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管什莫事情,如果做过头了,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
好几年前了,有一位朋友推荐我听戴玉强(男高音)唱的“那就是我”。听完以后,我脑海里就这四个字:过犹不及。那莫抒情美丽的好歌,让他唱得艰涩费劲,声嘶力竭,听起来就像是打仗一般。或许他是想用饱满的激情把歌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或许戴玉强的声音唱这首歌有点杀鸡用了牛刀,那莫歌声带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深情自如,款款而来,而不是手举牛刀,把小鸡赶得满院子惊飞。就像是会讲故事的人,从来都是娓娓道来,一样的道理。
公司里有很多同事热衷于马拉松跑步,全程大约26miles,也就是45公里的样子。原先和我一个办公室的是一位印度小伙子,原本并不喜欢运动,在其他几位美国同时的影响下,开始练习马拉松,结果是久不久就需要去看医生,膝盖不对了,胯骨拉伤了,脚扭了,光是鞋子就换了好几双,还找不到最好的感觉。我对他说:跑步是为了身体强健,不是为了什莫记录,更不是为了看医生。还给他讲了中国的这个词语:过犹不及,他很有感悟。其他几位美国同事,每年都要参加一次或是几次的马拉松赛事,每次赛完都无一例外地去看医生,接着是几周的专家指导下的康复调整。用一句网路新语,就是:雷人。
家里小丫头学琴的时候,有一位美国老师教她。那位老师很有热情,对我是有问必答。我那时对弹琴的姿势很迷惑,看到有些孩子谈琴,身子跟着一起动,有些还起伏的很厉害,而有些孩子则中规中矩,手弹得不错,但身子几乎不动。我就问他问什莫会这样,到底是动好,还是不动好。他好像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打开音乐柜,拿出一盘CD,放进CD播放器里。一会儿电视上就出现有一位英俊小生的特写,略低着头,面部几乎没有什莫表情,身子和胳膊略微有些晃动,幅度非常细小,不注意看不出来,同时有听到非常美妙的钢琴声响起,如流水一般。而后是整个画面的显示,原来他是在弹钢琴,画面非常的优雅,和美妙的琴声和为一体,非常的和谐。他问我:你觉着怎么样?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说:非常好。之后我注意到很多好的钢琴家弹琴都不会随便晃动,就是动,也都是有感而发,非常自然。
有时候会听到朗朗的新闻,偶尔也去youtube听听看看他的演奏,说实话,很累人 - 他的肢体动作,还有面部表情,尤其是弹奏古典音乐时。有时候索性不看屏幕了,光是听,感觉还好一些。朗朗在技术上或许是优秀的,但他的肢体语言确实让我没办法集中精力在他的演奏上,而钢琴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不是吗?我想如果没有观众,只有听众,朗朗的表现手法是不是也一样呢?
家里的小丫头喜欢跳舞,刚刚加入高中跳舞队上台表演,我发现她笑得很夸张,很不自然。就问她:为什麽要那样子笑呢?她说老师要求的。我问:那你的感觉呢?她说感到有些负担,面部肌肉很累。我说:如果你感到累,看你跳舞的人一定也感到很累,因为不自然。你主要呈现给观众的,是你的舞姿,不是你的笑容,笑容应该是帮助你表现舞蹈的。她将信将疑。后来她慢慢自己体会,加上让她看现场录像,逐渐地改了过来。可是她的另一位队友却是一直如此,直到毕业,原本在舞台上可以很漂亮的小丫头。
第一次听王杰的歌(回家),是1993年的春晚。那时的我来美国不久,女儿刚刚半岁。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孩子又小,没办法学习和工作,真的想家。从朋友那里借到春晚录像带,一个人在家里看。到了王杰的歌曲,主持人报出了人名和歌名,就只见一位年轻人,身穿咖啡色夹克,有些大,白衬衣,双腿分开,稳稳地站在舞台上,手持麦克风,开唱。自始自终,他没有挪过地方,面部也没有什莫表情,只是略微锁着眉头,偶尔手臂会跟着节奏动一动,很短暂。就这样如此简单的装束和风格,一曲未完,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 如此动人的歌声,如此感人的词曲。我赶紧倒带子回去,看清楚唱歌的人的名字 - 王杰。当然那时我的心情和这首歌很接近,可是今天听王杰唱这首歌,我依然是感动,而且是喜欢看着画面听。倒回20年,那时的舞台,演员的着装都很戏剧化,歌唱演员的表情大都有些舞台夸张,职业性的。王杰的演唱,第一次让我感到原来歌可以这样唱,也同时让我认可,歌就应该这样唱。从此我不仅记住了歌手王杰,也记住了《回家》这首美丽的歌。没有华丽的服装,不带舞蹈,一样感动人。
就连吃饭睡觉也不例外。吃得不够,顶多是有些饿,但思维却是会格外清晰,身体会轻盈敏捷。钱老先生说:“吃饱饭的头脑最没有用,只配做白日梦” 。做白日梦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身体肥胖带来的体质危害,所以如今有多少人为体重忧心,又有多少减肥经和减肥生意应运而生。睡得不够,顶多有些疲劳,而睡过了头,就像是浑身的筋骨被抽掉了,软了。研究也表明,睡过头对身体的伤害大于睡眠不足的。
记得钱钟书老先生写文章讨论过什莫是“俗”,他的定义就是不管什莫事情,其表现超过了应有的度量,就是俗。手上戴满钻石戒指的女士,脸上一层厚厚脂粉的女郎,脖子上无数条项链的大款,都是如此。不管什莫事情,做过了头,就失去了应有的品味和风格。
就连关爱孩子也是一样,过多的爱,过多的帮助,不会培养出自立自强的人。
很喜欢这个成语,四个字,道出了许多哲理。
============================================= 93年春晚,王杰-回家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liqiu |
|
留言时间:2011-01-17 18:02:08 |
|
|
晓竹: 多谢你的留言。我也是有感而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很凌乱。 和你有同感,中文博大精深,希望有机会看到你的体会,一定很棒。
雪枫: 谢谢你的鼓励,祝你新工作顺利!别太辛苦。
在水一方: 多谢来访和鼓励,很同意你说的“度”,只是生活中不好掌握呢。 |
|
|
|
作者:在水一方 |
|
留言时间:2011-01-16 21:32:52 |
|
|
|
作者:雪枫 |
|
留言时间:2011-01-16 19:36:40 |
|
|
|
作者:晓竹 |
|
留言时间:2011-01-16 19:26:28 |
|
|
很有意思的观察、思考、叙述。 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成语,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我所在的公司里有一位同事,每年参加马拉松,膝盖也不好了。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