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在太平洋的这岸游荡,不觉已有十余个年头了。身处异乡,白手起家,无所依傍。一肩背囊,行色匆匆。远在彼岸的故乡,偶尔在梦里浮现,也如那湖光掠影,似在一握之间,却又遥不可及。有时在网上浏览,看到故乡的图片和新闻,难免品玩许久,在不胜欢喜之余,隐隐的,总觉着有些让人心惊的陌生感。
金秋季节,接受了新工作,来现在的公司报到。走出大楼,不经意间,闻到了阵阵久违的桂花香。软糯的甜香,随轻风欢快地扑面而来,让我狂喜不已。逐香而去,在大楼两侧的绿化带里,竟立着两大排茁壮的银桂!那粒粒银粟,在枝间骄傲地颤动着。那一刻,我的心霎时卸了所有的防备,不可理喻地爱上了,这有着故乡“味”的新环境。
最喜欢柳永对故乡不吝的笔墨:“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每每忆起那一方有着醉人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灵山秀水,魂魄就似那缕缕蚕丝,被旧日的记忆牵着去了。
记得那时交通还很不方便,故乡虽有名,远不如现在拥挤。春天去踏青,西湖边上,桃树含苞,柳枝爆芽,年轻的心雀跃着,和着大地苏醒时的盈盈生机。炎炎夏日,倚着古老的湖边亭栏,眯细着眼,痴迷于一汪湖水里的接天莲叶,幻想着自己变作烈日下娇羞的荷,艳影映波,枕着沁人心脾的荷香,做个甜美无比的少女梦。家乡的冬季并不漫长,但总能盼到几场雪。每年的第一片雪花一飞扬,儿时的我,就会按捺不住地心跳,因为与一众好友有约,在漫舞的飞雪里,看银妆素裹下别样的故乡。打罢雪仗,精疲力尽的女孩子们最后做的仪式是,闭着眼,敛着气,把自己的脸印在湖边石敦子上松软的初雪里。每每把玩得通红的脸颊,埋入冰凉清新的雪里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是借此与天地相约,相连,单纯的心里升腾着一种莫名的神圣感。
故乡的秋很短,不冷不热,秋高气爽,最好的去处当属南山满觉陇赏桂。满觉陇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那里林木葱茏,地下水源尤为丰富,环境宜于桂花生长。据称,吴越时,那里有座叫圆兴院的小型佛寺,后改名满觉院。地以寺为名,桂花起初为寺僧所植,至明以后才渐成大观。自古以来, 桂花被当作香洁、吉祥、友谊的象征。杭州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被文人墨客渲染的俏花更是比比皆是。然而故乡人却丝毫不为所动,只对朴实无华,冉冉天香的悠悠桂子,情有独钟,把她供捧成杭州的市花,满陇桂雨也顺理被纳入了“西湖新十景”。
秋风起,满觉陇两山夹峙,满谷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是一片“桂的海洋”。金桂、银桂、丹桂,争香不斗艳,欢声笑语,花醉人亦醉。秋风一过,桂子簌簌如雨点似地撒落,暗香习习如海潮般地袭来。沁香濡湿了秋衫,似乎只要那么轻轻地一拧,那浓浓的桂香,就会顺着衣角裙边,汲汲地溢出来了。喜欢和亲友结伴,在结满桂子的桂树下,围坐成群。边享用着青瓷碗盛着的桂花莲藕粉,边不着边际地闲聊。时间就那样,在沐桂雨,披醇香的氛围里,不紧不慢地,一分一秒地,被快乐而奢侈地消遣着。
在他乡多年奋力拼搏之后,终于得空休假,抖落一身异乡的尘土,欣喜地奔回故里,重逢当时一起嘻戏初雪的老友们。把酒茗茶,往事仍栩栩如生。只是中间十余年的人事间隔,似一道无形的沟,横亘在彼此之间,难以轻松跨越,让人无奈而惆怅。听着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述着他们现时的生活,既亲切又陌生。恍惚之间,在异国打拼,时常有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受,又涌上心头。酸楚地发现,在现今的故土上,自己依然是客。
--------------------------------------------------- 试作【浪淘沙】
栏外疏云游, 秋意盈袖, 风卷残叶逐孤鸠。 粟香熏破游子梦, 泪湿襟袖。
今生难回首, 拈桂思友, 千里之外伤离愁。 他日故里共煮酒, 客身依旧。 -----------------------------------------------------
作者:海棠花飞 (http://blog.creaders.net/haitanghuaf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