫
一. 芭蕾情懷
芭蕾舞這朵源於意大利,在法國綻放,紅遍歐洲大陸又傳遍世界的經典奇花,以她特有的魅力歷經三百年而常艷不衰。幾百年的盛興,芭蕾舞群星浩瀚,但只有一顆在我心中永遠不滅,那就是:魯道夫 • 努瑞耶夫(Rudolf Nureyev,1938-1993)。
由英國詩人拜倫的詩作 《海盜》改編而成的《海俠》,是我小時候看過的第一個芭蕾舞劇。輕盈,優雅,舒緩的舞姿,動人心弦的海盜首領和漁家姑娘追尋愛情和自由的故事,漁家姐妹潔白,鵝黃,飄逸的舞裙,姐姐的痴心,羞澀與美麗,妹妹的真情,嫵媚與善良,海盜的俠義,果敢與勇猛,讓童話世界與現實在一個小女孩心裡融為一體。
後來又看過由芭蕾舞劇拍成電影的《天鵝湖》。這取材於德國中世紀的民間童話,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曲的經典中的經典,講述了美麗的被魔法變成天鵝的公主奧傑塔與王子齊格弗里德的愛情故事。美與丑, 善與惡,勇敢堅貞與淫魔邪惡,在這集舞蹈與音樂大成為一身的精華之最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陸陸續續又看過一些或全場或片段的芭蕾舞劇,多半是在電視裡,印象比較深的有《吉賽爾》,《風流寡婦》, 《唐吉珂德》等,也包括膾炙人口的在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裡的《天鵝湖》片段。芭蕾舞的無可比擬的古典,華美,精緻,以及大師級的音樂,使觀者如品醇酒茗茶,不酌自醉,不飲自香。 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給人的感覺是另類的,也精彩,也耐看,讓觀者充滿悲憤與激情,但與流傳幾百年的古典芭蕾給人的那種從容流暢,優美柔和的境界是顯然不同的。
我觀看芭蕾舞劇初始僅注意到的是舞蹈,表演,劇情,服裝,音樂,布景, 燈光等,真正注意到演員本身的是看了魯道夫 • 努瑞耶夫演繹的《天鵝湖》以後。在加拿大也看過皇家芭蕾舞團的《天鵝湖》《胡桃夾子》等, 但總覺得不過癮,水平也不是上乘。多年前偶然發現我們附近的圖書館有三種不同版本的《天鵝湖》,一部是《列寧在一九一八》裡的舊版《天鵝湖》, 一部我記得是是魯道夫與著名英國芭蕾舞演員芳婷(Margot Fonteyn)60 年代聯合主演的, 還有一部忘記出處了。我喜出望外,連着另外幾部芭蕾舞劇錄像一併借來慢慢獨自欣賞。
芭蕾舞中的男舞者,過去多是女舞者的道具,主要起着支撐,軸心等作用。《列寧在一九一八》裡的舊版《天鵝湖》片段尤其明顯。新代的男舞者的舞技及作已大大提高及改善,但仍然是女舞者的陪襯,我看芭蕾舞蹈的注意力也自然主要放在女演員身上。 直到我看到魯道夫 • 努瑞耶夫後,才覺得眼前驟然一亮。 從我看到他的那天起,我才欣賞到男舞者在芭蕾舞中的剛陽與陰柔的諧和並重之美。
二. 我心中不隕落的星
魯道夫 • 努瑞耶夫出生在前蘇聯並在那成名 (1938-1993), 他於1961 在巴黎演出時逃離蘇聯。他開創了芭蕾舞男舞者的新紀元,使男舞者在技術上及劇情角色分量上首次與女舞者一樣,成為劇中的主體。他的另一巨大貢獻是使古典芭蕾與現代芭蕾相融合。他的成就不僅在於精湛的舞藝上,他也成功地編導舞劇,並出演過電影。他在世界芭蕾舞史上成就斐然,眾口無異。
如果你看過魯道夫的《天鵝湖》那你就會知道他飾演的王子與《列寧在一九一八》裡《天鵝湖》中王子的天壤之別。大幕開啟後,伴着柴科夫斯基渾厚悠揚的音樂出現在舞台上的魯道夫, 年輕, 俊美,身材均勻挺秀,舞姿瀟灑高超。尤其是他的腿,修長,有力,柔韌,大幅度的>180 度的橫向跨越,伸展優雅的凌空騰起,連續性地跳躍或原地旋轉,輕鬆自如,揮灑如流, 美不勝收。魯道夫給我展示了一個古典與現代相兼的全新的齊格弗里德王子。
那版的《天鵝湖》我記得布景服裝及編舞也絕佳,尤其是編舞戲重的“選妃”一場,場面亮麗,舞蹈各有特色,或輕快活潑,或高貴矜持,非常好看。至於天鵝公主在那錄像里的表現,我實在印象不深了。
錄像里還有魯道夫主演的另一部《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在那裡的表現仍然精彩出眾。《羅》劇就我個人的愛好來說,比《天鵝湖》差得很多。 由於魯道夫的出色表現,使得這部劇也有看點。看魯道夫與其他演員的三人舞最有意思,他一躍而起,兩臂自然平抬,頭微揚,雙腿大跨度伸展,平至腰間還略向上彎,腳尖繃直,腳心成弧形,起跳敏捷自如,落地輕柔無聲。其他二舞者想來也是舞屆中的皎皎者, 但與魯道夫同時起舞,只讓人感覺他們腿腳繃繃硬,劈跨不開,跳起沉重, 旋轉無力。 在群舞中,魯道夫更是永遠吸引所有人的視線,他的舞姿無人可與匹敵。
與魯道夫幾乎齊名的另一前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Mikhail Baryshnikov , 是70 年代逃離蘇聯的。我看過他《卡門》 的錄像,也看過他主演的與本人經歷近似的電影《白夜》。 他和其他大師級的表演讓我感覺的是以出色的舞藝飾演劇中的人物, 舞台如水,他們如漂浮於水面表層上的油滴,演技的乳化可使他們與劇中人物形成乳化劑, 但仍懸浮於水中。而魯道夫從始至終給我的感覺是,他是大海中的水,他所演繹的是他自身,神韻同一,似溪流山泉融入大海。
魯道夫是同性戀者,並在視同性戀為洪水猛獸的當時當地,也從未試圖隱瞞。 他的性取向在離開前蘇聯後享受到了充分自由的空間。他與 Erik Bruhn, 比他年長十歲的舞者兼編導,驚駭世俗,纏綿多年的戀情,舉世矚目。魯道夫在80 年代即感染了艾滋病毒,並因此病於54 歲 年紀便撒手人寰。
我看過魯道夫拍的一部他的寫真集。 當時他大約近五十歲,最好的年華已逝去,舞台下的他幾乎沒有我記憶中的舞台上的風采,也許因為已受艾滋病的困擾, 神色疲憊,麵皮略顯青灰, 皮膚白而少血色。影片用他自己的方式, 記錄了他的成就及感受。 最後的鏡頭是他全裸, 正面,然後轉身,背面,舒展雙臂, 慢慢投入大海。在那樣的狀態下,他的真身並沒有激發我的美感,反而讓我有說不出的遺憾,遺憾的是看到了他疲憊蒼白的肉體。 我寧願只記住他的俊美,聰穎與魅力,以及他在舞台上帶給我的享受與震撼。
他是我心中永不隕落的星。
<img src=\" http://i62.photobucket.com/albums/h100/tanyadanbo/wuwei-gaoshan/rudolf.jpg \";width=\"500\" height=\"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