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研究员包毅楠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表“多配偶论”,除了被圈友指责,还落了个被“暂停其一切教学活动”,等候发落的结果。网上有人针对包先生“老牛吃嫩草”的心态加以调侃,也有人给他扣道德败坏的帽子,还有人批评他的言论违反“婚姻法”等等。在我看来,这些批评一概搔不着痒,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鉴于包先生受到批评后曾表达其言论属于“学术自由,言论自由”范畴,本文试从多方面分析“多配偶论”的不合理及不可行,希望能使怀有“多配偶”心思的包先生或其他朋友们能够心服口服,消除不当念想。 包毅楠自以为很聪明,先为自己的“多配偶论”披上一件忧国忧民,为党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华丽外衣。他说“不是不肯生三胎吗?比如以高校教师作为试点人群。高校教师(非行政序列的)生活太苦了,多配偶的话,照顾生活,使其无后顾之忧,心情也好,这样也愿意生孩子。”他还说“国家既然强调科教兴国,就必须重视高校教师的生机,以及生活问题。高校教师应当特殊对待,譬如语序多配偶制、终生补贴制。” 以“三胎”为切入点,一副与时并进的样子,但是他的论点不堪一击。我们先就以上两段言论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要问的是,包先生是否就“高校教师”的性能力做过调查,调查范围有多大?是否有数据可以显示“高校教师”性能力较诸工人、农民、解放军、商业工作者以及其他各行业从业员更高?包先生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高校教师”就一定能够应付“多配偶”,实现“我家红灯有多人传”的高远目标?如果不能提出明确的数据支持他的论点,很明显已经涉嫌欺诈,骗福利。 其次,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数据显示,各地区人口性别构成女多男少(见下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男性人口为 72334 万人,占 51.24%;女性人口为68844 万人,占 48.76%。男比女多 3490 万人。 尤其是适婚年龄段的男女比例失调更为严重(如图}
因此有说法认为,这三千多万男性将面临“打光棍”的窘况。对于上述男性婚姻压力的揣测,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 5 月 17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 3000 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其中 20 - 40 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 1752 万人,性别比是 108.9 :100 。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身为高校教师,不去想想如何为党国分忧,譬如引入“外来媳妇”- 网上流传包括越南、缅甸、乌克兰、俄罗斯、柬埔寨等国家的女性“最想嫁到中国,没房没车也愿意嫁给中国人”的说法,虽然有待验证,起码是一个方向 - 平衡男女比例。反而提出毫无理论依据的“多配偶论”来蛊惑人心,进一步扩大可能失婚男士的数目,不禁教人怀疑他的动机。 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包氏毅楠公开挑衅高校教师与其他界别人士之外,也不放过同为“高校教师”的同僚,他所提倡的“多配偶”仅惠及“非行政序列”的高校教师。根据他的表述,人们不难想见,“行政序列”的高校教师生活不苦,并没有后顾之忧,心情也好,所以他们不配享受国家特殊政策。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拨离间,在“行政序列”与“非行政序列”高校教师之中人为地制造分裂。 在法律的层面上,“多配偶论”直接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幸好包先生还只是打打嘴炮,过过干瘾。若有实质行为,就要交由司法机关法办了。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包毅楠的“多配偶论”既无合理性,更无实行的可能性,与“三孩政策”也没有丝毫关联。终其究竟,不过是一个不务正业,心怀邪念的妄人之谵言呓语。但是若不与他辯个清楚,由得他披着“高校教师”的外衣,散播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贻误莘莘学子,那我们就是助纣为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