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由于分田到户,农村奈以生存的集体经济崩溃,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土地已不再是 8 亿中国农民的命根子,农村耕地荒芜现象日益凸显,不得不引起人们关注。据联合国新近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1/4以上的土地已经荒芜,而且土地荒芜的速度越来越快,每年大约有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荒芜。目前,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世代务农,见惯了在火红的太阳底下辛勤耕耘的农民,农民依赖土地生活,盼望耕地丰收。可如今赖地为生的农民他们与土地的关系还那么密切吗?我经常听到家乡的农民常常叨:“多好的地,荒芜了,你看看这些杂草, 多么心疼。 ”
分田到户后, 集体经济彻底瓦解,农村中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家中大多只剩下老人、孩子、留守妇女所谓的“386199 部队” ,这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耕地荒芜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为以下特点: 1.经济落后地方荒芜多。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缺乏增收的主导产业,为寻找出路,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外出,丢下责任田不种,使抛荒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2、耕地少的地方荒芜多。有的地方耕地少,仅靠土地已不能维系全家的生活,更不能说发家致富了,剩余劳力多,为养家糊口,大量劳力外出找出路,承包田流转难,只好两头顾,一面挣钱,一面半耕半荒地种,或者仅留下老年人在家耕种 。3、自然条件差的地方荒芜多。那些因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贫瘠、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靠天吃饭的现象十分严重,一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就无法保证收成,甚至出现绝收等。或者因交通条件差,需要大量劳动力来肩挑背驮,付出大量劳力却收获甚微,辛苦一年不如外出务工一月。有的农户种一季荒一季,有的农户有其他收入来源,干脆不种,任其抛荒。
农村土地荒芜的普遍出现, 直接原因是邓小平的分田到户, 间接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中, 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原来规模化生产的集体经济全线破溃, 农村没有必要的集体企业, 来接纳盈余劳力, 而城市的发展, 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 极大地吸引了这些纳盈余劳力。
2、种田成本高、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土地荒芜最根本的原因。首先,由于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民种田效益不断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其次,近年来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加剧了农业的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虽然国家采取保护价政策,但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谷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种上一年粮,不如打工半个月”,农民普遍感觉种粮不合算。种田效益低,且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耕种一年土地,亩产粮食约 2000 斤,其中化肥、农药需用去500元,犁田、收割约用去400 元,将近花去成本 1000 元,如果除去人工则利润微薄,因此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 ——因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务工一天能净挣七、八十元,相比之下,谁愿务农?
3、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荒芜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且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为青壮劳力,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孺小孩,致使大量耕地无人种或无力耕种,许多耕地只有抛荒。许多人只能望田兴叹,只能放弃。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是农村土地荒芜的主要原因。农业是承受自然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制约程度大。近年来旱、涝、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不愿耕种,土地大面积成片抛荒。农场土地灌溉系统全部破坏, 机械耕种已经是一句空话。化肥的连年使用,土地板化, 土地瘠薄。
92年上博士时, 和一个看门的50多岁的人谈起了他的经历: 他是河南信阳人, 他自称是种田能手, 还搞一些养殖。 一年下来, 扣除化肥, 农药, 种子,除了解决吃饭问题, 年底全家结余只有几百块, 劳力的付出除外。 他到大学看门每月200多, 女儿辍学到医院开电梯, 每月300多, 父女两年底结余近3000, 不但没有外债,生活的很宽裕. 他说, 他全家不想再种田, 宁愿荒芜土地。
近日搜索了国内土地荒芜的现状, 有详细的报道的, 有鄱阳湖地区一份, 十堰地区的一份, 东北的三份, 湖南的一份, 土地荒芜面积在20-30%不等。 年前回国, 初步了解我们村土地情况。 土地荒芜大致如下:
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组, 原来有60多户人家, 30来亩水田, 120多亩旱土。 现在田土基本荒芜, 人口大部分迁移出去, 余下3-4户。
其他的5个组, 原有水田600多亩, 400多亩旱土, 1200多村民。
1. 坡地水田,30多亩, 原来靠抽水机灌溉, 现在全部荒芜;
2. 有20多亩水田, 属于跨区域的地, 全部荒芜;
3. 在原来的良田里建房, 损失水田20多亩;
4. 原来就是贫瘠的水田, 荒芜了近30亩;
5. 其他原因荒芜的水田: 20多亩
土地荒芜比例达20%以上, 和全国基本持平。 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没有灌溉系统, 原来95%以上的双季稻种植的水田现在50%以上改为单季稻生产。 原来的120多亩旱土, 继续耕种的不到60%。 我们村30%以上的农民, 需要买粮过日子。
解决土地荒芜的对策无捷径可走,规模化经营是唯一的途径。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科技农业,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公司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如果不能走规模化或集体化生产, 要恢复土地的利用, 就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