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到處亂紛紛。多國政府忙於應付新冠病毒之餘,還不忘呼應“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國一起圍堵中國。處於風暴中心的大中華地區雖然說疫情趨緩,畢竟災情尚未完全平復,南海、台海、印中邊境局勢仍然嚴峻,小微企業的發展還像是鳥巢中的幼雛嗷嗷待哺。這個時候“政治局”的集體學習課題竟然是以考古為主題,真令人嘆為觀止! 央視新聞客戶端的“時政新聞眼”這樣寫道:考古,一個看似冷門的領域,今年9月被習近平總書記頻頻關注。 為什麼說頻頻關注呢?原來 9 月 11 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現場最年輕的科學家講的是一個最古老的研究課題”;9 月 22 日“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十位發言專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學家。”;加上 9 月 28 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第23 次集體學習就是以“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目。 所以“時政新聞眼”說:三場會議,三涉“考古”,由此可見總書記的重視程度。 對於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時間段把關注點放在“考古”上,外界自然有各種揣度,其中一種說法就是為了“執政的合法性”尋找依據。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看法不能成立。合法不合法,外人說了根本不算。因為自 1949 年以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是明確的宣示,若有不服,拿頭來換! 在上月 28 日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說,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他用四句話總結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對以上四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根據中國考古斷代工程的結論,夏朝的起始年代定在約公元前 2070 年,因此這條“歷時軸線”所顯示的就是“歷代王朝”是中華大地的歷史傳承,如何在現今世代活化歷史場景是一項重要課題。因此就有了總書記在那次“政治局”學習上的另一段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總書記對於考古的重視並非始自近日,“時政新聞眼”說:早在七年前的 2013 年 12 月,習近平在主持集體學習時就曾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從一個更為縱深的視角來看,當今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正所謂: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結合近日頒發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習總書記的用心。因為,這一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的重中之重:是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必然要求。 接下來是不是會在某些地方發現一些讖語之類的“歷史文物”我不知道,若有的話我也不會驚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