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翻的娘一連生了三胎都是女娃, 三個都沒滿周歲就沒了. 改翻是她娘三十四歲上才懷下的, 生下來雖還是個女娃, 可大和娘都當金銀蛋蛋一樣, 起個名字叫改翻, 承望着改換門庭, 帶來個弟弟延續香火. 不想這一改, 連娃兒也不再有了. 改翻的爹和娘只能認了命, 守着這唯一的嬌閨女, 雖不穿金帶銀, 但也水晶玻璃似的, 生怕走閃失了.
改翻家的家境不差, 爹會手藝, 娘也能幹, 改翻雖是老閨女, 倒是知疼知熱的, 娘和爹一天不見她, 心裡就象缺了魂兒似的. 可凡閨女都是給旁人家養的, 到時節就要出門子, 爹娘這就成了外家, 心裡就是舍不下, 一年也只能回來看幾回, 要嫁遠了, 有了娃娃家, 指不上年把也來不上一回呢. 爹娘有個病災的, 養老送終, 披麻帶孝可指望誰呢. 爹和娘捨不得閨女, 改翻也捨不得離開爹和娘. 最後全家商議着, 給改翻招了個上門女婿.
村里人家從婆姨懷上娃兒起, 就要盤算着給娃蓋房子, 討婆姨. 要是有兩三個男娃, 家境再差點兒, 那可就真一輩子背不完的債. 要是有兩三個女娃兒, 還可聘出去換點錢, 可也是不夠的. 就算聘禮平了,還有起房子的費用呢. 實在沒路了, 三娃子四娃子, 就和人家換親,也有做上門女婿的, 打光棍的也有. 可也(此處省去一字) 怪, 村里還少有三四個男娃的, 大約那年代娃娃不好養活, 男娃就更難活人吧.
我從北京去山西插隊, 在村裡的第一個房東是公社衛生院的王院長, 一個兒子倆閨女. 大娘心滿意足, 兒子媳婦兒也討了, 生了倆孫子. 孫子的事兒就不用操心了, 就等着嫁閨女收聘禮了. 大娘按村里人的說話, 活出人來了. 第二個房東倆兒子沒閨女, 拼着把大兒子貴連的新房起好了, 聘禮也齊了, 家底也快掏空了, 可小兒子二胖的還沒影呢. 雖說二胖才虛歲十二, 可也眼瞅着就到歲數了, 這籌備也要好些年, 還不知能齊備不. 這是大叔大嬸犯愁的一件大事.
我和大嬸閒話, 說起二胖討婆姨的事. 我看大嬸一提起就皺眉頭子, 就說: 嬸兒, 你又沒個閨女, 二胖換親是不能了, 要不把二胖發去給人家做上門女婿吧. 大嬸聽了這話還只是搖頭, 但只要讓二胖聽見, 非抄起什麼就往我身上砸, 還叫着: 要做你做! 我迷糊了, 問大嬸: 這上門兒女婿咋了? 你家又不要二胖養老, 去人家有現成的房子又省了你家的聘禮, 有啥不可呢?
我就是記不住改翻男人的名字. 這男人是個孤兒, 娘本是我們這地方的人, 早年間跟一個外地的販子跑了, 這一跑就到了如今的新疆. 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村上的人就眾口不一了. 想來後來在那蠻痍地帶也無依無靠, 念着家鄉的一方水土, 拉着兒子非回了家, 兒子那年已是二十歲的大小伙子. 這女子的娘家人早就都不在了, 村上人心善, 相幫着給他娘們該了間臨時避風雨的小破屋, 有拿得出點的還接濟他們一口吃食. 這娘心願也遂了, 這多年遭的罪大約也不少, 沒兩年就臥病不起了. 喪事都是村上人湊和着幫着辦的. 這兒子孤苦零丁的一個人, 農活也不會, 總不能這稀活娃兒餓死吧, 村上有頭面的人物就出面說給改翻家做上門女婿.
做上門女婿是有規矩的, 入贅入贅, 先是喪失了給本家延續香火的權利, 孩子一律隨女方姓, 延續的是女方的香火. 二是嫁出的漢子潑出的水, 既有本家父母在, 也不能再干涉嫁出兒子的家事. 要打要罵, 全憑人家了, 過得好壞, 全靠本事, 父母就是在一個村, 也只能幹睜眼了.
這男子無別的路可走, 先不說改翻家是正經人家, 吃喝不會愁的, 改翻看模樣也順眼,就是家再窮, 也到底是個家, 再丑的婆姨也是婆姨, 那男子沒咋思量, 也沒啥好思量的就應承了.
可改翻家一開始不願意. 也難怪, 這男子不是我們一式兒的人.
改翻又耽擱了三幾年, 可實在也挑撿不出再強的了. 做爹娘的, 窮得見天吃山藥蛋, 累得折腰吐血 都不願讓兒子上旁人的門, 對不起娃兒, 讓娃兒受屈不說, 爹娘也沒臉活人. 好好的, 有家有業, 能幹的男娃兒, 有活路的也沒人願入贅. 這剩下的就是自打小沒爹沒娘的苦娃子, 外鄉沒根基的流浪漢, 還有就是遊手好閒, 撐不起家業的二流子. 實在家裡男娃太多, 家境又緊巴的, 給人家上門的也是有的, 那爹娘可真覺得面上無光, 愧對祖宗和娃子, 因此多發到外村去.
我見到改翻和她男人時, 他們已成親十多年了.
那是我去改翻家, 她家正吃飯, 大鍋合子飯. 改翻家正房和一般人家沒兩樣, 一個大炕, 炕連着一個灶, 灶上放着一口大鍋, 熬合子飯, 煮格牢牢,山藥蛋, 烙貼餅子, 全在那裡了. 這改翻倒不在灶沿邊兒, 那是一般人家媳婦的位置, 給全家添飯的. 改翻坐在炕沿上稀里花啦地喝着, 灶台邊的是她男人. 我一進屋, 這男人站起來. 我們那的漢子個高的不多, 我站在適當的距離都可眼對着眼的說話. 可改翻這男人一站起來, 我看見的全是罷子(脖子), 一個顏色和旁人不一樣的發紅的罷子. 我再一抬頭順着罷子望上去, 心裡格登了好一陣.
這男人足有1米九以上, 細, 高, 長胳膊長腿, 鼻子直, 尖, 臉色不是我們那爺們兒的或黃或黑, 或黃黑相間的顏色, 而是紅色, 似乎是從另一種顏色上凸起的紅點點連成一片的紅色. 頭髮微黃, 干, 稀, 亂, 眼仁竟不是尋常見的黑色, 是灰色帶點渾濁不清的藍色. 我望定這雙眼睛的時候, 覺得這雙眼睛飄飄渺渺透過我的眼睛, 看着我身後的什麼物件兒.
村上人說, 這男人的爹是誰沒人知道, 他娘跑後到底跟了誰也沒個準話. 有說他爹是個毛子(白俄), 也有說是個新疆人.
在改翻家, 我聽不見他的音兒, 他只是沒聲兒沒息地干着什麼. 在村里, 我也聽不見他音兒, 還是沒聲兒滅息地干着什麼. 一次廣播裡又通知全體社員開會, 我自然心知肚明, 沒我啥事(見世間女子-蘭花 篇), 可忽然想起改翻家, 忙問大嬸: 嬸兒, 你說今下晚兒這會改翻家誰去呢? 大嬸說: 按常理是該改翻和她大去, 家裡作主的嘛. 可這又不興婆姨去出頭兒開這會, 有時改翻的大去, 有時改翻男人也相跟着去, 可去了也是疙咎着, 啥也不說, 說了也叫白說. 據說這男人莊稼活兒也不太在行, 工分勉強評個二三等勞力之間. 村上的漢子們扎堆兒干好事兒干歹事兒也都不招呼他. 我看改翻人前對他淡淡的, 改翻的大和娘自然更一心都在閨女身上了.
那是我去了公社衛生院後, 改翻來生娃娃. 他們已有了一個女娃, 多年沒再懷, 這又有了. 這男人跟來照顧改翻, 娘在家先歇着, 有準信兒了再來. 衛生院的病人都自己做飯. 這男人每頓給改翻換着花樣吃, 端茶遞水的照顧得無微不至. 我看改翻也不象在爹娘和村里人眼前的樣兒了, 和他親親熱熱, 說笑打鬧也不避人.
公社衛生院前面是一條細細的小河, 趟河過去就是公社所在地. 我沒事愛在河邊走, 有時會碰見那男人來提水或洗衣服. 一來二去我們就說上了話. 原來他也很會說話的. 他說的帶口音的普通話, 他的口音當然不是我們那一帶的, 哪的我也摸不准, 興許新疆那的人都那麼說話吧.
我看他不厭煩, 就問他新疆那邊的風土人情. 原來他在維吾爾族居住的地方住過, 還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呆過, 在兵團時還上了學, 讀了不少書. 怪不得他老穿着一套破舊的黃軍衣, 還戴個黃軍帽.
聽他的說法, 新疆的地方天比我們這高, 雲比我們這白, 一望無際的草原, 牧場, 牛羊. 新疆的姑娘比我們這的漂亮, 性情熱情如火, 敢愛敢恨, 男男女女歌都唱得特別好, 嗓音高亮奔放.
他捲起袖子, 坐在一塊大石頭上, 露出胳膊用棍子打衣服. 陽關掠過他的胳膊, 我看見一根一根細細密密的柔軟的黃絨毛在陽光里微微搖顫着.
他哼起什麼歌, 曲調我不熟悉. 他說是新疆那邊維吾爾族人常唱的情歌.
村里會唱的女子常唱歌. 我們那的歌 都唱得專情痴情, 酸酸溜溜, 哀哀怨怨, 唱得人揪心揪肺:
山藥蛋開花結圪蛋,妹子是俺心肝瓣。 想妹想得迷了竅,尋妹掉在了山藥蛋窖。
我給哥哥納鞋幫,淚點滴在鞋尖上
白日裡想來黑夜裡夢, 夢見了哥哥(哎呀呀)也不敢吭
新疆民歌我熟悉的是輕快詼諧奔放的曲調, 象”阿拉木汗” “掀起你的蓋頭來” .
可他唱的不同, 是我所不熟悉的音律, 憂傷哀婉, 張弛有度, 慢慢的, 從心地底流淌出來, 似吟似唱, 他把詞解釋給我聽, 詞也美極了:
沒流浪過的人, 不懂得情義的珍貴, 沒見過鮮花的人, 不懂得阿依姑麗的美麗, 我心上的姑娘, 我要用心為你編織花籃, 我的情人, 我的心是你的六弦琴, 為着你而撥動琴弦
聽不懂歌聲的馬兒 在 路上也跑不遠, 我的姑娘, 你為什麼忍心讓我為你哭泣, 尋不到你的蹤影, 我的心也隨你流浪, 你為什麼離開我到遙遠的地方
…………………………….
他問我想家不, 我當然回答想. 他說他也想. 我又奇了怪了, 問他: 你家在這啊, 新疆那邊親人全沒了,可想什麼呢? 他問我: 你想北京只想你爹娘嗎? 如果有一天你爹娘不在了, 你還會想嗎? 我倒從來沒想過這問題, 好象自來北京就是我的家, 我生在那, 長在那, 想它是和想爹娘連在一起的. 我第一次仔細想了想, 要是以後北京沒有親人了, 我還會想它嗎? 它還是我的家鄉嗎? 終於明白了,北京永遠是我的家,不管走多遠,不管隔多久,我都會想.看着這遠離家鄉不能回的人,我心裡覺得他好稀獲.
改翻終於如願以償生了個男娃, 她真是喜上眉梢, 見人說話也氣粗了不少. 她的男人倒看不出有什麼太大變化. 我有點奇怪: 漢子們對這事是最在意的, 婆姨們是沒辦法, 既然嫁給人家, 就要為人家傳遞香火, 按說女娃子才更貼心. 那天改翻的爹娘帶着她的大閨女來接她了. 那小女娃子真是個好閨女(當地話意思是漂亮),皮兒看着比村裡的娃要嫩得多,白汪汪的,透着亮,象能擠出水來.兩個眼睛和她爹似的,藍藍灰灰,還凹進去,頭髮有點發黃,她一開口倒是和旁人沒兩樣,趕着我叫:小平姨姨,小平姨姨,好親熱呢,她也知道一個村的到底和外人不同.
這一晃就到了我要走的時候了.我最後一次回村去,也算是和村里人告別.還是住在大嬸家,我給二胖買了點糖和一個小本,二胖那兩天的話少多了.連天都在村里各戶串,吃了好多二面合子飯.看見拄兒家在路上氣哼哼地不知衝着誰罵咧咧的,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自留地和改翻家打架呢.村里每戶那幾分自留地可是家家的寶貝,大人吃點時鮮菜,娃娃吃口新鮮的苞谷,都要靠這幾分自留地.每年不管隊上豐收欠收,家家自留地都是豐收.那年村上重新劃了幾家的自留地,改翻家的自留地正好和拄兒家的挨着.這拄兒家為了多種點,把一攏山藥種在了兩家的交界線上.改翻家自然不讓,和他家理論.拄兒家的平時就一個頂仨,沒人敢惹的,改翻不會罵架,就把她男人派去和拄兒理論,想爺們對爺們總得講個理兒吧.那拄兒平時都是婆姨出頭的,到這種時候自然更不能搶了婆姨的風光,他只旮咎着把婆姨推上去.拄兒家在女人堆兒里算膀大腰圓的,可和改翻的男人站在一起,還是矮了不少.可她一張嘴,改翻的男人立刻矮下去了,一個老爺們,再有理也掰不過婆姨們的歪理,何況他也根本不會吵架.改翻哭着鬧着罵她的男人,說娶了他算倒透了霉,家裡家裡的活不會,地里地里的活拿不起,連門戶也撐不起,聽憑人家欺負她.
我看見改翻的男人默默走在路上,才三十幾歲的人,背都有點彎了.看見我只用眼睛掃了一下,漠然說了一句:來啦.和在公社衛生院時判若兩人,我本還想站下和他閒話幾句,一看這架式,趕緊見好就收了.
我走時看見他領着大女子在村頭伺候自留地.他細心地給那女娃講着什麼,女娃”大” “大” 叫得又親又響.我看見他笑了.我招呼他,他漠然地說:回家呀.我說:嗯,回家.
我走出好遠又禁不住回頭, 看見他站着, 遠遠地望着我.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