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 21 日发表讲话,对于入侵乌克兰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他宣布启动征召大约 30 万预备役军人的“部分动员令”;提早在乌克兰四个被占领地区的所谓“公民公投”;再次威胁使用核武器。 “德国之声” 24 日做了一期访谈节目,与曾经担任俄罗斯总统普京高级政策顾问的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就普京最新的战略调整进行了分析。伊拉里奥诺夫的结论是:他(普京)的最新决定受习近平影响。 伊拉里奥诺夫认为,普京的上述三项决定都违背了普京迄今为止一直奉行的政策,也违背了他之前为人所知的计划。例如,所谓的“全民公投”原本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举行,仓促提前于 本月 23 日至 27 日实施,即使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假公投。即使按照 2014 年所谓克里米亚公投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假公投。 伊拉里奥诺夫的个人判断是,普京是在参加了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之后,在那里进行了一些交流,迫使他做出所有这些决定。而能与普京进行这种交流的唯一有影响的人是习近平主席。他认为不能排除以下的可能性: 习近平建议他的小伙伴尽快搞完乌克兰的事情 - 例如在 10 月份中共召开二十大之前 - 而不是伴随着俄罗斯的败相。俄罗斯打了七个月的仗,却没有取得胜利,这让习近平感到尴尬,也让他在进行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时显得软弱。但习近平不允许自己看起来软弱。 伊拉里奥诺夫的论断的确耸人听闻。然而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我们可以理解,普京对于俄罗斯侵乌战争的胶着状态感到焦虑,对于打一场持久战的信心也不足。为了尽早取得某种足以向国内民众交代的战果,因此才有了这次战略调整。发布“部分动员令”征兵是为了补充前期兵员的损耗,“全民公投”则是为了把占领区纳入俄罗斯国土范围,当乌克兰意图收复这些地区的时候,以“捍卫俄罗斯领土完整”的名义,放出他的终极大招 - 核武器。 未能取得胜利而使得习近平感到尴尬的说法,相当可笑。普京为什么要顾及习近平的感受呢?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还不够吗?虽然说中国并没有军援俄罗斯,但是今年 5 月份,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与去年同比增长 55%,创历史新高,俄罗斯也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至于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这段时间,中国并没有参与美国和北约对于俄罗斯的制裁行动,这份善意普京应该感受得到。但是据此判断习近平有能力对普京下“指导棋”却未免武断。 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确实在 2000 年至 2005 年期间担任国普京的高级政策顾问,但是他也是 2010 年 3 月 10 日发表于网络的反普京宣言《普京必须下台》的首批 34名签名者之一。另外,他从 2021 年 4 月开始,担任华盛顿智库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的高级研究员。 因此,我认为伊拉里奥诺夫关于“普京的最新决定受习近平影响”一说,并没有严谨的论据、要么是出于某种“祸水东引”目的,要么是严重的误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