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新闻报导冯小刚要将这篇更类似中学生政治史心得佳作的"小说"用巨资拍成电影,不禁令我好奇:是什麽作品被描述为震撼人心的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值得冯小刚花上亿元去拍摄? 我上网看了刘震云(以下简称刘)的这篇小说,却觉得他事实探究少,论述态度和情绪抒发多,扭曲基本事实,而河南汉奸论更是轻率成型的文人之轻狂结论。正是这样的作品与其所获好评,甚至谬误繁衍,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文化与基本素质的低落,像是一种被囚锢者寻不着出路,在精神分裂的边缘用自虐的方式所做的心理补偿现象。 让我用刘自己的文字对照事实的历史记载来戳破其伪言谬论。 下面先引述刘文中的两段文字: ------------------------------------------------------------------------------------------------------------- 我问(姥娘): “是不是死了很多人?” 她想了想: “有个几十口吧。” 这就对了。一个村几十口,全省算起来,也就三百万了。 我问: “没死的呢?” 姥娘: “还不是逃荒。你二姥娘一股人,三姥娘一股人,都去山西逃荒了......... 这是在我故乡河南延津县所进行的旱情采访。据河南省志载,延津也是当时旱灾最严重的县份之一 .......... ------------------------------------------------------------------------------------- 河南的情况是如此之糟,以致在好几年中都有人逃荒到陕西丶甘肃和川北............... ------------------------------------------------------------------------------------- 再转贴china918网站上<历史不容忘却>日军暴行记载史录的两段文字来做相互对照: 第140页 民国廿七年(1938)六月七日,驻延津县(按:刘之故乡)日军血洗青庄,无辜群众被枪杀,捅死二人,并烧毁四十余间房屋和许多家产。 ------------------------------------------------------------------------------------- 第163页 民国卅一年(1942)十一月十八日,日军火烧获嘉县(按:同为沦陷区的豫北新乡地区)大辛庄,四千八百余间房屋被毁,村民一百零三人遭惨杀,十万多斤粮食被抢走。 ------------------------------------------------------------------------------------- 综合以上刘的小說和历史記錄兩者的文字对照,说明了: 1.刘的故乡延津县从1938年就已经沦陷,到了闹饥荒的1942年应该依然掌握在日军或伪政权手中;在日本人治下,旱灾导致的饥荒夺去刘的故乡许多人的生命。 2.1942年年底,在日占豫北新乡地区依然发生有烧村丶屠杀丶抢夺粮食...的暴行(三光政策?难道抢了这些粮食是为了去给同样闹着饥荒的地区的灾民发粮吗?)饥荒灾民最大的生路是向西边国府控制区逃难。 在此姑且不论此位在海外毫不知名的丶做为官方一级作家下笔的心态与历史资料搜研的能力, 在其文写成之际,1993年,此时相距中国北方所发生的巨大悲剧事件不久,此事之真相尚无法公开,刘对更遠的抗战的历史真相又能准确掌握几分?刘可又曾用心考察过抗战历史的基本事实?发生在其日占沦陷区的故乡的饥荒能由得当时战线後方的国府和蒋来救济吗?对於1944年国军在河南惨败,所谓五万国军被豫西农民缴械的事件,刘真的探究过原由与真伪吗?又知道何谓日本有史以来最大战争动员的1944年"一号作战"吗?知道MZD所谓延安丶重庆丶日本"三国志" 的深意吗? 更早几十年,关於抗战历史,MZD所说的是:国民党与蒋当时正躲在峨眉山上等着下山摘桃,抗战全是共产党在第一线中流砥柱;倘果若其言,遥远的豫北饿死人赈不赈灾又能与所谓躲在川西南千里之遥的国民党和蒋有什麽关系呢?如果他们都有胆躲起来了,还有这廉耻去管远方饥荒?照Mao 这种说法,抗战历史岂不更清爽分明毫无纠结? 就这样一篇与其说是小说,毋宁更像是中学讲政治优秀学生的政治心得大作,就可以把河南人说成被日本人不存在的发粮赈灾所救活收买的汉奸吗?(就算有发粮,这些粮又是从谁手上抢的?日本人有必要一手抢又一手放吗?) 就是这样荒谬的历史拼贴劳作,以及单就一些与历史基本事实相悖的调查与部分书摘便大胆以此做出河南出汉奸合理论的结论,实在让做为河南人後代的我难以接受。要知道刘自己的文字中其故乡(日占区豫北延津县)的饥民也没坐等到日本人来发粮,他们逃荒去了,多数的灾民们也不是逃向粮食较盛产的日占东方和南方,而是向西:山西丶陕西丶甘肃和川北等国府控制区,是以洛阳至陕西道塞於途,为什麽?我想不是因为他们不愿做汉奸,而是更是因为他们是正常人,知道非我族类的日军之残暴,在虎口下九死易而一生难! 抗战时的大公报是亲属於哪个党,很清楚。书中引用的外国人:白修德丶谢伟思心向哪一党派我也不用说;他们和斯诺丶费正清丶史迪威这些起了大作用的洋人的"历史贡献"实在罄竹难书一言难尽。但为什麽白修德可以在入陕之陇海线丶到国府区的豫中新郑县拍到如此多饥民?为什麽白修德等人镜头下活着的逃难饥民多,饿死的饥民尸体少?因为许多饥民都还能活着往国府控制区逃来,沿途有无救济?没有的话,灾民们岂不会相互以告国府见死不救,而竞奔他途?没有救济的话,时到1943年镜头下应该全是死人才是。更多饿死的灾民则是死在本乡,死在逃难路上丶死在日占区。我父亲老家当时是国府区下豫中新郑禹县乡下务农小康之家,全家十几口没人饿死,但有没见到饿死的人?有,不少,都是逃难的灾民,村子里有无饿死人?有,不多。这些灾民从哪里逃出来?又逃向何方?多数是逃向日本人占领富庶地带呢?还是逃向西边的国府控制区?刘自己的小说里(如上引述)写得清清楚楚。而刘可又知道这场多年抗战全局的艰辛与其几乎不可为而为之的辛酸?明白的天灾与战祸夹击,一个东拼西凑的受困战时政府又有何能力全面救济所有灾民?跟20年後所谓"三年困难时期"相比,後者又有何赈灾?此时的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之辈又何在?大公报何在? 作者大胆总结说为什麽河南人没全饿死,是因为"1943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但是1943年日军新占领了河南哪里?多数黄河北郑州以东日占区是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前後就被占领了,之後双方隔着黄泛区僵持,真正占领大部河南是1944年中日军发动一号作战之後的事,这之後日军也没少屠杀。发粮?除了给伪军发粮之外,我不知道他们有可能给一般老百姓发什麽粮(至少我爸老家没这回事,我问日军可有发粮,老人家脏话差点脱口而出),顶多是没有大规模下乡抢粮,为什麽?因为1944一号作战是日本倾全帝国之力作最後一次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除庞大的参战兵力武器弹药车马之外,後勤粮食补给之充裕较诸之前多次会战就地抢粮之举相去甚远,根本不把时间浪费在就地徵粮之上,而是全力逐杀国府军队并打通平汉线。为什麽河南人没全饿死?像我父亲老家自给自足,如何饿死?还需熬到1944年56月份等日本人发粮?没全饿死,作者还忘记了河南数百万入陕或其他地区的人,他们是靠日本人发粮活下来的吗? 这部"小说"早已被翻译成日文,似乎颇受日人喜爱与肯定。要拍成电影,我想冯小刚不必愁没资金,不必愁没市场,至少日本人会伸出"友谊"之手",乐於"发粮"救济;祝冯导新作忠於原着,成功为中国唾面自乾文化增添一笔新典范。 写这篇评论,我是担心的,因为或许没多久後我豆瓣的id就会变成"已注销";某些势力是无所不在的.... 但做为河南人後代,面对这种仓促不明的河南汉奸合理论丶无可奈何论,而且又将被繁殖成电影大作,实在是看不下去,不能不说话。 同时我也更害怕中国後代子孙的自我历史认知会建立在这样一个连串荒谬的场景之下: 有人吆喝说山中有象,其凶恶无朋,於是族人被"说象人"带进山洞避居,足不敢出, 日後族中有个老刘,他也许是真瞎,也许不是装瞎,他自告奋勇让"说象人"带着去摸他们所说的象,喔~原来象是如此这般。 他後来回去激动自豪地给山洞里的族人描述了象的"真貌",其中有个烂牙小子听闻大为震撼,决心把这"真象"的故事编成一个说书段子,用他那利口把"真象"给山洞族人的後代一代一代永远传唱下去,让大家永远警惕山洞外凶象之威胁........然而此同时洞外天地实在开阔,异族外客纵横开拓忙不迭乎,都知山中有洞藏有此族,同情有之,泰半蔑笑,皆以无有此族之立足相以竞争天地而庆幸不已,洞民摸象之佚事亦每引之为笑谈。 昔抗日之血何养出今媚日之花?更且茂然蔓延? 为先人惨烈之牺牲感到万分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