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方在 2 月 1 日扣押了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全民盟高级官员,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来,民间的反抗行动一直没有停歇。按照军方的惯性思维,他们认为这些反抗浪潮很快就会平息。只要威胁和逮捕人民,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数人就会因为恐惧而离开街头、躲回家里,然后他们就能重新掌控局面。过不了多久,无论是国内的百姓,还是其他的国家和外国的企业,都会承认他们,接受既成的事实。以上的状况在 1988 年、2007 年以及 2008 年都出现过,但是这次大概会有所不同。缅甸这一代的年轻人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组织有序而且非常坚定,坚决不愿意重新回到曾经的独裁和孤立。面对国内国际反对声浪,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梭温在 2 月 15 日与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伯格纳的通话中表示,他们并不惧怕来自国际社会的制裁或孤立等措施。不过,从最近发生在联合国常驻代表的事件看来,军政府的如意算盘恐怕并不容易打响。3 月 1 日,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觉莫吞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反抗军政府,表明他仍然是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3 月 2 日早晨,秘书长办公室收到了缅甸外交部的普通照会,通知说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家管理委员会已经终止了觉莫吞作为该国常驻代表的职能和责任,常驻副代表丁貌奈已被任命为缅甸常驻代表团的临时代办。3 月 3 日 ,丁貌奈通过社交媒体“脸书”宣布辞职,并未接受上述任命。近日又有消息从缅甸传出来,说是已经有约 100名 军警加入反军方行列,表明不愿服从军政府命令,并提出请辞。其中包括了在仰光警方情报部门任职长达 31 年的 54 岁高级警员田敏屯 Tin Min Tun 于 2 月 26 日请辞,表示自己不想再为军政府服务。如此看来,军政府在接下来的后续处理上,必须采取更为理性有效的手段,否则事件的走向难以预测。 政变引起国际间的关注是必然的。虽然由于安理会成员的意见不一,未能对军政府发出谴责声明。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已经对缅甸采取了制裁措施,德国和新西兰则暂停了资金援助。在这次事件中,最受误解的一个国家是中国,不少民众和政治评论员都认为事件的幕后操手是中国政府。他们作出如上判断所依据的仅仅是事件发生前半个月,中国外长王毅与军方最高领袖昂敏莱将军见过面,而且在 2 月 2 日就调动了一万二千军队到中缅边境,很有“助拳”的意味。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中国政府这次完全是被缅甸军方拖下水,不过军方动手前确实知会了中方。而中方为了保护本身的利益,不得不采取默认的态度。 由于缅甸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和中缅之间庞大的经济利益,再加上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对军政府的谴责声明,因此世人难免会产生那样的误解。关于缅甸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的经济利益就不详述了,看看以下几张图就一目了然。 皎漂港出印度洋,短、平、快 水陆联运 一气呵成 中缅贸易 成绩斐然 接下来谈谈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点和可能的结局。昂山素季领导的“全民盟”在上一届执政时期,曾经表示有在第二次任期推动军政分离的意愿,结果引来军方的强烈反对,这件事就暂时搁置。去年 11 月 8 日的选举结果,“全民盟”在两院获得接近 400 个席位,足以单独组成政府。军方凭着 25% 的保障席次拥有约 100 个席位,加上军方所支持的“巩固发展党”的 21 席也只不过是 121席。军方担心“全民盟”这次挟高票的优势组成的新一届政府,如果重提军政分离的议题,军方将会无力抗衡,注定要被削弱军方的参政能力。据说军方曾多次要求与“全民盟”进行协商,具体议题并没有向外界透露。但是“全民盟”方面认为没有协商的迫切需要,因此协商一直未能进行。军方据此认定“全民盟”的全面执政必将对军方造成不可抗逆的伤害,于是发动军事政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难有三方面的考量。第一,军方认为,在 2017 年罗兴亚难民事件中,昂山素季政府的处理方式使得她失去了西方的支持。第二,由于疫情尚未消除,昂山素季无法鼓动民众上街抗议。第三,拜登政府刚上任,千头万绪还没理顺。加上美国在缅甸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利益,估计不太可能直接插手。因此只要稳住中国这个大财神,军方就无后顾之忧了。也就是基于以上的几个因素,军方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动手。 事实上军方对形势的判断大致准确,美国拜登政府除了不痛不痒地宣布制裁个别军方领袖之外,再无动作。倒是处于与缅甸贸易第三大位置的日本有所行动。 2 月 5 日日本啤酒公司麒麟控股株式会社宣布,停止与军方企业缅甸经济控股公司(Myanmar Economic Holdings Public Company Limited, MEHL)的合资计划。麒麟在声明中指出:我们在 2015 年决定投资缅甸,相信透过彼此商业往来,在缅甸进化民主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为人们带来正面效应和经济利益。我们的精神是透过营运缅甸啤酒有限公司(Myanmar Brewery Limited)和曼德勒啤酒有限公司(Mandalay Brewery Limited),持续对缅甸经济社会创造正面影响。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缅之间的贸易额极度庞大,除非接下来连续有类似于麒麟啤酒的割席事件,否则不会对缅甸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军方事先考虑到民众会有反对的声音和行动,因此一开始就抛出了“一年”这个承诺。其目的就是先把民众的反抗情绪减弱,然后扶植军方属意的代理人参加大选。假若一年后还没有把握,不排除继续维持紧急状态。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他们所选定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丁貌奈并不买账。如果这样的事情持续发生,军方的威信将进一步低落。 东盟对这次军事政变的态度不算明朗,虽然泰国和印尼外长曾于 2 月 17 日在曼谷与缅甸军政府任命的外交部长温纳貌伦 Wunna Maung Lwin 有一次会面,然而并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泰国总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被问及此事时甚至不愿予以确认。印尼外长马尔苏迪曾经试图在在缅甸举行一次东盟特别会议,由于其中一个讨论细节被泄露并引起争议而搁浅。这项倡议的细节是“让军政府遵守承诺在一年内举行新大选,并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全国民主联盟政客,并允许他们参加竞选。”但是这项提议激怒了缅甸反军方抗议者。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去年11月民盟以压倒性优势赢得的选举,支持举行新选举相当于承认军方推翻上次选举结果,只会鼓励他们发动更多政变。作为缅甸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泰国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泰国愿意积极斡旋,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缅甸军方未必不会就坡下驴。 下面尝试梳理一下中国政府在这次事件中被误解的原因。首先就是王毅外长与昂敏莱将军在一月份的见面。我深信那很可能是一次“通报会”,军方向中方通报他们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其不得不为的原因(原因自然是真真假假)。中方虽然未必认同,但也无可奈何,被迫接受。毕竟缅甸不是圭亚那,不可能通过一个大使挟上国之威给他们下“指导棋”,外交部更不可能敦促缅甸军方 “采取措施纠正错误”。为什么说中国未必认同军方的举动呢?首先,中国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的政府打交道很舒服已经不是秘密。在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执政后,中缅关系已经回暖,这一点从过去五年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就明显看得到。在昂山素季领导下,中缅两国就建造中缅经济走廊有共识,这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罗兴亚事件中建立起来的互信关系,中缅之间已经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缅甸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希望与昂山素季领导的政府维持良好关系,通过其输油管道、经济走廊和水力发电计划,使缅甸成为中国长期战略计划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军方的政变,打乱了中国已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一些长期计划,所以中方并不乐意见到当今的局面。但是,中方也不敢与缅甸军方翻脸,不说多年以来卓有成效的经贸顺差,单单缅甸的战略地位就绝对不能放弃。所以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做出一副保驾护航的姿态。因此才有陈兵中缅边界,并且配备了装甲兵、坦克车、大炮、导弹等重武器。甚至在由森林中开辟的机场停放了歼 10 战斗机的举措。剑指何方,不言而喻。不过,这一拨人民子弟兵到中缅边境,一定不必经历“滇缅公路保卫战”的惨烈状况,最多不过是把当地的蚊子喂肥。 当然,接下来几个月,缅甸问题可能会变得很复杂。缅甸历史学家吴丹敏在政变后表示,由于 COVID-19、广泛的贫困和涉及数十个武装组织的冲突,这个国家已经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样一场政治危机最不应该发生。他预言“缅甸即将走向截然不同的未来”。他在推特上写道“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没人真的有办法掌控接下来发生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