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逻辑”是我几个月前在博客文章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至今为止我所得到的对于这个概念的正面评价并不多,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将逻辑一词与理性联系在一起,因而听到将逻辑与感性二字联系在一起时就不大习惯了。更深刻一点的原因是逻辑这个概念就不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为了解释什么是逻辑,人们往往要给出一堆普通人不易知其所以然的词藻来,让人听了之后更是觉得逻辑这东西一定是非常理论性的东西,与感性沾不上什么边。 其实,过去一个世纪里的所谓的逻辑电路的发展为我们认识逻辑的一个很基本的特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直接了当的诠释。假设我们有一个电路,尽管我不知道这个电路的内部是如何连接构造的,但是如果我知道当任何一个载有交流信号的电流流经这个电路之后,那个信号的强度减半,那么我可以说这个电路的逻辑是将信号的强度减半;如果我每次往一架带有投币口的机器里投两美金就可得到一瓶可乐,那么我可以说这架机器的逻辑就是两美金换一瓶可乐。同样的道理,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逻辑看作是连接语言论述中的因与果之间的转换器或纽带。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方程式,x + y =1, x=0,我们马上就知道y=1。得出这个答案的一切理由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将已知的条件转换为最后的答案,这就是这个问题的解所运用的逻辑。再以老亚的三段论法为例,如果有人说“太阳光投在地上的影子与太阳所在的方位相反,今天早上卧室的椅子的影子朝向东方,所以当时太阳一定是在西方。”尽管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论述逻辑。 比论述过程更为一般的就是思维的过程,而在思维过程中逻辑所起的作用就是连接思维中的因与果的转换器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谓逻辑就是将一个引起思维的原因转换为思维的结论的机制。如果一个人看见裹小脚的女人觉得美那么他的内心就具有一种将小脚转化为女人的美的逻辑。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的思维本身并非完全是有意识的过程,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过程。但是,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只要它们可以将引起思维的因转换为思维的果,那就是思维的逻辑。 在与思维活动相对应的自然过程中,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产生特定的结果的机制就叫做自然逻辑。自然逻辑有一般的自然逻辑,也有特殊的自然逻辑。牛顿定律是一般的自然逻辑,热力学定律是一般的自然逻辑,生化反映规律也是一般的自然逻辑;而每天早上太阳会从东边升起则是千百年前人们还不知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就认识到的适用于地球文明的特殊的自然逻辑。而前面提到的电路和售货机的逻辑则是人造的机械逻辑。 当我们这样来定义或诠释逻辑的意义之后,由于我们对逻辑的认识改变了,过去关于逻辑所遵守的基本律也需要做些调整。在我们已知的关于逻辑的所有的律中只有经典逻辑学中的非矛盾律仍然是有关逻辑的最基本的律,而其它的律则因为逻辑的一般意义的改变而成为在各自适用范围内的特殊的律。比如,在前面举的一个例子中,我就刻意地错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那个推理的过程是错误的因而结论是错误的,但是那仍然是一个逻辑,这是对人类生活逻辑的真实反映:生活中充满了错误的逻辑。但是,非矛盾律却是有关逻辑的最后一道不可突破的防线,这不但是因为它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因为它是客观的真实反映:任何存在都具有一个确定性,只是如何看待这个确定性可以变化而已。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电路例子里,或许一万次的实验中它都将信号的强度减半,但是有一次它将信号的强度放大,那么对于它的逻辑的确定性的描述就应该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放大信号的一个信号减半的逻辑。即便是薛定谔猫真实地存在于死活共存的状态下,它也并没有从原则上违背非矛盾律,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将动物的死与活看成是一般的必然的相互抵触的状态而已。 在认识到了逻辑的上述基本特性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待感性逻辑的感念就比较简单了。其实,虽然在文本叙述或公式推导观察记录中逻辑主要表现为所谓的理性思维,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感性逻辑在起作用。哪怕在表面看起来是理性的过程中,比如在博客里的左右派之间的争辩中,或政党之间的争斗中,或企业的竞争中,感性逻辑的作用其实往往都要超过理性逻辑。除非有特殊的经济利益的介入,一个人喜欢左派或右派的论点常常并不是基于深思熟虑的理性思维而是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的积累所产生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好恶在起作用,这个复杂的产生这种好恶的背景条件就是导致这个人喜欢左派或右派的感性逻辑。很显然,除非有物质性的原因使这种逻辑发生固化,它是可以随着一个人的自身认识的变化和外界存在的发展而变化的。 在对感性逻辑进行了这么多次的探讨之后,有些读者朋友或许会问:研究感性逻辑到底有什么意义? 提出并探讨感性逻辑的意义当然不会仅限于提出“感性逻辑”这四个中文字的词组那么简单,不过对这个概念的全面的讨论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涵盖的,而是一个可以写很多厚书的一个工程。其实,除了对于一般的社会实践的影响之外,感性逻辑是关于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经历对于人们的社会表现的影响的一个抽象。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损”就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感性逻辑的特征值,而宗教教导所说的改变自我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也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感性逻辑的模式。 我有时会收到有关未来学的email。不过今天的所谓未来学的一个致命性的缺陷就是缺少了关于未来人的预测,而一旦人种发生了变化的话,那么很多按照今天的人种和文化对未来所做的预测都会成为泡影。其实,人类作为一个人种其自身的功能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退化呢还是可以由人的认识的一些突破而产生巨大的进化是人类从现在开始就要面对的一个实质性的对未来的思考。今天的一些社会学家们运用基因的社会反应和社会影响对未来人种变化的研究显然远远不能提供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而我相信对于人种发展方向的实质性的研究将无法回避对于我在过去若干个月里所提出的“感性逻辑”这个概念的认识和探讨。。。。。。 |