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是一哲学问题,亦是一现实问题。吾观网上“普世价值”之争者,多未及实质,或各说其理,同词而异义,或坠于文字游戏而不觉,皆失之于“普世价值”真假之辩也。
以哲学意义而言,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的问题,类似于是否存在绝对真理、什么是绝对真理。“普世”与“非普世”之间之关系类似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关系。问是否存在“普世价值”,如同问是否存在包治百病的良药,举世公认的第一美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等等。显然,号称包治百病的良药一定是江湖医生的蒙骗。西方人未必喜欢林妹妹,中国人也未必爱骨感美的模特儿。至于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老子早就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作了破的之言。尝以白话解此老子之名言,即唯大道永恒普遍,其他无论什么东西,药物、美女也好,思想、制度也罢,是此便失彼,不可能具有永恒和普遍的价值。任何东西,特征越明显,越不具有普遍价值。但倘若以此彻底否认“普世价值”,以为一切皆是相对的、暂时的,从而否认某些价值的现实性、适用性,则又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潭。聪明的哲人们以“相对论也是相对的”来破解这种逻辑悖论。
就现实意义而论,似乎“普世派”的核心主张是包括民主在内的一些西方价值观和制度,于是“反普世派”就自然成了东方价值和中国现行制度的卫道士。网上不难查到关于“普世价值”的起源及其落实清单,大致无非人权平等、言论自由、民主政治、宗教自由等。这些抽象的论述,与说人需要阳光、食物与水一样,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具体何为适当的温暖、最佳的烹调与饮水的方式,则难免因人而异了。与其辩论民主制度是否具有“普世价值”,不如讨论民主制度的哪些具体的方面(如三权分立与总统直选)是否适于现实的某种国情。西方的思想自由与民主制度,创造了美国空前的科技文明。但以此认为民主制度乃“放之四海而皆准”并将永远存在,则是见闪电而夸目明的肤浅之见。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为本”、“君臣父子”的观念与制度在中国实行久矣,也曾创造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又焉知两千多年之后,被人訾其为腐朽?
提倡“普世价值”的逻辑是:当一种东西具有“普世价值”,则凡世上之人自然必须遵循。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如饮水是每个人生存的必须,则饮水便具有了“普世”的意义:如果你是人,则你必须饮水。但宣称某种东西具有“普世价值”容易,证明却很难。言论自由似乎应当具有“普世价值”,但儒教的亚圣人孟子是不赞成的,他要“闲(注:同显)先圣之道,距(注:同拒)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宗教信仰自由似乎也应当具有“普世价值”,但耶教的摩西却将信仰金牛犊的百姓们杀死了。昔日之“普世”,或成今日之糟粕;不知今日之“普世”,将来之价值又剩几何?
若要论证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西方价值观与制度是否适用于中国,实在没有必要挥舞“普世”的大旗。要证明林志玲是天下第一美女很困难,但要正常人同意林志玲比凤姐漂亮则不会有太大的异议。故与其抽象的辩论所谓某种价值的“普世性”,不如直接讨论这种价值的现实合理性。如此,则“普世”的文字游戏可以休矣。
若退/2013年10月12日
相关阅读:
手的民主与与脚的民主
以道眼观美女之衰落(图)
关于《道德经》的一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