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已经风靡世间30余年。有人统计,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吃掉接近40包方便面,也就是说每年国人要消耗掉500亿包方便面,接起来的长度可以绕地球200圈!悻悻学子熬夜,方便面无疑是第一消耗第一选择。
如今随处可得的方便面,在30年前却是美味佳肴。
记得我第一次买方便面的时候是在1985年。那时在大西北工作,每年春节都会回家。路上要挨两天两夜,吃的自然是一个大问题。在西宁也只有几家大型副食品商店有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生产的买,120克一包,需要凭票供应,还不一定买得到,好在医院科室一个护士的先生在那里当官, 可以帮忙买到。六毛多一包,对于七十多工资的人来说,还是很奢侈很贵的。1985年座122次火车,开水供应没有问题。饿了泡上一包,添一点榨菜吃,也还觉得香喷喷的。后来这火车开水供应越来越差,要么就根本没有,要么是半开不开的,泡出来的方便面难吃极了,有时干脆干啃。 第一次把方便面吃伤是1988年。西宁引进了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一个病人的家属给我送了一箱24包。开水一泡,全变成了面糊糊;就是用滚开的水煮,也还是面糊糊,味道奇差:除了咸味和味精味,既不香,也不辣,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吃的方便面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后来去广东上学工作,虽然也偶尔会买康师傅或统一方便面,但始终提不起兴趣。2001年来美国后,第一次买了 Ramen 方便面,一箱方便面居然一年也没有吃掉,只好扔了作罢。买过韩国的辛辣方便面,结局和 Ramen 差不了多少。
直到前年去新墨西哥拍沙丘鹤,早出晚归,回到旅馆常常是饥肠辘辘。好在同行摄友红外梅带有一箱 Cup Chicken Noodle。泡上两包,热热乎乎的吃了,全身觉得暖洋洋的,感觉好像吃了美味佳肴似的。现在有时也会去 Costco买上一箱,24杯,才5刀多,不想做饭时,煮一包外加两鸡蛋,放一些青菜,加一点麻油,也不再那么反感方便面了。 方便面的历史有日本人发明和伊秉绶发明两种说法:
1955年,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人们都忙着工作,经常在小吃店或摊贩前大摆长龙,只为等着吃一碗面条。日本人安藤百福从中得到启发,开始试验一个用开水即可冲食的面条,以节约人们排队等待的时间。于是,他买回轧面机开始试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改进,1958年8月,第一款速食面“鸡丝面”上市了,并立刻获得肯定,造成抢购风潮。到了1970年年底,安藤百福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研发新口味,使其生产的方便面在速食界一枝独秀,风行全球。
安藤百福可以说是工业化方便面的创始人。其实比他早100多年前,在清代乾隆晚期,中国的“方便面”就已经问世并受到国人的赞誉了。
乾隆年间,颇好烹饪之术的伊秉绶在任扬州知府期间,为其母亲庆寿,而命厨师专门创制寿面,备受宾客交口称赞。后来,伊秉绶常以此面待客,故而被后人简称为“伊面”。“伊面”是用鸡蛋调和面粉,然后切成面条,先入滚水中涮过,再用油炸成半成品。临吃时,将面浸软,用沸水、鸡汤煨均即可,且味道绝美,号称“面中之王”。
可惜的是,伊秉绶只是让此面在伊府做得登峰造极,在那个视商贾为不入流行当的清代,伊府面不可能成为风靡全球的速食,而成为私房的佳肴。于是,方便面家喻户晓,伊府面却知之甚少了。
不过,更有趣的是,作为伊府面的发明人,伊秉绶被世人所知;而作为一个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却鲜为人知了。看来,还是李白的那句诗说得好: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吃货留其名。 方便面, 尤其是油炸方便面是不健康食品,特别是被曝光康师傅方便面用了地沟油后;美国的方便面味精也很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